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首屆海峽兩岸潤滑脂交流會
圖為今年舉行的第二十四屆中國國際塑料橡膠展上的臺灣參展企業。 (本報記者 張育 攝)
10月28日下午,在廈門舉行的首屆海峽兩岸潤滑脂交流會現場,剛進行了不到20分鐘的會議開始出現“混亂”:沒等到所有企業自我介紹完,兩岸的潤滑脂生產商們紛紛三五成群地交談了起來,大有神交已久、相見恨晚的意味。主持會議的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潤滑脂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李其昌被“晾”在了一邊,享受著這幸福的“煩惱”。他笑著對記者說:“這次會議對頭了!”
兩岸同行早已相互傾心
解放軍后勤工程學院教授、潤滑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郭小川告訴記者,這次海峽兩岸潤滑脂企業的首次聚會,從第一次接觸到最后成行,僅僅用了5個月的時間,足見兩岸潤滑脂企業相互接觸的急切心情。
事情還得從農歷2010年春節剛過時說起。當時,廈門洛磯山石油集團總經理郭永平和總工程師陳楚雄在拜訪解放軍后勤工程學院軍事油料應用與管理工程系時,表達了加入潤滑脂專業委員會的愿望。他們同時提到,他們與臺灣潤滑脂行業的許多同行熟識,臺灣同行很希望兩岸能夠交流一下,有沒有可能召開一次海峽兩岸潤滑脂行業的交流會?郭小川立即意識到這是促進海峽兩岸潤滑脂行業交流的一次大好機會。他決定由潤滑脂專業委員會秘書處和廈門洛磯山石油集團共同出面,立即與臺灣潤滑脂行業進行聯系。
很快,陳楚雄與時任臺灣礦油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的趙永清先生取得了聯系。趙永清透露了一個信息,今年6月,他將率臺灣礦油商業同業公會旅游團由南京入境經無錫、蘇州到上海參觀世博會。得知這一消息后,潤滑脂專業委員會秘書處人員做好了準備,按時趕到蘇州與趙永清舉行了會晤。雙方一見如故,很快確定了進行兩岸潤滑脂行業交流的意向。6月22日,在無錫召開的潤滑脂專業委員會一屆四次主任委員會將海峽兩岸潤滑脂行業交流列入了議程,同意將今年10月份舉行的全體成員大會地點選擇在對臺灣同行更便捷的廈門市,并把兩岸潤滑脂行業的交流作為大會的重要內容,由秘書處負責和臺灣方面聯系,就兩岸交流形式和內容作出了具體安排。
2010年9月12日,早前由海協會會長陳云林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重慶正式簽署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和《海峽兩岸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協議》正式生效,兩岸經貿合作進入制度化軌道。這為海峽兩岸潤滑脂行業的合作打下了制度基礎。
在這期間,臺灣礦油商業同業公會進行了換屆選舉。新任理事長邱永堂先生更加迫切地希望促成海峽兩岸潤滑脂行業的第一次交流。就這樣,海峽兩岸潤滑脂行業的同行們,終于在金秋10月,在美麗的廈門,第一次相聚一堂。
記者在會上見到了臺灣礦油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邱永堂先生。這位一手創立了臺灣穩鼎石化集團并經營了40多年的商場老將既豪爽而又不乏儒雅。他滿臉幸福地對記者說:“兩岸‘三通’實現以后,我到廈門來,比你從北京出發更快!”
臺企羨慕 大陸原料充足
海峽兩岸的潤滑脂企業如此迫不及待地相會,他們互相都有哪些吸引對方的東西呢?
邱永堂表示,在潤滑脂產品消費市場方面,兩岸相差懸殊,互動的空間不大。大陸潤滑脂生產企業的平均年生產能力都已經超過臺灣地區每年的潤滑脂進口量,所以臺灣的潤滑脂成品市場很難吸引大陸生產企業。同時,大陸的潤滑脂產品市場也處于飽和狀態,品種較為齊全,而且占據著成本較低的優勢,臺灣地區的潤滑脂產品也很難大舉打入大陸市場。但是,大陸潤滑脂行業至少有兩個優勢是臺灣地區的潤滑脂企業非常羨慕的:一個是生產潤滑脂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基礎油價格低;另一個是大陸的潤滑脂生產設備水平高。
據潤滑脂專業委員會統計,2009年全國潤滑脂產量為37.96萬噸,比2008年增加5.49萬噸,同比增長16.9%。2009年全球潤滑脂總產量為92.64萬噸,我國產量就占40%左右,穩居全世界首位。同時,我國潤滑脂行業也正加速朝以大中型企業為主的方向發展。目前,潤滑脂專業委員會的120個成員單位中有84個潤滑脂生產企業,年產量超過9000噸的企業達到13個。2009年我國潤滑脂生產企業的平均生產能力達到4687噸,接近世界平均水平。而這一切,都建立在有足夠的基礎油原料作保障的基礎上。
由于臺灣地區石油資源匱乏,完全依賴進口,這就使臺灣地區的基礎油價格較高,進而提高了潤滑脂的生產成本。邱永堂告訴記者,目前臺灣潤滑脂生產企業僅10家左右,每年的潤滑脂消費量為1.6萬噸左右。2009年臺灣進口潤滑脂3990噸,其中約1/3來自日本,日本也是臺灣潤滑脂進口的最大來源地。大陸地區基礎油來源豐富并且價格低廉,這對臺灣地區的潤滑脂生產企業有很大的誘惑力。
同時,大陸的潤滑脂生產設備技術水平也比較高,這也是臺灣地區企業非常感興趣的方面。
據了解,在潤滑脂系列產品中,高滴點潤滑脂和復合鋰基潤滑脂屬于高端的高質量產品。在產品結構方面,大陸潤滑脂雖然仍然是鋰基潤滑脂占主導地位,但2009年高滴點潤滑脂已經獲得了高于往年的增長,達到8.27萬噸,占大陸潤滑脂總產量的21.8%。而相對低端的鈣基潤滑脂還是目前許多臺灣潤滑脂企業的主產品。
另外,圍繞提高產能和改善產品結構以及降低能耗、加強環境保護、強化質量管理等方面,大陸潤滑脂生產企業正在醞釀新一輪的技術改造,這必然會促進潤滑脂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在這次交流會上,四川眾興石油化工研究所總經理兼工程師胡孝榮就很自豪地向臺灣潤滑脂企業介紹了他的得意之作——新型皂化釜。該設備的最大優點就是采用了磁力攪拌,解決了普通皂化釜采用攪拌槳容易造成釜內因高壓導致的產品泄漏問題,并且該設備能夠更廣泛地適應不同滴點潤滑脂產品的生產。據了解,這項技術目前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陸企佩服臺灣市場規范
對大陸潤滑脂行業來說,臺灣地區成熟的市場競爭機制是學習的標桿。
據了解,目前大陸潤滑脂企業最頭疼的問題就是部分生產企業無視產品的標準,挖空心思、毫無原則地降低生產成本,甚至偷工減料,以次充好,攪亂市場。兩年前,記者曾報道過大陸潤滑脂行業出現害群之馬——玻璃粉潤滑脂嚴重擾亂大陸潤滑脂市場的事件。后來,玻璃粉潤滑脂喪失了生存空間,逐漸銷聲匿跡。但是,目前又有一種以追逐非法利潤為目的的假冒偽劣潤滑脂產品滋生了——石膏粉潤滑脂。
對大陸假冒偽劣產品猖獗的問題,臺灣最大的潤滑脂生產和經營企業——臺灣穩鼎貿易有限公司經理賴玉崑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說,也許是因為大陸的潤滑脂市場太大,所以市場監管還不夠完善,在一定程度上給了劣質潤滑脂一些生存空間。當記者詢問起臺灣的市場環境時,賴玉崑先生坦率地表示,假冒偽劣產品在臺灣地區是完全行不通的。一方面是因為臺灣潤滑脂市場不大,更為重要的是,臺灣的市場競爭體系比較完善,任何一次弄虛作假都可能讓企業萬劫不復,關門倒閉。所以,每一個潤滑脂生產企業都會非常小心地主動維護自己的產品質量和市場信譽,而不是靠哪個行政部門來指令和監督。以穩鼎貿易有限公司為例,他們生產的每一批產品都嚴格按照行業標準,還有專門的抽檢人員對每一批產品進行檢測,合格后方能輸入市場和用戶,他們還及時收集用戶的反饋信息以更好的滿足用戶的需求。賴玉崑先生做了個總結:臺灣生產企業對自己的每一批產品都有近乎苛刻的要求。
李其昌誠摯地表示,臺灣地區完善的市場競爭體系是大陸企業努力的目標。
邱永堂表示,隨著兩岸“三通”的實現,《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和《海峽兩岸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協議》的生效,兩岸貿易大幅增長,兩岸潤滑脂行業必將是兩岸攜手走向共同繁榮的一對伙伴。
圖為臺灣一家企業用于儲運潤滑脂及其原料的碼頭。 (李和明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