隨著化石能源在全球范圍內的大規模開發利用,近年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等問題日益突出,酷暑、干旱、洪澇等極端氣候事件頻發,給各國的發展帶來了嚴重影響。氣候變化問題作為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密切關注,發展清潔能源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應對氣候變化的共同選擇。
由于政策支持和技術進步,中國的清潔能源技術不斷成熟。“一帶一路”倡議將極大促進清潔能源技術發展,中國通過與亞洲、非洲和歐洲等地的經濟往來,正在構建一個全面的網絡發展清潔能源技術,包括水力發電、海洋工程、電動汽車等。盡管中國對化石燃料有著巨大的需求,但未來20年,中國將在低碳發電和其他清潔能源技術方面投資預計超過6萬億美元。事實上,中國正在實施一個可以改變世界能源基礎設施的長期戰略。
在10月23~26日即將在西安召開的2019國際清潔能源投融資大會上,嘉賓們將以“‘一帶一路’清潔能源投融資合作與共贏”為主題,圍繞清潔能源技術、投資及持續健康發展進行分析,聚焦國際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清潔能源項目的開發和投融資,對清潔能源產業的市場特征和未來發展趨勢進行預判,共商未來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前景。
本報搶先劇透部分嘉賓觀點,以饗讀者。
綜合系統領跑能源新時代
![]() |
石定寰 原國務院參事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原理事長 中國投資協會能源投資專業委員會 專家顧問委員會主席
|
能源互聯網是綜合運用先進的電力電子技術,信息技術和智能管理技術,將大量由分布式能量采集裝置,分布式能量儲存裝置和各種類型負載構成的新型電力網絡、石油網絡、天然氣網絡等能源節點互聯起來,以實現能量雙向流動的能量對等交換與共享網絡。
光伏領跑者是為光伏行業做出了具有前端性影響的系統工程,電站效率更高,效益更好,發電量更多,從逆變器到整個電站實現了智能化。在應用方面,做好了發電量的消納。可以說,領跑者計劃是綜合系統的領跑。
未來技術的創新要突破行業的界限。未來系統越來越復雜,大量的用戶在用電的同時也在發電,帶來很多新的矛盾和問題,要通過創新,突破傳統光伏電站的建設模式,通過與各種已占有土地的設施,如工業、農業、交通、水面等相結合,建設各種分布式能源系統、微網系統,解決土地利用的困難,實現更大規模的就地消納。
除此之外,智能化的改造必不可少。包括對電網末端的改造——智能電網、智能電表的數據采集,發電側基礎設計更加智能化。但智能化改造不可能把已有的掀翻重建,怎樣把新的技術和舊的設備、設施融合起來是重點,是難點,更是未來市場所在。
氣候保護應當高效地實現
![]() |
史蒂芬·科勒
(Stephan Kohler) 德國能源署前署長 中國投資協會能源投資專業委員會首席專家 |
能源轉型是實現氣候保護目標的一個重要手段,因此必須始終如一地貫徹執行。實現能源轉型應從根本上由以下3方面著手:提高能效,合理地利用能源以及其他資源;盡可能使用可再生能源;合理且有效地使用化石燃料。
如今,各行各業都在進行技術創新,借此來實現二氧化碳排放在最短的時間內明顯減少。國家必須為落實能源轉型制定正確有效的政策框架,來鼓勵推動家庭、能源行業以及企業對氣候保護進行投資。在這種情況下,跨行業的系統優化,例如通過實現智慧電網系統,對于提高成本效益,就十分有必要。
許多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重量級來賓通過這次大會聚集到一起,建立新的、更廣泛的聯絡,并就各自國家具體項目的情況進行切磋,很有意義。
人民就是創造力和新視野的動力來源
![]() |
米切爾·斯坦利
(Mitchell F. Stanley) 美國國家可持續發展中心(NCSD)創始人,理事會主席 中國投資協會能源專業委員會首席專家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能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董事 |
全世界都在為中國政府的精準計劃和國民智慧所帶來的蓬勃發展而感到敬畏。中國在近幾十年所有的成就是其他國家可能需要通過一個世紀的努力才能實現的。現在正是讓我們重新思考社會經濟增長與社會成本之間的關系的時機。我現在更加確信中國能夠推進“回歸自然本質”,從而使得中國更加強大和完美。
我年輕時在華盛頓經常聽到一句話:“向人民群眾學習!”這句話適用于過去,也適用于當下。我特別要指出,它也適用于任何地方。人民就是創造力和新視野的來源動力。這次盛會也向世界傳達了這樣的訊息。我特別感謝和贊賞由石定寰先生帶領下的中國投資協會能源投資專委會的團隊,在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和西安政府的支持下,高質量舉辦首屆國際清潔能源投融資大會。
“回歸自然本質”是這次大會所倡導的理念。中國政府主張“走向世界”是對探索“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個激勵。通過對外交流,中國能更好地找到如何扮演國際合作的角色及承擔相關義務的途徑。我相信,實現“一帶一路”倡議將推動中國社會和商業更加繁榮向前。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已經勇敢踏出了堅實步伐,現在又將引領“一帶一路”快車將如何減緩氣候變化的努力分享給世界其他國家。“一帶一路”不僅是帶動第三世界國家的致富之路,也讓發達國家重新意識到修正其國際合作政策的必要性。
所有問題似乎都追溯到能源以及正在“轉型”而成的清潔能源。中國有能力為今天和將來的清潔能源科技創新提出意見和方案。回顧歷史,當其他國家在消費時,中國在儲存;當一些發達國家拒絕幫助中國時,中國利用自身力量實現了工業化和社會發展,現在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倡導清潔能源的國家。這是一個奇跡。
中國人民給予世界最偉大的禮物是一個偉大智慧思想的寶庫,這些智慧和思想將改變世界,改變舊有的權力模式,并成為造福世界的力量。在全球化時代,我們必須認識到,一個人不能成就大事,只有相互協作才能取得成績。
我們將會從此次大會中聽到許多讓人受益匪淺的觀點。讓我們共同努力,依靠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力量的引領推動,以及有效使用金融工具,實現全世界所期望的,將一個和平、繁榮及綠色的地球傳給子孫后代的偉大夢想。
加強國際合作推動清潔能源高質量發展
![]() |
孫耀唯
中國投資協會能源投資專委會會長 國家能源局信息中心原巡視員 |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社會也將進入一個從“高碳”向“低碳”、從“黑色”向“綠色”過渡的能源大轉型時代。各國能源相互關聯、彼此影響,我們關注自身能源轉型,也高度重視全球能源變革與國際合作。“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必要攜起手來、互利共贏,共同推動清潔能源的高質量發展。
加強國際合作,一定要堅定清潔低碳轉型發展信念。能源發展不僅要保障安全穩定的能源供給,更要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大幅度增加清潔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推動能源發展思路的戰略性轉變。
加強國際合作,一定要把創新發展作為第一動力。突出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優化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推動能源走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加強國際合作,一定要謀求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以能源投資帶動資金融通及民心相通,取長補短、互利合作,推動建立能源命運共同體和新型能源治理體系。
本次會議將是一次有關能源大轉型和清潔能源發展的思想盛宴,一定能夠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探索清潔能源發展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挖掘清潔能源發展新動能、新路徑,建立新的投融資合作平臺,為增進各國民生福祉作出新的貢獻。
可再生能源發展應以能源革命戰略為指引
![]() |
張杰
中國投資協會能源投資專業委員會 副會長兼秘書長 |
當前,全球正處于由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體系向以清潔能源為代表的綠色、低碳、可持續能源供應體系轉型的關鍵時期,發展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世界各國保障能源安全、解決資源環境問題和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重要途徑。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也是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但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仍面臨核心技術亟待攻關、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遭遇挑戰、“棄水、棄風、棄光”問題仍難以妥善解決等諸多問題,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化方式運作,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推動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續發展。
2014年,我國提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能源革命戰略,是我國關于能源的最為系統和完整的戰略,引領我國能源轉型進入新的時期。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應以能源革命戰略為引導,從以下幾個方面貫徹實施:
調整電力供應結構,增加可再生能源電力供應占比,降低煤炭電力比重;推動能源消費電力化,針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主要應用領域,實施能源替代方案;明確可再生能源技術發展方向,構建中長期的技術發展路線圖和完善的技術研發體系;深化電力體制改革,調整經濟結構,加快產業轉移,提高可再生能源電力的消納能力;加大國際合作力度,以“一帶一路”倡議為平臺,互利共贏,加強技術合作,推動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的國際化發展。
“5A時代”的中國能源國際合作需要全社會層面的群策群力
![]() |
涂建軍
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中心研究員 中國投資協會能源投資專業委員會專家 |
自2018年3月中美貿易糾紛不斷升級,至今未能完全化解。在這種不利的國際地緣政治背景下,如何推動中國能源國際合作,需要全社會層面的群策群力,有針對性地緩解以下五大政策性焦慮情緒(Anxiety)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能源安全焦慮:2018年,我國石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高達70%和45%。在當前國際環境下,如何保證國家能源安全,成了迫在眉睫的政策挑戰。
環境焦慮:打贏藍天保衛戰是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但今年國慶假期北京的空氣質量狀況說明霧霾治理依舊任重而道遠。另外,美國退出巴黎協議后,中國氣候政策及國際承諾的力度究竟何去何從,也出現了相當的不確定性。
經濟增長焦慮: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GDP增長率會在什么水平企穩也是有關各方關注的焦點。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動能到底是由傳統的化石能源支撐,還是更多的借力新能源,將會是未來行業博弈的重中之重。
技術創新焦慮:中國在技術創新產業鏈升級的過程必然會導致與部分發達國家的競爭加劇。
能源行業改革焦慮:對于國企總體處于優勢地位的能源行業,如何一方面引入競爭以提升行業效率,同時又要做大做強國企,是非常考驗行業主管部門政治智慧的挑戰。
中美能源合作大有可為
![]() |
李強民
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前中國駐休斯敦總領事、大使 |
中美兩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分列世界經濟總量的前兩位,兩國關系的發展不僅深刻影響到中美自身,也深刻影響世界經濟和政治格局。中美雙方合則兩利,斗則俱傷,這是非常淺顯的道理。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以來,雙方的合作交往受到明顯影響,當前雙方正加緊磋商,力爭在短期內達成停戰協議,對此全世界都在翹首以待。
在未來中美雙方的合作交往中,能源合作有望成為中美雙方深化合作、化解分歧的助推器和黏合劑。美國國土面積廣袤,已探明的油氣資源占全球總儲量的20%以上;3年前,美國已成為油氣凈出口國,出口能力還在快速增加;美國在油氣勘探、開采等技術領域一直引領世界油氣技術創新發展的方向;在資金、市場等方面,有一套成熟、規范的運作規則。中國作為正在快速發展的新興大國,對油氣等化石能源的剛需也在快速增加,超過60%的原油供應依賴國外市場。無論是在常規還是非常規、陸地還是海洋油氣領域,我們同美國還有很大的差距。
傳統能源領域的合作,相對其他高科技領域,敏感度不高。美國開采的油氣產品要找市場,美國研發的油氣勘探開采技術同樣也要找市場。有些專利技術過了有效期,價值就會大打折扣,急需尋找應用市場,而中國是最好的市場承接方。在清潔能源和環保等領域,也有廣闊的合作空間。能源領域的合作,不僅將極大緩解雙方貨物貿易的不平衡,而且還將深化中美兩國其他領域的合作交流,是一個利在當代、功在千秋、大有可為的好事。
商業銀行投融資服務助力中國綠色發展
![]() |
李峰
中國工商銀行投資銀行部總經理 中國投資協會能源投資專業委員會理事 |
綠色金融作為實現生態文明的重要途徑,旨在通過構建起一套市場化的制度體系,通過金融途徑引領和支持生態文明建設。商業銀行是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的中流砥柱,在撬動社會資本支持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近年來,工商銀行投向節能環保領域的貸款余額實現較快增長,年均增速約10%。截至2018年末,工商銀行投向生態保護、清潔能源、節能環保、資源循環利用等領域的綠色信貸余額超過1.2萬億元,增幅超過10%,高于同期公司貸款余額增速。此外,繼2017年9月在盧森堡發行首只21.5億美元的“一帶一路”綠色氣候債券后,工商銀行多次發行“一帶一路”綠色債券,在發行標準、發行金額、投資主題等方面均創下了多個市場“第一”。
未來,工商銀行將繼續發揮綜合投融資服務優勢,通過商投互動、組合創新和交叉銷售,依托豐富的股(權)+債(權)+貸(款)+代(理)+顧(問)五位一體的綜合化金融產品,通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投行等一攬子服務,賦能清潔能源行業,支持綠色經濟,守住青山綠水。通過設立環保產業基金、新動能系列基金,吸引帶動社會資金,開展企業股權投資,支持綠色環保項目建設;以并購顧問、并購融資、企業重組等并購產品,支持環保和新能源企業的業務發展、技術更新以及產能過剩企業轉型升級和行業整合。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