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集團發布《世界能源展望》(2020年版)(以下簡稱《展望》),探討了未來30年全球能源市場可能的演變方式。
新冠肺炎疫情成為今年研判全球能源形勢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bp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戴思攀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疫情導致世界經濟疲軟,受此影響,能源需求將在2025年下降2%。未來幾年全球經濟活動會逐漸恢復,但仍將留下“傷疤”,“影響或比預判的更為深遠”。
放眼未來,《展望》指出,全球能源需求仍將繼續增長一段時間。與此同時,能源需求結構將發生根本性變化,化石燃料的比例將持續降低,可再生能源份額將不斷增長,電氣化將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全球石油需求或已達峰
《展望》指出,在不同情景下,油氣煤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將由2018年的85%,分別降至2050年的65%—20%不等。
今年上半年,受國際油價暴跌和新冠肺炎疫情的雙重影響,各油氣巨頭的業績表現不佳,虧損、裁員、業務出售、倒閉等負面消息不斷,整個油氣領域低迷不振。
《展望》認為,未來30年,石油需求在三種情景中均呈現下降趨勢,在如常情景下,石油需求將在本世紀20年代前期達峰并保持平穩;而在快速轉型和凈零情景下,石油需求將不會完全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到2021年底或者2022年,石油需求才有可能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戴思攀表示。
新冠疫情或加快全球能源轉型步伐,也堅定了bp走新戰略道路的決心。今年8月,bp宣布重塑業務,從一家專注于生產資料的國際石油公司轉變為一家專注于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的綜合能源公司。未來10年,bp計劃減少至少100萬桶油當量的石油和天然氣日產量,相當于在2019年的水平上減產40%。
在戴思攀看來,全球石油總體需求的降低,是由效率的提升以及道路交通電氣化所致。“歐洲國家汽車保有量趨于飽和,而亞洲國家的汽車擁有量仍將持續增長一段時間。所以,交通領域對石油的需求在未來10—15年仍會增長。”他進一步強調,石油仍然是能源體系中的重要部分。
天然氣方面,《展望》認為,不同情景對全球需求的預測有顯著區別。快速轉型和凈零情景下,全球天然氣需求將分別在21世紀30年代中期和20年代中期達峰,且到2050年分別降到2018年水平和比2018年低1/3。在如常情景中,天然氣需求將在未來30年持續增長,到2050年比2018年增加1/3。
中國能源結構不斷清潔化
值得關注的是,《展望》指出,中國的能源結構正在不斷向清潔化轉變,可再生能源、天然氣的占比不斷提升,煤炭消費量持續下降。
在《展望》期內,煤炭在中國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將持續下降,其產量將在快速轉型、如常情景中分別下降90%和54%;核電也將實現快速發展,在三種情景下其在一次能源需求中的占比將由2018年的2%分別上升至11%、12%和9%。另外,天然氣產量也將大幅提高,在快速轉型情景中將增長76%,如常情景中則將大增114%。與此同時,石油產量將在快速轉型、如常情景中分別減少73%和23%。
而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展望》認為,中國將實現5.5%以上的年增長率。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在中國一次能源結構中的占比也將快速上升,在快速轉型、凈零和如常情景中分別達到48%、55%和23%。
《展望》同時指出,由于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工業與交通行業的燃料替代,中國能源消費產生的二氧化碳將在凈零情景中下降99%,快速轉型情景中下降84%,如常情景中下降35%。
可再生能源增速最快
《展望》認為,可再生能源將是未來30年全球增長最為迅速的能源。2050年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在凈零情景下,將從2018年的5%增長到60%,快速轉型情境下將增長至45%,如常情景下則也將增至20%。
在可再生能源種類中,風光發電的開發成本將持續降低,并引領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展望》預計,到2050年,風光發電成本在快速轉型情景下分別降低約30%和65%,在凈零情景下分別降低35%和70%。與此同時,在快速轉型和凈零情景下,風能和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未來15年的年均增長量將分別達到約350吉瓦和550吉瓦。
戴思攀指出,盡管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全球碳排放大幅減少,但世界仍處在一條不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急需實施以提高碳價為首的政策措施。
根據《展望》的信息,全球發電總量的增長將由可再生能源主導。由于能源結構的轉變,加上碳捕捉、利用與封存技術的擴大應用,電力行業碳減排在快速轉型情景下將超過80%,在如常情景下僅為10%。
在能源系統大幅去碳過程中,氫能與生物質能的作用日益凸顯。《展望》預計,到2050年,氫能占全球終端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在快速轉型、凈零情景下將分別增長約7%和16%;而包括應用在交通領域的液態生物燃料、替代天然氣的生物甲烷及主要應用于電力行業的生物質能,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在快速轉型、凈零情景下將分別達到7%和約10%。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