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內煉化行業正處在新一輪大發展、大調整、大提升之中。如何做好規劃,引導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煉化企業如何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今年兩會上,來自石油石化行業的代表委員就煉化行業發展遇到的問題建言獻策。
我國煉化行業已進入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一方面,煉化產能總體過剩和結構性資源短缺并存,企業“小、散、弱”問題依舊突出;另一方面,市場改革進程加快,各類煉化企業千帆競發,競爭態勢全面升級。全國人大代表,遼陽石化黨委書記、總經理白雪峰指出,目前國內煉能過剩近1.5億噸,產業結構、布局不合理問題突出。目前煉廠平均開工率已降到70%,煉油能力總量雖大,但單體平均規模小,一體化水平不高,一體化煉廠僅占10%左右。
優勝劣汰是行業必經的陣痛,企業需要理性看待。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石化生產準備中心主任王義東表示,淘汰落后煉能是“良幣驅逐劣幣”,不可避免。要看到,各類資本入市推動了國內技術、產品的升級換代,這本身是對我國煉化市場的有益補充,能降低一些高端化工料的進口成本。企業只有加快轉型,才能在未來市場中立足。
在油價震蕩和供應過剩夾擊下,煉化企業突圍的發力點在哪里?部分代表委員指出,轉型不是一味上“高大上”的裝置。尤其是在當前現金流緊張情況下,更要因地制宜,挖潛現有裝置和技術資源,進一步提高產業要素資源配置效率。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鎮海煉化黨委書記呂亮功認為,要強化石化園區要素資源精準配置,提高準入門檻,推動產業集聚和產業鏈協同,實現要素資源價值最大化。
呼聲還集中在優化行業發展“生態”上。全國人大代表、錦西石化技工(集團技能專家)王尚典建議,加強煉油行業的總體規劃,嚴控新建煉廠,新增產能不高于淘汰的落后產能。全國人大代表、東明石化董事局主席李湘平呼吁,給予民營煉化企業成品油出口配額,允許其開展成品油出口業務,以緩解國內成品油供應過剩的壓力。
向高端化工轉型發展,還需要更好的政策環境。全國人大代表,茂名石油化工執行董事、總經理尹兆林指出,一些化工企業以能源為原材料進行加工,建議不要將用作原材料的能源消費量納入能耗“雙控”考評的統計范圍,為企業發展松綁。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