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發布的《上海市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提出,到2025年,建設各類加氫站70座左右,培育5-10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獨角獸企業,氫能產業鏈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上海是氫能產業發展的先行者,目前基本形成了燃料電池汽車全產業鏈發展生態。未來幾年,上海將充分發揮龍頭帶頭作用,牽頭協同打造產業規模最大、生態環境最優、整體競爭力最強的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集群。
搶占綠色低碳新賽道
6月20日,上海市發改委發布消息稱,為加快搶占綠色低碳新賽道,大力推動上海市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上海市發改委等部門聯合制定了《上海市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簡稱《規劃》)。
《規劃》提出,到2025年,產業創新能力總體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制儲輸用產業鏈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工藝水平大幅提升,氫能在交通領域的示范應用取得顯著成效。建設各類加氫站70座左右,培育5-10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獨角獸企業,建成3-5家國際一流的創新研發平臺,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突破1萬輛,氫能產業鏈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在交通領域帶動二氧化碳減排5萬-10萬噸/年。
到2035年,產業發展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建成引領全國氫能產業發展的研發創新中心、關鍵核心裝備與零部件制造檢測中心,在交通、能源、工業等領域形成豐富多元的應用生態,建設海外氫能進口輸運碼頭,布局東亞地區氫能貿易和交易中心,與長三角地區形成協同創新生態,基本建成國際一流的氫能科技創新高地、產業發展高地、多元示范應用高地。
《規劃》還提出,中長期立足于建立以綠氫為主的供氫體系,推進深遠海風電制氫、生物質制氫、灘涂光伏發電制氫,通過技術進步逐步降低綠電制氫成本。探索建立長江氫能運輸走廊,布局滬外、海外氫源生產基地和進口碼頭,構建多渠道氫能保障供應體系。
《規劃》提出,優先打造若干世界級示范場景。其中包括:打造世界級氫能產業園、打造深遠海風電制氫示范基地、打造零碳氫能示范社區等。在打造深遠海風電制氫示范基地方面,《規劃》要求,結合上海深遠海風電整體布局,開展相關技術研究,降低海水制氫成本,打造世界級規模化深遠海風電制氫基地。
打造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集群
上海是氫能產業發展的先行者,經過多年積累,基本形成了燃料電池汽車全產業鏈發展生態。上海經信委副主任劉平表示,近年來上海以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為突破口,聚焦核心技術研發攻關,基礎設施超前布局,推廣的燃料電池汽車占到全國的20%。目前,上海已集聚一大批優勢創新企業,燃料電池系統、膜電極、雙極板等關鍵零部件取得進展,產業鏈日趨完善,并初步形成嘉定臨港等產業基地。
劉平表示,未來幾年,上海將充分發揮龍頭帶頭作用,牽頭協同蘇州、南通、嘉興、鄂爾多斯等城市,打造產業規模最大、生態環境最優、整體競爭力最強的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集群。
眼下,國家對氫能產業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今年3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明確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對氫能作出了15年長遠規劃,制定了三個五年維度的發展目標。
隨著氫能頂層政策出臺,近期湖南、重慶、廣西、深圳等地陸續出臺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提出鼓勵氫能對化石能源消費替代、加大氫能重大項目規劃建設、積極探索推動可再生能源制氫利用等舉措。
6月14日,湖南省發布《湖南省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行動方案(2022-2025年)》,鼓勵氫能、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對化石能源消費替代。
6月10日,重慶市發改委發布的《重慶市“十四五”清潔生產推行工作方案》提出,加快清潔能源和清潔原輔材料替代利用。鼓勵氫能等替代能源在鋼鐵、水泥、化工等行業的應用。
此外,《廣西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大力推進新型儲能建設;積極探索推動可再生能源制氫利用;鼓勵在化工、冶金、交通等領域開展氫能替代應用。深圳市人民政府發布的《關于進一步促進深圳工業經濟穩增長提質量的若干措施》,在氫能方面提出要加快包括氫能在內的重大工業項目規劃建設。(中國證券報 記者 劉楊)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