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國國際煤炭加工利用及煤化工展覽會側記
11月24~26日,2010年中國國際煤炭加工利用及煤化工展覽會在北京舉行。圖為大會開幕式現
“十一五”最后一個多月的時候,煤化工再次展示了它的熱度。11月24日~26日,2010年中國國際煤炭加工利用及煤化工展覽會在北京召開。在這個規模并不大的展會上,記者也再次感受到了煤化工的巨大吸引力。
來自煤炭企業的煤化工技術
記者的第一個意外是,以煤化工為主題的展會,參展的多為耳熟能詳的煤炭企業。
在中國平煤神馬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展臺上方,“打造全球最完整煤基尼龍化工產業鏈”的醒目標語吸引了記者的目光。該展臺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這次參展的主要目的,是要展示平煤集團全球最完備尼龍的產業鏈。她告訴記者,平煤神馬公司是在平煤集團和神馬集團的基礎上重組的。原平煤集團以煤炭開采、洗選加工為主,煤化工做到甲醇、二甲醚為止。和神馬集團聯合后,他們擁有了全球煤化工行業最完整的產業鏈:原煤-焦炭-焦爐氣-尼龍66鹽-工業絲-簾子布。“我們從最基礎的煤炭延伸至世界最前沿的工程塑料、高性能纖維,成為目前我國產業鏈最長、附加值最高的煤基化工產業鏈,也是我國最高端的煤化工產業鏈,這是此次展會我們要重點展示的內容。你看,‘打造全球最完整煤基尼龍化工產業鏈’吸引觀眾眼球吧?”這位工作人員自豪地說。
山東兗礦集團也是大名鼎鼎的煤炭企業。兗礦集團前身是兗州礦務局,從上世紀末開始,他們大力實施“以煤為主,煤與非煤并重”的發展戰略。現在提起這個企業,更多的人可能忘記了這曾經是一個煤炭企業。展會上,該集團技術中心技術員趙厚斌告訴記者,這次展會他們組織了30多人的布展團隊,展位面積達210平方米,主要展示了兗礦集團研發的高溫流化床費托合成技術。該技術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為國內外首創,是兗礦集團繼掌握低溫費托合成技術后,在煤間接液化方面的又一項重大技術突破。
趙厚斌表示,兗礦集團在陜西榆林規劃建成5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項目,一期工程將建成100萬噸/年,投資額達120億元。目前已經完成的百萬噸煤間接液化示范項目國家核準工作,正等待國家發改委批復,批復后即可大規模生產。
撫順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具有百余年開采歷史的特大型煤炭企業。該公司展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次公司主要展示他們的頁巖油技術。撫順礦業西露天礦油頁巖每年排棄量達800萬噸,排棄占用大量耕地。為了保護資源和利用廢棄的油頁巖,撫順礦業興建了2個頁巖煉油廠,共有煉油爐11臺,將油頁巖干餾產出頁巖油,油頁巖煉油過程中產生的瓦斯蒸汽用來發電,形成煤化工循環經濟產業鏈。
山東煤機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向觀眾介紹智能加壓過濾機的分離原理。 (楊曉宇 攝)
來自煤炭企業的煤化工設備
令記者好奇的是,展會上展示的都是一些煤炭設備。煤炭設備與煤化工有什么關系?記者采訪后才知道,原來這些煤炭設備居然都能用于煤化工。
山西介休市先科煤化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經理孟慶周告訴記者,介休先科公司是制造煤化深加工機械的專業公司,也是煤化產業開發、設計、生產的重要基地。他重點推薦的產品是一種叫做FXMCH隔艙浮選柱的煤泥水處理精品設備,這種產品與常規浮選機相比有著不可比擬的浮選效果。“現在煤化工這么火,我們生產的設備也跟著向煤化工這方面靠,這也叫與時俱進吧?”孟慶周笑著說。
再往里走,記者發現了山東煤機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的展臺前圍滿了觀眾。原來,展臺上展示的是山東煤機集團設計生產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加壓過濾機。該公司宣傳部隋慶告訴記者,這種過濾機適用于浮選精煤、原生煤泥、化工(堿廠)脫水以及有色冶金、輕工、建筑等行業的固液分離,每小時能處理浮選精煤0.5~0.8噸,處理原生煤泥0.3~0.6噸。“第一天前來咨詢的客戶上百家。已達成意向的有20多家。”隋慶說。
北京中礦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戰略研究中心項目四部部長張玉國告訴記者,這次他們重點展示的是煤泥熱力干燥脫水系統。據他介紹,煤炭綜合利用是煤炭企業的必由之路,煤炭洗選是主要環節。我國原煤入洗率目前已達到50%以上,每年的煤泥產量已近億噸,煤泥綜合利用的壓力巨大。由于煤泥含水率高,造成運輸困難。中礦環保針對煤泥這一特點,開發出了系列煤泥熱力干燥處理系統,該系統利用熱力將煤泥干燥脫水,使其含水率降到12%以下,煤泥干燥后不僅運輸方便,而且附加值大增。“經過干燥處理的煤泥可作為煤化工原料呢!”張玉國說。
走到唐山市協力選煤干燥科技有限公司的展臺前,“褐煤干燥脫水”幾個字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因為此前本報剛剛報道了大唐內蒙古多倫煤制烯烴褐煤利用項目。報道中提到,褐煤是一種水分高、灰分高、揮發高、燃點低、熱值低的劣質燃料。如果將褐煤干燥脫水后降低發熱量,就可以解決褐煤的儲、裝、運難題。難道協力公司能解決這一難題?記者上前一打聽,該公司副總經理張煜楠告訴記者,協力公司根據褐煤的理化特性已經掌握和控制了褐煤干燥的溫度、壓力、風速等相關參數,并研制出一種“給料密封-干燥脫水-排料密封”為一體的高效智能式干燥機系統。該系統采用對流質熱交換方式,提高了干燥效率,降低了排放濃度。“經過干燥的褐煤才能作為煤化工生產的原料,我們的高智能干燥系統就是為煤化工提供合格的原料。”張煜楠說。
中國平煤神馬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打造全球最完整煤基尼龍化工產業鏈”的標語格外醒目。 (王軒 攝)
來自煤炭協會的煤化工“主持人”
此次展覽會的主辦方是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承辦方是中國煤炭加工利用協會。在展會現場,記者找到了正在忙碌的中國煤炭加工利用協會副理事長蔡明華。他告訴記者,這是煤炭行業舉辦的首屆煤化工展覽會,吸引了不少企業前來參加。“以前我們辦的都是有關煤的展會,涉及到煤化工這是第一次。”蔡明華說。
談到為何舉辦這樣一次以煤化工為主題的展會,蔡明華表示,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石油資源日漸緊缺,能源問題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發展煤化工已經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點。對煤炭進行深加工和利用、延長煤炭產業鏈是煤炭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很多煤炭企業都想發展煤化工,但是苦于不懂技術。”
當記者問到,通過這次展會,煤炭企業的收獲如何時,蔡明華表示:收獲頗多。
據蔡明華介紹,為了能讓煤炭企業更好地了解煤化工發展情況,搭建煤炭企業與化工企業交流的平臺,中煤協還特意邀請了極具煤化工項目工程建設經驗的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參展。
果然,記者發現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展位前圍滿了觀眾。原來展位里掛滿了集團承建的大型煤化工項目圖片。看宣傳圖的人多,向展位上工作人員咨詢的人也絡繹不絕。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技術部副主任王冰告訴記者,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是目前排名世界第55位的工程承包商,近幾年在煤化工領域大展身手,幾乎掌握了全部世界先進的煤氣化技術,設計建造了一系列具有很強產業示范意義和帶動作用的煤化工項目。這其中包括神華煤制油公司年產100萬噸煤制油項目、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日產400萬標準立方米煤制天然氣工程、神化包頭煤化工公司年產60萬噸煤制烯烴工程以及河南鶴壁在建的煤制乙二醇中試項目等等。“這幾天我們的展位可火了,有50多家企業對我們承建的煤化工項目表示興趣,其中多是煤炭企業。”王冰說。
展會也吸引了一些外國企業的關注。記者隨意攔住一位迎面走過來的參觀者,一問,原來是專程奔著煤化工來的外資企業代理人。他手里拿著厚厚一摞資料,高興地對記者說:“我是受一家俄羅斯企業的委托來展會咨詢煤化工相關技術和工程建設事宜的。在展會上,我了解到不少關于煤化工發展情況的信息,也拿到很多資料。現在國內煤化工產業搞得不錯,國外企業都很關注中國的煤化工產業發展呢!”
煤制油 煤制烯烴 煤制甲醇 煤制二甲醚
(編輯根據國家發改委出臺的《煤化工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