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0日,山西榆社縣化工園區內的一家化工公司發生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重傷2人,輕傷37人。其中幾名傷者是與園區僅隔一條小馬路的村子里的村民。圖為村民圍觀爆炸的車間。(CFP 供圖)
CCIN記者曾聽過一個可怕卻又真實的比喻:化工企業進園區,猶如把幾十個彈藥庫集中在一起。雖然現在每一家化工企業都備有“預案”,但其中只要有一家企業由于疏忽引發安全事故,其后果就可能引爆多個彈藥庫。因此,對于化工園區來說,其生存的首要條件就是安全。
但是CCIN記者最近吃驚地知道,盡管我國化工園區已達到1200個,成為世界之最,但至今在國家層面竟然還沒有一部針對化工園區的安全規劃。
好在伴隨著這個壞消息的同時,還有一個好消息:由工信部牽頭制定的危化品重點行業發展規劃將于2011年初公布,其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規范化工園區的安全管理。
這應該是國家層面對化工園區的首個安全規劃。
安全規劃終于提上日程
從1995年各省、市興起一股興建化工園區熱潮開始,安全問題就一直懸在許多業內人士的心頭。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研究中心安全規劃與評價研究室主任汪衛國說,化工園區在為國民經濟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安全生產問題也十分突出。化工園區中多為化工企業,生產 、儲存、使用、運輸環節有大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危險化學品,且園區內重大威脅源數量眾多,一旦發生火災、爆炸或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極易造成大面積的群死群傷事故。并且,園區企業相對密集,使得某個企業若發生重大事故,如果處理不及時,很可能引發災難性的多米諾骨牌連鎖效應。
“但化工園區安全規劃的提法也就是近幾年的事情,以前我國有關法律文件中甚至都沒有‘化工園區安全規劃’這一詞條。”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安全環保部副主任王如君回憶說,2006年8月17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安全生產“十一五”規劃》中首次提出“要開展化學工業園區區域風險評價和安全規劃”。但是,也就是這么一提,大部分化工園區根本沒有開展園區安全規劃工作,少數化工園區雖然開展了安全規劃工作,但基本上也沒有將安全規劃報告中的相關對策與建議落到實處。
據了解,石化聯合會早就意識到安全規劃對化工園區發展的重要性。從2008年開始到今年年初,石化聯合會用了近兩年的時間編制完成了《化學工業區區域安全規劃與風險評估》。其中對安全規劃的定義是:從安全的角度對化工園區作出的整體規劃。另附解釋:化學工業區的安全規劃基礎是在對現有項目風險評估的基礎上,結合未來發展的產業規劃和布局,提出合理的安全建議和對策。
王如君表示,石化聯合會希望的化工園區安全規劃包括三個重要方面,第一是園區選址,包括7個要素:園區區域位置與周邊敏感目標的關系;選址的地形、地貌及地質;氣象條件;區外交通運輸條件;水、電、煤(油)、氣(汽)、通訊條件;園區周邊應急救援狀況;周邊企業、居民區的認知。第二是總體規劃與布局,包括5個要素:產品項目一體化布置;區域生態安全;安全與職業健康;公用工程;基礎設施。第三是企業安全管理、工藝設備安全性及重要設備布置。包括3個要素:工藝設備安全性、重要設備布置、企業安全管理。
園區安全現狀觸目驚心
在有識之士的眼里,沒有安全規劃的化工園區危機四伏。
一是園區過密。據了解,我國化工園區和帶有獨立化工板塊的工業園區現已有1200個,除了西藏外,其它31個省(市、自治區)都有分布,很多普及到縣甚至鄉。近一半化工園區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有的地方把農田一推就建個園區,別說安全規劃,就連總體規劃都沒有。從全國來看,化工園區建設過多、過密,有的幾十千米距離就有幾個化工園區。
采訪中,一位專家告訴CCIN記者,他發現天津新建成的大煉化裝置投產后,產品得運到廣東去銷售,在當地消化不了。但為了增加天津的GDP,當地又投幾百億元進去上煉油項目。“當地政府為了多引進項目,大的項目沒有權利批,就大的化小,引進小的項目。”據他所知,泉州、天津的幾個化工園區就經常收到當地政府領導批的條子,讓小企業入駐園區,因為這種企業的稅收可以留在當地。
二是重污染企業入園。據了解,不少園區剛剛起步,只劃了片土地,搭了個班子,撥了一筆資金,基礎設施的配套條件尚不具備,就忙于招商會、洽談會。有的園區感覺自身發展緩慢,無競爭優勢,便出臺以犧牲國家利益為代價的“優惠政策”,以超低的地價,甚至零地價作為砝碼來吸引投資者。有的重污染項目乘機進園。
由于以上兩個原因,化工園區的整體布局和內部管理都形成了諸多安全隱患。2003年1月,珠海臨港化工區某臺資化學品生產企業突發大火,引發多次爆炸,造成4人受傷,附近村莊居民及相鄰東榮實業公司人員被迫疏散;2006年7月浙江杭州精細化工園區某化工制品公司發生重大火災爆炸事故,大量增白劑成品的火災引發了其旁邊甲醛廠的桶裝甲醛爆炸,雖無人員傷亡,但其事故損失達幾億元。
采訪中,CCIN記者發現化工園區也有自己的苦衷。南京化工園區負責人金正平表示,安全確實是要在園區初期作總體規劃時和后來的招商引資中都要考慮的問題,但是現在很多園區招商都很困難,再設這么高的標準,招商就更難了。
內蒙古一家化工園區的負責人向CCIN記者承認,安全是他們的弱項,但他同時表示目前沒有能力來改變狀況。山東濰坊濱海經濟開發區在2008年前把化工企業作為招商引資的重點,但2008年之后改引進設備企業了。該開發區招商局局長宋作中解釋說,之所以做出這種改變,就是因為化工企業的安全問題太令人擔心了。即使單個企業的安評、環評報告做得無可挑剔,但由于沒有化工園區整體安全規劃的國家標準作依據,所以在招商的時候對化工企業的安全還是感覺心里沒底。
“近幾年,一些化工園區也陸續開展了園區整體安全評價之類的試點,如天津南港工業區是我國第一個在開發初期就著手進行安全規劃的化工園區。天津開發區安監局委托國家安監總局研究中心和石化聯合會承擔《南港工業區一期安全規劃》編制工作,并委托上海伊爾姆公司承擔安全規劃編制過程中的咨詢服務與國際對標工作。但由于國家層面沒有對化工園區安全規劃做統一規劃和要求,所以各化工園區只能各自為政,甚至差異很大。園區內類似這邊安置一個炸藥廠,旁邊又安置一個煉油廠的布局很多。從行業的角度,我們建議國家應盡快出臺化工園區安全規劃,使得園區安全有法可依。”王如君表示。
容量成為安全規劃首要
CCIN記者從多方了解到,即將出臺的化工園區安全規劃有兩個要點,首先是安全容量。安全容量是什么?就是園區里危險化學品企業、高危企業的總量控制。即使每個進園區的企業都符合國家標準,但放在一起并不一定就安全。這就是為什么要進行總量控制。“安全沒有容量本身就是問題。比如華東地區有個化工園區有11個劇毒品光氣的生產裝置,一共幾十萬噸,同處一個園區里,太危險了!單個的企業在安全評價上都沒有問題,但是這么多企業安置在一起的風險就太大了。”一位專家表示。
據了解,關于安全容量,現在還處于摸索階段。2009年國務院會同27個部委,包括國土資源部、安監總局、發改委、工信部以及科技部等,開始著手解決安全容量的問題。
其次要與國內外先進化工園區進行對標。王如君舉了個例子,天津南港工業區現在還是一塊空址,面積約147.5平方千米。天津市政府打算投1萬億元,在未來5~10年建成一個重化工園區。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安全監督局制訂了一份《天津南港工業區一期安全消防國內國際化工園區對標報告》。在這個對標中,天津以上海化工園區、新加坡裕廊工業園、德國勒沃庫森化工園、日本千葉石化基地等作為安全規劃的準繩,在總體規劃與布局、園區管理、企業安全管理及重要設備等幾十個方面進行了對照。
“天津南港工業園區在安全方面這種良好的做法,應該將它提升到國家標準的水平,在行業內推廣。”王如君表示。
化工園區與居民區緊密挨在一起,給周邊的居民帶來極大的安全風險。這家住戶的院子背后就是一座化工園區。 (本報記者 白清榮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