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國資委有關負責人介紹了央企全力以赴抗擊疫情的相關情況。
關鍵時刻體現責任擔當
“油氣不停供”“服務不打烊”“質量不降低”“價格不上漲”“承諾欠費不停電、不停氣、不停機”……疫情發生以來,石油石化、電力、電信、糧油、航空運輸等行業央企迅速啟動應急響應機制,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全力以赴保障基礎供應、穩定市場預期,在關鍵時刻體現了“國家隊”的責任和擔當。
來自國務院國資委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央企已累計向湖北地區供應汽油18.17萬噸、柴油3.86萬噸、天然氣4.61億立方米,供電112.79億千瓦時,供應糧油7721噸,建設4G/5G基站257個,航空企業執行飛往湖北專項包機達159架次。
“面對醫用口罩和防護服始終處于緊平衡的情況,中央企業加快轉產擴產、多產快產,以戰時狀態全力推進醫療物資生產。”國資委副主任任洪斌在新聞發布會上說。中央企業還加緊研制口罩機、壓條機等關鍵緊缺設備,近期也將陸續實現量產。
生產經營目標和改革任務不變
疫情給央企運行帶來哪些影響?全年的目標任務還能實現嗎?
“疫情對企業生產經營確實造成了影響,對個別行業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任洪斌坦言,從目前央企反映的情況看,由于疫情集中爆發在春節期間,對1月份企業經營的影響相對可控,對2月份的沖擊較大,特別是產業鏈終端、面向消費者的企業受疫情影響最直接。例如,1月20日至2月13日,三家航空企業退票1300萬張,取消航班7.8萬架次,客座率和飛機日利用率下降了近一半,而往年春節正是航空業經營旺季。此外,旅游行業企業受到的影響也比較大。
不過,他強調說:“我們認為疫情的影響是階段性的,也是暫時性的。”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回旋余地也大,疫情的影響不會改變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國資委對于年初制定的生產經營目標和改革任務不會改變。
據初步統計,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所屬的2萬余戶主要生產型子企業目前開工率已經超過80%。石油石化、通信、電網、交通運輸等行業開工率,目前已經超過95%。
中央企業在產業鏈上占據著重要位置,除了自身堅持科學防疫、有序復工外,也通過保障基礎供應、加大業務支持、減免物業租金和服務費、妥善處理與中小企業法律糾紛等措施,與產業鏈上下游各類企業通力合作、共渡難關。據國資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介紹,華潤集團、保利集團、招商局集團等企業對持有的商場、商業項目采取了減免春節期間部分租金的措施,僅華潤萬家減免的租金就達到1.3億元,惠及全國1.4萬家商戶。
(文章來源:解放日報)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