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日前發布了一份名為《全球氣候治理與中國貢獻》的報告。報告建議,要加快我國碳定價、碳市場和碳金融機制建設,推動碳定價制度漸進完善。
報告提出,碳定價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當前我國以火電行業為突破口,正式開啟全國碳市場。但碳定價制度還存在與總體氣候政策目標聯系不足、碳市場產權性質不明確、市場主體不活躍等問題。
報告建議,要加快碳資產產權確立的研究和實施,加強氣候信息披露,為實現碳資產確權提供政策支撐。同時還應穩步加快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建設,為碳市場設立明確的總量控制目標,逐步增加有償拍賣配額的比例,優先將可再生能源盡早引入交易體系,并逐步納入其他重點排放行業。
此外,報告還建議,根據控制交易成本的原則制定混合式碳定價體系。將排放集中度較高的企業納入碳交易體系,將排放集中度較低的企業納入碳稅體系。同時通過發展碳金融,以允許碳資產用作質押、發展碳期貨等方式,保證碳市場有足夠的資金暢通流入,支持碳價保持一定水平并形成碳價上升預期,加強低碳轉型刺激,促進減排投資和技術創新。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