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國際油價暴跌。對于中國這樣的石油進口國來說,油價下降可以降低進口成本,消費者也可以減少支出。然而,我們是否要敞開口子“暢飲”一番呢?對此,專家說“不”。
氣候變化是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最大環境挑戰,從老百姓角度最能夠直接感受到的是本地的環境污染,特別是霧霾等空氣污染。“石油占全球能源消費的30%,是最大的能源提供者,也是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者之一。此外,石油在交通工具中的燃燒也導致了嚴重的本地空氣污染。”北京國際能源專家俱樂部總裁陳新華接受筆者采訪時說,要走好中國特色的低碳、節能減排之路,應該有效地把本地污染、公共健康和全球的氣候變化結合在一起解決,政府主導,多管齊下,全民行動,而減少石油消費是重要途徑之一。
燃油車退出開始
石油消費一般分為兩類,“一類作為原料使用,比如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塑料制品,另外一類作為燃料使用比如汽油、航空油等。石油及其制品的消費造成的環境污染不容小覷。”陳新華說。
汽車用油是石油消耗的一個主要領域,也是造成一些大中城市空氣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來,為降低汽車對石油的依賴,不少國家表達了“禁燃油車”的意向。我國也提出了“禁燃油車”思路,并積極推動新能源車產業的發展。
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規劃政策和配套措施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2019年8月,工信部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7936號建議的答復》中表示,“我國將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立燃油汽車禁行區試點,在取得成功的基礎上,統籌研究制定燃油汽車退出時間表。”
針對新能源車,2019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稱,有條件的地方對購置新能源汽車給予積極支持,在金融領域,也鼓勵金融機構對居民購買新能源汽車提供信貸支持,加大對新能源汽車消費領域金融支持力度。
2019年,油控研究項目發布了全國首個傳統燃油車退出時間表研究報告。該項目是自然資源保護協會與來自政府智庫、科研院所和行業協會的多方專家合作研究的項目,目標是促進石油資源安全、高效、綠色、低碳的可持續開發和利用。報告提出,傳統燃油車的禁售與退出可以按照“分地區、分車型、分階段”的步驟逐步推行,特大型城市(如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和功能性示范區域(如海南、雄安等)可以考慮優先退出燃油車。目前,油控研究項目與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等智庫合作,繼續研究中國不同地區交通全面電動化和燃油車逐步退出的可行性和具體路徑。
為鼓勵區域經濟發展,各地區爭先為新能源汽車整車及上下游產業鏈(包括電池、電機、電控、充電樁及汽車服務等)發展提供良好條件,包括設立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區,提供相應補貼和企業稅收優惠等。尤其是從2009年開始,國家開始實施新能源汽車城市推廣示范項目,在多個區域均形成產業集群,使新能源汽車成為推動部分地區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
海南以其獨特的地理優勢成為中國首個宣布禁售燃油車和首個發布禁燃油車時間表的省份。2019年3月,海南省出臺《海南省清潔能源汽車發展規劃》,規定2030年起,全省全面禁止銷售燃油汽車。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情報所區域經濟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歐鵬飛對筆者表示,“新能源汽車低溫性能目前還不是很穩定,而海南全年氣溫較高,所以不存在低溫環境下可能會出現的動力衰減問題。目前一次充電基本可以滿足從海口到三亞所需的動能。但是以目前新能源汽車發展水平來看,在中重型貨運領域,新能源的技術水平還不能滿足這些領域的切實需求。此外,現階段大規模推廣新能源汽車,對省內的財政要求比較高,這是一個矛盾點。”
除海南外,許多地方都在行動起來。2019年以來,北京、上海等地均提出“新投入使用的公交車全部采用新能源汽車”。比如,北京順義區2018年已實現區內公交100%新能源化,2019年進一步更新130輛、新增101輛新能源公交車;山西省的交通運輸目標任務要求,2020年底前11個設區市城區公交車、出租車全部更換為新能源車,完成“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中型和重型柴油貨車淘汰任務;重慶開州、四川雅安、廣西貴港等地也在研究制定新能源車替代計劃。
減塑深入推進
在提倡環保綠色生活的今天,減少塑料消費是其中重要內容。塑料大多以石油為原料,減塑是減少石油消費的另一大途徑。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制品生產和消費國之一,國家近年來積極解決塑料污染問題,并出臺一系列相關法規政策。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于2020年1月19日公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要求到2020年底,中國將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推廣。
各地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共同解決塑料污染難題。
湖北省崇陽縣港口鄉是一個擁有13個行政村3萬多人的港口鄉,境內大小河流眾多,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的使用產生了大量白色垃圾,漂流在河里,嚴重破壞著農村環境。
自2019年5月1日起,港口鄉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如塑料餐具、塑料袋等。為了打好禁塑攻堅戰,鄉黨委政府出臺了《禁止使用一次性餐具集中攻堅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方案》,圍繞禁止使用一次性餐具目標,鄉政府成立了專項行動小組。經過禁塑工作,村民們慢慢習慣了沒有一次性餐具和塑料杯的生活。如今,港口的白色垃圾沒有了,村里的環境也得到了明顯改善。
針對生活中塑料制品的使用,北京、海南等地頒布了相關條例。2019年11月27日,北京市人大常委會修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規定自2020年5月1日起,超薄塑料袋、一次性用品在北京的使用將受限。2019年2月16日海南省下發了《海南省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實施方案》,宣布海南自2019年起分種類逐步推進全面禁塑。2019年底前,海南建立健全全省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地方性法規及標準體系,完善監管和執法體系,形成替代產品供給能力。2020年底前,海南全省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2025年底前全省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列入《海南省禁止生產銷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名錄(試行)》的塑料制品。
據科學家測試,塑料袋在自然環境中很難生物降解,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爛。油控研究項目的研究團隊正在對不同塑料制品的環境影響作詳細測算,以提出有針對性的凈塑和減塑措施建議,如:對于一些環境影響大但非必需的塑料產品,如快遞包裝中的塑料,應逐步禁止使用或循環使用;對于塑料袋等生活中常用的塑料制品,通過識別其環境影響的關鍵環節,提出替代或技術改進的建議等。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