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化工產業帶明確各自定位
產業同構、重復建設是當前各地產業園區發展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四川省決定下大力氣破解這一頑疾。11月23日,歷經一年多時間起草的《四川省產業園區(產業集中區)產業發展規劃指導意見》正式公布。意見就該?。競€重要產業園區建設提出了“因地制宜、關聯發展、成鏈發展、集聚發展、集約發展、合作發展”的六大原則,川東北、川南沿江、成樂綿硅這3個化工產業集中區也被嚴格劃分了各自的產業定位。
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12年,川東北天然氣化工產業帶、川南沿江重化工產業帶、成樂綿硅產業帶這3個優勢明顯、特色鮮明的產業集中區要實現產業成鏈發展,建成年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100億元的產業園區。每個產業園區原則上確定1~2個主導產業,主導產業產值占園區總產值的比重超過70%。
根據規劃,川東北天然氣化工產業帶將主要發展天然氣化工及精細化工產業鏈;川南沿江重化工產業帶將整合延伸天然氣、氯堿、煤化工、硫磷鈦產業鏈,積極發展精細化工產業;成樂綿硅產業帶將構建和完善硅材料產業鏈,重點在光伏、半導體材料的后續生產環節上取得突破,形成以硅材料龍頭企業帶動應用企業關聯、成鏈、集聚、合作發展的產業格局,加快建設國際國內知名的硅材料產業基地。
原四川省化工廳廳長、現達州市委書記李向志告訴CCIN記者,位于川東北天然氣化工產業帶的達州,2010年將可實現年產天然氣200億立方米的目標,同時天然氣凈化附產脫硫400萬噸,使達州一舉成為亞洲最大的硫黃生產基地。由于看好這里的硫黃資源優勢,貴州甕福集團已經決定在達州建設全國最大的精細磷化工生產基地。
位于川南沿江重化工產業帶的自貢,則要求延伸發展鹽―基礎化工―精細化工―高分子化工產業鏈。按照產業集中區設計,一噸價值不過200~300元的原鹽,進一步加工生產堿和氯甲烷,其價值可增加10倍以上;如果進一步將氯甲烷加工生產氟產品、硅產品,其價值可上萬元甚至超過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