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發電集團太陽山光伏發電站于去年10月1日并網發電,但一直到今年4月大半年時間未收到電網公司的一分錢電費,因為雙方都不知道按什么價格結算。直到4月12日國家才批復了1.15元/千瓦時的臨時上網電價。太陽能正式上網電價的“難產”,使得建設太陽能電站的風險極大。圖為該發電站現場。 (本報記者 李明忠 攝)
“目前在市場上,多晶硅料已出現持續短缺。”最先告訴這一信息的是國金政券新能源行業分析師張帥。這讓不久前剛剛報道了國內多晶硅產能過剩的記者大吃一驚。仔細詢問,才知此輪多晶硅產品驟然升溫,緣于國外市場的訂單激增。
難道我國截至目前投資總額已超1340億元、指著成為新能源產業支柱的多晶硅產業,真的要成為國外新能源產業的“嫁衣裳”?
今年國外訂單紛至沓來
張帥透露,國內最大的多晶硅生產商江蘇中能硅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從9月份開始,生產的硅料只夠滿足本公司硅片生產;第二大多晶硅生產商、最大的硅片生產商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如此,供現貨市場的硅料基本沒有;四川峨嵋半導體材料廠的產能則主要用于已收預付款的部分,其他幾家大廠也多被長單鎖定;不僅如此,寧夏陽光硅業有限公司的硅料報價甚至只限當天有效。
“自7月末以來,國內多晶硅市場報價周周創新高。當前多晶硅市場價格大有突破100美元/千克的趨勢。”張帥表示,多晶硅價格自2008年金融危機后就一蹶不振,不過從今年7月底開始,多晶硅價格出現了近兩年來的首次回升,從長期徘徊的60美元/千克啟動,一度以每周10%的漲幅強勢上行,目前即將突破100美元/千克的關口。“國內多晶硅目前已是一單難求。”張帥說。
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也是國內規模比較大的多晶硅生產企業,目前產能為1000噸。該公司總經理馮德志表示,公司與太陽能電池生產商就訂單已有較大調整,不管是產量還是價格都要好于前兩年。目前多晶硅的產量已被長單完全鎖定,幾乎沒有現貨提供。公司第二期3000噸現已啟動,預計在明年8月投產。
國內光伏大型企業英利集團一位負責人表示,“我們現在開足馬力生產光伏電池,但還是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據他透露,其他大企業如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拓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也是這樣一種狀態——產品供不應求。
“據我所知,國內光伏市場在今年3月份突然回暖,現在國內太陽能電池生產商接到的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張帥表示,今年春節前光伏行業還比較蕭條,春節后突然一下就火起來了。由于光伏市場突然火爆,傳導到上游多晶硅料逐漸變得緊缺。
“實際上,國內多晶硅回暖歸根到底是來自國外太陽能電站的火爆。預計今年全球太陽能總裝機容量約12吉瓦,其中70%來自歐洲,歐洲裝機容量的70%又來自德國,裝機容量將突破8吉瓦。”張帥指出,“歐洲市場的火爆是源于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光伏大國各國政府今年都宣布要在未來二三年內削減光伏發電財政補貼,這些國家的投資者都想趕在補貼正式下調之前搶建太陽能電站,從而大肆搶購太陽能電池。”
在上海世博園內,各種太陽能裝置隨到處可見。圖片中的這種黑光燈就是一種先進的太陽能滅蟲裝置。 (本報記者 張育 攝)
明年國外市場要收縮
但是據記者了解到的最新情況,國外的火爆訂單只是一時。明年起,國外多晶硅需求將會大幅下降。
中國可再生資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介紹,今年7月,全球光伏市場領頭羊德國宣布光伏上網電價下降15%左右,明年還要再降低10%。排名第二的國家西班牙公布的一項草案指出,將在未來3年內將光伏上網電價的補貼下調10%~15%。排名第三的意大利光伏發電裝機總容量已達1.4吉瓦。根據其計劃,將于明年逐步削減上網電價補貼,削減幅度高達30%。2012年和2013年還將分別削減6%。
孟憲淦解釋說,各國政府削減上網電價補貼后,歐洲今年以來高速增長的光伏市場肯定要降溫。因為投資太陽能電站的贏利空間大大減小,新增裝機容量也就隨著降低,國外多晶硅的需求無疑將會大幅下降。
“即使業內人士看好的美國、日本也難以擔當多晶硅消費的大任。”孟憲淦表示,2009年,美國光伏系統安裝量為0.5吉瓦,相對于德國的3.8吉瓦而言,懸殊甚大。今年7月末,美國參議院能源委員會通過了千萬太陽能屋頂提案,該提案計劃從2012到2020年每年投入不少于2.5億美元專項資金,用于補貼建筑太陽能系統,目標是在2020年之前安裝1000萬個太陽能屋頂。“不過,每年2.5億美元的補貼對于太陽能光伏產業原材料、組件和光伏系統凈安裝成本來說只能算杯水車薪。而且美國州數眾多,平均攤薄后更顯微不足道。至于日本,按其現有政策,一時也缺少需求放量增長的動力。”孟憲淦說。
專家提醒,由于我國九成以上的太陽能電池依賴出口,在上述歐洲光伏大國下調電價補貼后,其光伏市場很可能會萎縮,傳導到上游必然要沉重打擊國內的多晶硅市場。
守著國內巨大市場干瞪眼
業內人士指出,即使國外市場能夠保持需求,“九成以上依賴出口”的格局也對中國大為不利。一方面是形成產業發展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給整個行業帶來巨大風險;另一方面也使得光伏產品生產過程中消耗的能源沒有在國內得到補償和再生,沒有讓國人享受到光伏發電產品的環保收益。相反,還形成新能源出口在外、碳排放留在國內的節能減排倒掛現象。
既然國外市場靠不住也不應該靠,那么轉戰國內市場呢?我國是世界公認的未來全球最大光伏市場,應該是多晶硅產業的堅強后盾。但令人扼腕的是,由于國家尚無制定上網電價的計劃,國內太陽能發電市場至今沒有真正啟動。換句話說,目前太陽能行業的上游多晶硅產業是剃頭挑子——一頭熱。“國內光伏企業現在只能是守著國內這塊潛在的市場干著急。”張帥說。
對于國家為什么不盡快制定光伏上網電價這一問題,孟憲淦給出解釋。“上網電價,不是政府部門不想出臺,而是出不來,政府沒有充足的依據。”他說,風能經過了7年的招標,才勉強把風電的合理價格摸清楚。而目前,國內光伏發電僅有幾個試點,根本沒有辦法摸清合理的價格。只有經過多輪的招標,才能最終確定固定上網電價。
據了解,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認為,要等到國內達到3~4吉瓦的裝機規模,統一的光伏上網電價才可能有所進展。而2009年我國的裝機量不過近0.2吉瓦,今年估計裝機量也不過0.5吉瓦。目前國家能源局最新確定的光伏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達到5吉瓦,到2020年則達到20吉瓦。也就是說未來幾年內都不會確定上網價格。
但政府的這種安排遭到了業內人士的批評。
“不確定上網電價其實是不負責的。”一位光伏電池生產商抱怨道。他認為,以目前的中國光伏業發展勢頭,上網電價不僅要出臺,而且必須早出臺。他分析說,2009年,我國光伏產品產量為4吉瓦,今年將達到6吉瓦,而國家第二輪特許權招標280兆瓦的招標總量僅能占到4%左右。“而且還是兩年內建成,這就意味著,這個280兆瓦水分太多,作秀成分大于實際作用。”
無錫尚德董事長施正榮指出,光伏產業的要素已經具備,時機已經成熟,但是點亮中國太陽能“開關”的是國策。只通過招標來摸索經驗,確定上網電價的方式,不是一種積極的態度,與新能源產業發展不符,甚至影響了國內光伏市場的發展。
“從世界幾大光伏發電大國的經驗來看,上網電價是迄今為止全球采取的啟動光伏市場最有效、最科學的舉措。”浙江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志卿表示,國際上,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獲得政府支持的途徑主要有兩個:一是財政資金直接補貼用電方。例如,日本相關政策規定,每位居民每使用1千瓦清潔能源電力可獲得補貼7萬日元;二是出臺《上網電價法》,以法律強制規定電網公司高價優先收購光伏供電,再由財政對全國電網進行分攤補貼。當前,許多國家都采用了后一種方式,尤其是德國,2004年該法出臺后,很快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發電國。
“我國政府在用拖字訣,短期內看減少了財政支出,實際上,對光伏行業長期發展是不利的。”張帥表示,多年來,許多國家采取過幾十種鼓勵政策促進光伏產業的發展,但效果十分有限。而德國在制定了《上網電價法》之后,一躍成為世界光伏市場和光伏產業發展最快的國家,并拉動了其他國家光伏產業的發展。這說明,只有盡快明確上網電價,光伏市場才能真正開啟。
壓題圖說明:由于今年以來海外訂單應接不暇,目前江蘇海安歐貝黎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生產非常繁忙。圖為該公司女工正在組裝太陽能電池。(本報記者 張育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