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軸承生產商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洛軸”)宣布,交付國內首套16兆瓦平臺風機主軸軸承,成為我國風機主軸軸承領域的一大突破。一直以來,我國大兆瓦風機主軸軸承高度依賴進口,但在風機需求高增、風電行業降本壓力下,洛軸、瓦軸、新強聯等國內相關制造企業加快了風機主軸軸承的布局,風機關鍵零部件國產化進程明顯提速。
國產新品不斷突破
據了解,風機主軸軸承是風力發電機的核心零部件,在風力發電過程中起到吸收葉輪氣動載荷和傳遞功率的重要作用。有風電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在我國風電行業發展過程中,包括主軸軸承在內的多款關鍵零部件長期依賴進口,以軸承為代表的機械產能落后阻礙了我國風電產業的增長。
為提高風機關鍵零部件國產化率,近年來,國內風電產業鏈生產商明顯加速研發,并陸續推出新產品。根據洛軸公開的消息,其此次交付的16兆瓦平臺風電主軸軸承,刷新了我國大功率風電主軸軸承紀錄。此前,洛軸已多次表示,將加大在大兆瓦風機主軸軸承領域的研發投入,同時透露3至6.25兆瓦主軸軸承已大批量裝機使用。
除了洛軸外,還有多家上市風電零部件生產商在近期推出了新的產線布局以及新產品。上半年,恒潤股份宣布募資1億元,投建年產4000套大型風電軸承生產線,以滿足清潔能源風電行業發展需求。今年7月,新強聯宣布,下線12兆瓦海上抗臺風型風力發電機組主軸軸承。新強聯在其公告中表示,已先后研制了1.5至12兆瓦變槳和偏航軸承,大功率風電偏航變槳軸承技術和工藝水平已與進口產品相當,也實現了3至7兆瓦風機單列圓錐滾子軸承的小批量生產,另有部分產品已經實現了國產替代。
降本壓力促國產替代加速
近年來,國內風機技術快速革新,尤其在風電平價的大背景下,風機價格也快速下降。從近期國內風電項目風機采購中標價格來看,我國陸上風機價格已經跌至2000元/千瓦的水平,與2020年相比下降了60%以上,成本相對更高的海上風機價格也已經低于3500元/千瓦,較2020年價格縮水一半。面對這一情形,國內風電整機制造商都表示,產業正面臨著巨大的降本壓力,多位業內人士都指出,如果國產主軸軸承技術水平以及生產產能可以跟上,風電行業必將降低進口依賴。
“推動風機關鍵零部件國產替代加速的主要原因正是風電行業的降本需求。”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向記者表示,“過去,風電產業有補貼,從成本上來說使用進口設備也可以接受。但隨著風電產業補貼退坡、風機價格快速下降,讓風電行業不得不尋求國產替代品,風機零部件的國產化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除了緩解成本壓力外,也有分析指出,近期因疫情、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引發的風電產業鏈供應緊張也對零部件進口帶來了挑戰。對應之下,我國陸上風電以及海上風電陸續經歷“搶裝”,期間項目裝機需求高速上漲。數據顯示,去年全年,風電項目公開招標量高達5400萬千瓦,同比增長幅度達到74%。在此情況下,業界普遍認為,可能會為風機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帶來市場發展機遇。
主軸市場格局即將改變
除了傳統主軸生產廠家加快布局外,風電整機商也在積極尋求改變。早在去年底,金風科技“換道超車”,推出了采用滑動軸承的新型軸系,并指出滑動軸承的使用不僅有望解決主軸大部件進口的難題,還提高了風機承載能力和運行可靠性,同時實現了整機成本的降低。9月,新強聯宣布與明陽智能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動新機型風電機組的主軸軸承和偏航變槳軸承的開發應用。分析認為,頭部整機商與軸承廠商的合作將有助于風機軸承的測試研發,對本土軸承廠商的技術水平提高有所助益。
今年,在國內風機主軸軸承多點開花、技術路線百花齊放的情況下,業界普遍預測,國內主軸軸承生產商實際上已經具備了技術能力,接下來便是實現規模化生產。天風證券預測指出,今年包括主軸軸承、偏航變槳軸承、齒輪箱軸承和發電機軸承在內的風機軸承市場空間將有望達到156億元,“十四五”期間這一板塊復合年均增長率有望達到24.19%。
“從目前國產零部件的技術水平來看,國產零部件與國際廠商產品的差距明顯縮小,從整體產業鏈來講,包括特種鋼在內的關鍵原材料的技術水平也已經與國外水平非常接近,未來一兩年內,國產風機零部件的技術水平將進一步提高。”彭澎表示。李麗旻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