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近日發布的《關于階段性降低非居民用氣成本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通知》(發改價格〔2020〕257號)(下稱《通知》)指出,為貫徹落實關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降低企業用氣成本,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共渡難關,就階段性降低非居民用氣成本做出相關安排。
提前執行淡季價格政策
根據《通知》,天然氣生產經營企業要提前對非居民用氣執行淡季價格政策。其中,對執行政府指導價的非居民用氣,要以基準門站價格為基礎適當下浮,盡可能降低價格水平;對價格已放開的非居民用氣,鼓勵天然氣生產經營企業根據市場形勢與下游用氣企業充分協商溝通,降低價格水平。
據了解,每年從11月中下旬到來年3月底的供暖季,基本為我國天然氣市場的消費旺季,上游天然氣生產經營企業一般執行“基準價+上浮不超過20%”的門站價格,從4月份開始便進入天然氣消費淡季,天然氣價格會有所降低。也就是說,若天然氣企業按此政策執行,至少《通知》中明確提出的“以基準門站價格為基礎適當下浮”,會讓相應企業在原本的消費旺季提前享受較低價格的天然氣。
事實上,在發改委此次文件發布之前,就有不少地方政府為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降低生產成本,針對符合條件的相關企業,出臺了一系列降低天然氣價格的措施。比如,此次疫情中心湖北省,2月8日出臺的幫助中小微企業應對疫情渡難關的18條措施中,就包括工業用水價格、天然氣價格均下調10%,期限為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并對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所需的電、氣、水等,實行“欠費不停供”措施。此后,安徽省、浙江省、重慶也出臺相應天然氣降價措施。
靈活性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對具體的降價幅度并未給出明確標準,除了對于執行政府指導價的門站價格要求在基準價格上下浮動外,更多的是“鼓勵天然氣生產經營企業根據市場形勢與下游用氣企業充分協商,降低價格水平”,價格政策靈活性較大。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郭焦鋒看來,《通知》更大的意義在于它是一個市場化指導性的文件。“目前我國非居民用氣放開程度已經很高了,還在執行政府指導的門站價格的企業用戶,大部分用的是管道氣。目前國際石油和天然氣價格都在走低,通過政府引導,呼吁管道氣主要供氣方,按照國際市場走勢調整供應價格,可推進今后天然氣價格進一步市場化。”
據了解,當前我國國產陸上天然氣和2014年底前投產的進口管道天然氣,除直供用戶(不含化肥企業)用氣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天然氣門站價格執行“基準價+浮動幅度”的政府指導價。海上氣、頁巖氣、煤層氣、煤制氣、液化天然氣、直供用戶用氣、福建省用氣、儲氣設施購銷氣、交易平臺公開交易氣以及2015年以后投產的進口管道天然氣的門站價格,由市場形成。
截至目前,天然氣主要生產經營企業的“三桶油”暫無相關公開的降價舉措出臺,不過一些城燃企業表示積極與上游企業對接。
“我們之前已經在一些省市開始執行對天然氣降價10%的政策了,針對此次發改委的文件,具體要看上游供氣企業怎么降,我們會順價銷售。降價之后,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天然氣消費量的恢復。”中國燃氣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華潤燃氣也公開表示,第一時間對接上游天然氣生產經營企業,明確提前執行的淡季價格方案,同時主動對接當地價格主管部門,根據上游降價方案確定非居民氣價下調政策,及時降低非居民用氣終端銷售價格,切實將門站環節降價空間全部、及時傳遞至每一個終端用戶。此舉將惠及燃氣工業用戶超過1.8萬戶,商業用戶21.8萬戶。
進一步推動天然氣消費
事實上,2019年以來,我國天然氣消費量開始放緩,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天然氣市場也受到不小影響,商業、公共服務業、交通用氣等終端需求大幅減弱導致天然氣消費量顯著下降。
隆眾資訊統計數據顯示,疫情以來我國液化天然氣(LNG)工廠開工率最低下降至不足節前一半,產量同比降幅最高達35%,一些液化天然氣工廠停工停產,管道氣和接收站也減少了計劃進口量,部分LNG船滯期或取消。
因此,在一些受訪者看來,發改委這一次降價政策,對天然氣市場來說也具積極意義。
“出臺政策把天然氣價格降下來,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天然氣用戶的用氣成本,促進企業盡快復工復產。”郭焦鋒表示,“此外,目前國際上的石油、天然氣價格都在走低,國家調整天然氣價格適用的范圍,也跟當前國際市場價格走低的趨勢相吻合。”
不過陜西省燃氣設計院原院長郭宗華表示,“發改委這一次降價政策,正好適用于目前天然氣供應寬松的局面,有積極的意義,可以促進消費量,但是作用不宜被放太大。因為要考慮完整的產業鏈,不單是指能源的上游、中游、下游。很多工業企業的恢復有一個過程,比如一些工廠,它的下游產品賣給誰。事情是好事,但不一定能馬上把市場刺激起來,還需要一段時間。”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