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惠州大亞灣、全國投資最大的合資企業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在夕陽的映照下熠熠生輝,在這個世界級的石化聯合工廠旁邊,占地2.37平方公里的中海惠州1200萬噸煉油項目建設大戲也已開場。
“十五”期間,由茂名石化、廣州石化、南海石化等大項目的強力拉動,大亞灣石化基地、茂湛石化基地、廣州石化基地“榕樹效應”日趨明顯,有力地牽引廣東石化展翅高飛,廣東石化產業進入新一輪產業升級和總量擴張的佳期。
奮起直追放眼亞洲
產業結構偏輕一直是廣東工業的軟肋,如何使廣東工業走向重型化,石化產業肩負重任。從“十五”計劃的開局之年起,廣東省大力投入、重點扶持石化產業的遠見卓識,讓廣東站在了一條新的起跑線上。憑借臨海深水港和需求量旺盛的市場區位優勢,從一個石化產業優勢不明顯的省份奮起直追,至2005年,廣東成為亞洲石化中心的目標初步形成。
廣東省統計局的資料顯示,“九五”時期,廣東石化行業由于缺乏大項目的投入,年均投資增速下降22.5%,但原有的生產能力發揮作用,工業生產仍保持較快的增長,1998—2001年石化行業產值年均增長20.8%.“十五”
以來,南海石化項目、茂名80萬噸乙烯擴建等項目給廣東石化行業的發展帶來機遇,2001—2002年石化投資年均增長31.3%.到2005年底,石化項目建設完成投資約375億元。
大項目托起廣東石化
“十五”計劃的前一年被喻為不折不扣的廣東“石化年”。這一年的6月,被廣州石化總廠兼并的廣州乙烯開始脫胎換骨,逐漸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10月,廣東當時最大的工業企業茂名石化公司,抓住債轉股機遇,一舉扭虧為盈;10月28日,中國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由英荷殼牌公司、中國海洋石油公司、廣東省三方共同投資43.5億美元的南海石化工程在京正式簽字。這三大項目的新生或巨變預示著廣東石化的美好前景。
歷經5年的建設,廣東三大石化項目相繼建成投產,其中包括廣州20萬噸乙烯擴建工程、湛江東興500萬噸煉油擴建工程、中海殼牌南海石化80萬噸乙烯工程。三大項目為廣東新增煉油產能300萬噸/年,總產能達到2620萬噸/年,增幅達13%;新增乙烯產能85萬噸/年,總產能達到138萬噸/年,增幅達140%左右。
目前,茂名乙烯80萬噸擴建工程、廣石化1000萬噸煉油擴建工程進入施工高峰期,中海惠州1200萬噸煉油工程也已開工建設。
作為工業產業的“命脈”之一,這批石化項目的建設,使廣東石化產業實現了新的飛躍,不僅強化了我省石化產業的支柱地位,奠定了我省工業產業的重型化的基礎,為其它工業產業增添了新的營養劑,同時也使廣東消費者嘗到了真正的甜頭———煉油能力的提升緩解了廣東石油資源的緊缺,在某種意義上刺激了人們的汽車消費欲,而乙烯、芳烴等化工產品在新技術產業上的廣泛應用,已被無形中散播到人們生活的每個角落。
榕樹效應日益彰顯
石油化工項目的最大特點是產業鏈條長、關聯度高、帶動性強。茂名乙烯、廣州煉油、南海石化等大型石化項目的動工或投產后,極大地帶動了周邊下游產品加工、精細化工、化工儲運等產業的發展,在其周圍逐漸形成一個巨大的產業集群,廣東石化產業的“榕樹效應”正日益彰顯。
根據行業理論,上游石化項目對下游石化產業的帶動效應為1:50.按照這一比例,惠州市領導曾算過一筆賬:年銷售額為17億美元的南海石化項目對下游產業的帶動作用可達850億美元,相當于6800億元人民幣。如果惠州能“吃”到其中的10%,就是680億元,20%是1300多億元,等于惠州一年的工業產值。其中為惠州創造的勞動就業機會和利稅有多少,可想而知。
事實上,自南海石化項目投產后,就有十數個企業看好石化原料“隔墻供應”的好處而意欲入駐,目前其吸引下游產業投資已達700億元。
眼下,茂名、廣州依托中石化集團茂名石化、廣州石化的煉油化工一體化大型裝置形成了兩大石化基地,而在惠州大亞灣,南海石化項目建成、中海油1200萬噸煉油項目開工,一個面向世界的煉化一體化的大亞灣石化基地正在崛起。精細化工、專用化學品、橡膠加工和塑料加工等行業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區。珠海正在成為石化下游深加工和基本有機原料生產基地,汕頭是我國聚苯乙烯主要產地。
從廣東目前的產業布局看,東西走向、連接湛江—茂名—廣州—珠海—惠州—汕頭的沿海石油化工產業帶已現雛形。除了傳統的茂名、湛江、廣州等地,新興的惠州、珠海、汕頭正在融入廣東這條沿海產業帶。
“十一五”期間,我省將投資1800億元,規劃建設5個石化基地,新建、擴建5個煉油項目、5個乙烯項目以及一大批下游化工。到2010年,全省石化工業總產值將達到7300億元,年均增長20%,煉油能力達6500萬噸/年,構建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石化工業體系,將我省打造成亞洲主要的石化基地之一。
到那時,我省石化工業將在總量規模、技術裝備水平、產品質量和可持續發展方面邁上新臺階。同時,廣東南部沿海將從東到西形成一條氣貫長虹的沿海大石化產業帶,一個設備及管理理念先進、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亞洲主要石化基地將展現在世界面前。(記者蘇稻香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