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是首家以實際行動來執行《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壟斷企業。 (CFP供圖)
8月5日,杭州西湖國賓館。原本幽靜的庭院,因一場特殊的招商會而熱鬧起來。
“這次來的可都是咱浙江的大牌呢!”各路媒體CCIN記者在會場上竊竊私語。的確,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華立集團董事長汪力成等等,這些可都是浙江商界響當當的人物,一般的招商會他們決不會親自出馬。這一次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前來招商的主人更加“大腕”——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這一天,中石油副總經理李新華,受公司管理層的重托,帶著119個招商項目,飛臨杭州與浙江的民營企業大佬們見面。這是中石油首次主動向民營企業伸出橄欖枝。有代表戲稱:這是一場王子與灰姑娘的相親會。
見面禮:119個項目
中石油此番帶來的119個招商項目,總投資額近6000億元。119個項目分成4大類:一是歡迎浙江民資參股中石油現有海外項目的勘探、開采、煉油、儲運,利潤按持股比例分享,風險同比例分擔;二是持股參與油氣管網建設;三是持股參與清潔能源及石油精細化工的開發生產,這一塊目前還屬市場空白,只要市場能開放,民資與國資機會均等;四是歡迎民資參與中高端石油裝備、設備研發與制造,民企可獨資或合資成為中石油裝(設)備生產商和供應商。中石油希望能吸引不低于2000億元的民間資本。而此舉也意味著,作為國內最大的油氣巨頭,中石油主動將壟斷性領域向民營企業開放,歡迎民資的進入,從而將國務院“新36條”關于鼓勵民營企業向壟斷性行業投資的相關政策,從紙面上落實到了具體項目的運作之中。這也是讓浙江民企老板們真正感興趣的焦點所在。
對于為什么要把招商的第一站放在浙江,李新華這樣回答:“這些領域過去一般來說民營資本是沒有進來,或者是不容易進來的,現在的國務院‘新36條’允許、鼓勵民營資本進來,我相信浙江民營企業家的戰略眼光和市場化的運作思維。他們一旦覺得這個項目能夠帶來回報,進入應該說是不成問題。”
而浙商們的熱情回應,也沒有讓李新華失望。雖然此次前來參會的企業中,多數所從事的行業與中石油的業務相去甚遠,但是浙商希望參與壟斷行業經營的熱情,卻并未因此而有所削減。飲料界的老大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當場表態:“能源行業在我們國家是一個重要行業,中石油有17000多個加油站,我們在非油業務上可以進行合作。另外看看在油氣方面有沒有合作機會,以前是進不去,現在可以進去了,有機會我們要進入這個行業。”
浙江佳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希望以合資等任何方式與中石油合作。該公司董事長龔政堯說,公司生產的防爆插頭、管線泵等已經在石油產業相關領域應用了,希望能進一步擴大與中石油的合作。中石油裝備制造分公司副總經理何京當場回應說,盡管中石油擁有自己的裝備制造業,但還沒有生產這種泵,因此不存在同業競爭的問題,并立即表態“完全可以進一步合作”。
浙江久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金洲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民企則對石油天然氣管道項目表現出了濃厚興趣。正泰集團、復通集團、超達閥門等公司則對石油裝備制造表現了合作意向。
中石油愿意在成品油銷售方面合作,或許也是看中了民企眾多的終端銷售站點。圖為福建一家民營加油站。(張斌 攝)
目的:落實“新36條”
2009年度中石油被譽為“全球最掙錢的企業”。按理說,國企大佬不缺錢,中石油為什么要主動放低姿態,向民營企業伸出橄欖枝呢?這恐怕得從“新36條”的出臺說起。
“新36條”即今年5月出臺的《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為與2005年出臺的《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非公36條”)相區別,民間稱之為“新36條”。該文件明確提出:鼓勵民營資本進入包括市政公用事業以及石油天然氣、電信、航空、核電、鐵路等高度壟斷行業的建設。其中關于石油天然氣行業的部分這樣表述:“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石油天然氣建設。支持民間資本進入油氣勘探開發領域,與國有石油企業合作開展油氣勘探開發。支持民間資本參股建設原油、天然氣、成品油的儲運和管道輸送設施及網絡。”這是我國政府首次就民資在石油天然氣領域投資的范圍做出明確界定。
“新36條”被視為繼5年前中央頒布“非公36條”之后,中央對發展民營經濟推動力最大的一項政策。有經濟學家指出,“新36條”之所以選擇在這個時機推出,一方面固然是順應民意,另一方面也是經濟形勢的壓力所致。目前全球經濟整體形勢欠佳,出口需求持續疲軟,而國內經濟增長速度已有所放緩,顯示出國家刺激性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正在趨于減弱。有數據顯示,6月份國內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2.1%,比5月份回落1.8個百分點;我國工業增速也從年初的20.7%逐步回落至7月份的13.4%。隨著去年二、三、四季度基數的不斷走高,以及外部不確定性因素的存在和累積,全年經濟增長呈現出“前高后低”趨勢。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中國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將難以為繼。隨著“十二五”規劃期即將到來,考慮到當前中國經濟的可持續增長迫切需要民間投資,敞開壟斷性產業的大門,激發民間資本的投資熱情,已勢在必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新36條”應運而生。“新36條”被寄予接棒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和拉動民間投資的厚望,中央政府向民資開放部分壟斷性產業的決心是前所未有的。可想而知,中石油已經感受到了來自中央政府要求放開壟斷經營的壓力。
也有企業人士分析,由于我國政府長期以來偏重于國企對外投資的政策支持,這在國際上引來頗多微詞,甚至出現了所謂的“中國威脅論”。近年來,中石油等壟斷型國企的對外投資并購,頻頻遭遇國外政府及企業的排斥和抑制,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制約。為此,壟斷型國企不得不主動調整策略,積極探索更加靈活的經營機制。而和民企合作,無疑是一種理想的突破途徑。此外,中石油這些項目尤其是海外投資項目需要大量的資金,如果能夠在可控的范圍內吸引民營資本進入,就可以大大緩解融資壓力,既響應了中央號召,又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何樂而不為?
條件:絕對控股
實際上,西湖邊的這次會晤,并非壟斷國企與民營企業第一次“相親”。7月21日在山東日照市,應中石油和中石化的請求,全國工商聯為之安排了一次直接對話。雖說兩大巨頭主動上門來談合作令受邀的民企老總們很有點受寵若驚,不過這次會晤的結果卻是不歡而散。
“我認為他們不過是作秀而已,明顯缺乏誠意。他們需要外來資金,但是對于如何確保民營投資者的收益,卻不愿意給出相應的承諾。”一位參加了會晤的民營企業老總事后不以為然地說,“而且允許民資進入的項目大多是輔助性的環節。石化行業的收益是在整條產業鏈上體現的,單個環節的投資收益很難計算清楚。一旦發生虧損,民企作為小股東,結果只能是‘啞巴吃黃連’。”
或許是汲取了山東會議的經驗,這次中石油的浙江之行,表現出了更多的誠意,帶來的項目也更具吸引力。“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浙商們在會上也給予了積極的回應。不過,要從精明的浙商口袋里掏錢,其實并不那么容易。雖然會場上氣氛熱烈,但是一散場,民營老板們即恢復了一貫的冷靜態度。
華立集團的一位高管告訴CCIN記者,華立的投資原則是只做自己有把握的行業。雖然此次中石油帶來了很多項目,但是華立真正感興趣的項目并不在其中。相比于油氣開發,華立更愿意在新能源、智能電網等新興產業與中石油這樣的國企合作,一則產業本身更有“錢景”,且可以借助中石油的政府背景爭取更多優惠政策;二是中石油擁有強大的技術支撐系統,投資成功的系數更高。至于控股不控股,華立并不是十分在意。
更多的民營企業對于合作的平等性仍然心存疑慮。浙江寧海甬石東南石化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樟槐說:“感興趣是感興趣,但自己太小,怕被中石油吃掉。”“擔心被吃掉”是相當一部分民營企業的心態。因為按照以往的經驗,凡與民企談合作,中石油方面掌握絕對控股權是一條不可動搖的原則。有參會代表指出,此次中石油在浙江推出的項目投資額高達6000億元,吸引民間投資不過2000億元,很明顯,中石油仍然無意讓渡項目的控股權。
“在中石油這樣的壟斷國企面前,民營投資者屬于弱勢群體,我們的投資權益誰來保證?僅靠中石油的誠意是遠遠不夠的,最關鍵的還是要建立起一套公開、公平、公正的規則體系。”有企業代表這樣表示。
也許是“一朝被蛇咬”,還有不少民營企業對于國家政策的穩定性顯得有些缺乏信心。長期關注民營資本命運的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指出,敢于冒險的溫州民營企業家用自己的冒險精神搭上了中國經濟發展的一班又一班列車,但同時他們也屢屢遭到政府政策不穩定的打擊。以投資山西煤礦為例,正是由于地方政策缺乏持續性,導致溫商蒙受了不該有的巨額損失。只有國家政策是持續和穩定的,才能打消民營資本的后顧之憂。
無論怎樣,一場大戲即將開演。王子與灰姑娘的戀愛能否修成正果,我們拭目以待。
浙江是民營企業大省,浙江傳化集團是全國知名的民營化工企業。圖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業內人士在傳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參觀學習。(新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