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的隱形技術不只應用在飛機上,還應用于戰艦和核潛艇上。圖為英國最新式的、可以避開聲納搜索的隱形核潛艇。 (圖片由CFP供圖)
自從殲-20于本月11日首次試飛被曝光以來,中國的新一代戰機便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人們首先發現,不僅殲-20炫酷的外形讓人眼前一亮,而且其機身一改以往顏色,變成了灰黑色。這幾乎可以確定,中國新一代戰機為隱形飛機。國內外分析家普遍認為,這說明中國殲-20成為繼美國的F-22、俄羅斯的T-50之后的又一個隱形戰機家族成員,說明中國已躋身第四代隱形飛機行列。
這同時說明,中國的吸波涂料技術已經可以以非常自信的姿態亮相。
1997年9月7日,美國F-22隱形戰斗機完成首飛。
涂料家庭中最神秘的成員
所謂飛機隱形,并不是像中國古代神話中描繪的隱形草一樣,只要拿在手中,別人就看不見了。它是指通過各種手段,盡量降低飛機被敵方雷達、紅外輻射等探測系統發現和跟蹤的可能性。其中吸波涂料在飛機隱形功能上起到的作用僅次于飛機的外形結構,按其功能又可分為雷達吸波涂料、紅外吸波涂料、可見光吸波涂料、激光吸波涂料、聲納吸波涂料和多功能吸波涂料。
雷達吸波涂料是目前吸波涂料的主要應用種類。雷達吸波涂料就是對雷達波具有低反射的涂料。其作用方式有兩種:一是涂料吸收雷達波,轉換為熱能;二是當涂層厚度等于雷達波長的1/4時,通過諧振作用減少雷達波的反射。
目前,應用于飛機的雷達吸波涂料比較多,如鐵氧體吸波涂料,其價格低廉,吸波能力強,應用廣泛;羰基鐵吸波涂料吸收能力強,應用方便,但面密度大;陶瓷吸波涂料密度低,吸波性能好;放射性同位素吸波涂料,涂層薄且輕,具有吸收頻帶寬、耐用性好、能承受高速空氣動力等優點;導電高分子吸波涂料涂層薄且易維護,吸收頻帶寬。近年來,納米吸波涂料成為吸波涂料新的亮點,其機械性能好,面密度低,是高效的寬頻帶吸波涂料,可以覆蓋電磁波、微波和紅外,并能增強腐蝕防護能力,耐候性好,涂裝性能優異。另外手征吸波涂料是近幾年來吸波涂料領域研究的熱點,與一般吸波涂料相比,具有吸波頻率高、吸收頻帶寬的優點,并可以通過調節旋波參量來改善吸波特性,在提高吸波性能、擴展吸波帶方面具有很大潛能。
紅外吸波涂料是指用于減弱武器系統紅外特征的信號以達到隱形技術要求的特殊功能涂料。紅外吸波涂料的主體樹脂是單組分橡膠樹脂,其與過氯乙烯涂料、環氧鐵紅底漆、聚氨酯涂料具有良好的配套性。
可見光吸波涂料又稱視頻隱形技術,可以彌補雷達隱形和紅外隱形的不足。它針對人的目視、照相、攝像等觀測手段,通過降低飛機目標與背景之間的亮度、色度和運動的對比特征,達到降低目標被發現的概率。
據坊間猜測,中國的殲-20可能部分采用了等離子吸波涂料。等離子體吸波涂料是將放射性物質涂覆在目標上,使目標表面附近的局部空間電離,形成等離子體來吸收電磁波的能量。早在20世紀60年代,前蘇聯就開始了等離子體吸收電磁波性能的研究。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了等離子體的實驗,重點研究等離子體在高空超聲速飛行器上的潛在應用。此技術最大的特點就是不用改變裝備的結構,只需利用等離子體發生器就可以實現隱身目的,且隱身效果非常好。
有意思的是,以上內容基本上是CCIN記者通過各種資料“惡補”來的。雖然吸波涂料也是涂料的一種,但當CCIN記者就此按常規采訪國內涂料企業時,大部分被訪者對此一無所知。顯然,吸波涂料是涂料家庭中最神秘的成員,它本身就隱形了。
1989年7月,美國B2隱形轟炸機完成首飛。
大國競相開發且碩果累累
正是這個涂料家庭中的神秘成員,代表了一個國家政治、經濟、軍事的實力。美、英、俄、法等軍事強國無一不投入巨資加大吸波涂料的開發力度,其中美國始終居于前列。
從20世紀50年代起,美國開展了較為系統的飛機隱形技術的研究,經過20多年的發展,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制隱形飛機,80年代裝備部隊并投入使用。美國研制的最早一款真正意義上的隱形戰斗機F-117,機身表面包覆了紅外與微波隱形材料,其對不同波段的電磁波有強烈的吸收能力,可以逃避雷達的監視。其后的B2轟炸機,據說機身覆蓋了一層極其復雜的機身蒙皮,由300多種環氧樹脂和填充材料組成。現在正在服役的F-22和F-35戰斗機的隱形材料則主要來自吸波涂料。據歐洲復合材料機構消息,美國已經研究出新型耐高溫吸波涂料。
近年來,納米材料作為新一代隱形材料成為各國新寵。據報道,法國也已經研制出一種寬頻隱形涂層,是由黏合劑和納米級微填充材料構成。
據業內人士介紹,其實,國外吸波涂料的發展起初并不是用在飛機上,而是用在艦艇和陸地武器裝備上。比如美國早期研制過一種防輻射涂料布,是用橡膠和塑料填充導電的鱗片狀鋁粉、銅粉或鐵磁材料制成。這些早期材料主要通過增加厚度來提高吸波性能,一般較重,所以用于艦船和陸地武器裝備。美國花費巨資研制的納米雷達波吸波涂料技術,可使坦克獲得涂層薄、吸收率高、吸收波帶寬的隱形涂層。它采用金屬、鐵氧體等納米微粒與聚合物形成的復合涂層,能吸收和衰減電磁波和聲波,達到電磁隱形和聲隱形,有很高的軍事價值。
法國研制的最新型主戰坦克“勒克萊爾”,其隱形措施主要就是依靠先進的防紅外涂料。這種涂料可以使車體表面溫度與外界溫度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一致,以達到雷達難以探測的目的。另外,“勒克萊爾”上用了兩種不同配方的涂料:在動力艙附近的涂料偏重于紅外輻射的抑制,而在車體其他部位的涂料則摻雜有更大比例的吸波物質。高性能的吸波涂料配合車體外形的精心修改,使“勒克萊爾”的雷達反射截面降低到一個頭戴鋼盔的普通士兵水平。據稱,法國正在研制可投入使用的仿生學變色涂料,具有在不同色彩及溫度環境下改變涂料本身顏色的能力。有人說,該變色涂料完全可以稱作人造的變色龍。
2010年1月29日,俄羅斯T-50隱形戰斗機完成首飛。
中國制造猶抱琵琶半遮面
中國的軍事技術尤其是尖端技術通常是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而吸波涂料的研發更是中國最高的軍事機密。如今,殲-20的驚艷亮相,也使神秘的中國吸波涂料的發展水平浮出水面。頓時,各國的猜測和坊間傳言讓人感到天花亂墜。
據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譚偉民博士分析,關于吸波涂料,國內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有相關的文獻報道,至于研究應該更早。
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黃仁偉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對隱形飛機的材料研究,我國很早就開始了,而且在30年前就有了很好的研究成果,獲得過國家科技一等獎。中國軍事現代化是不可避免的過程。很長時間來,中國軍隊是用一種忍耐的方式在發展。按照鄧小平的指示,在經濟沒有發展起來之前,我們的軍隊不能太多,現代化不能搞得太快。到了20世紀90年代后期,才開始補償過去的欠賬,投入多了些,發展快了些。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現在成果出來了,讓外界大吃一驚。中國在科技上并不落后,放到軍事用途上,有時是時機不到,或者是其他配套沒跟上。所以,我們軍事現代化過程很漫長,最近成果連續出現,給人以一鳴驚人的震撼。”
在公開報道中,國內涂料行業從來沒有關于吸波涂料的動態。這說明,國內吸波涂料的研制是不公開的。但是CCIN記者在網上也搜到了一些關于吸波涂料的報道,比如2001年由成都交大晶宇科技有限公司與空軍第八研究所、西南交通大學合作研制的新型氧化鋅晶須雷達吸波涂料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又比如,據國外有關媒體報道,國內激光吸波涂料對1.06微米波長的激光吸收率已高達95%以上。
從黃仁偉先生的介紹和有限的報道來看,我國在吸波涂料方面一直在緊跟世界最先進技術。雖然殲-20還處于試飛階段,還沒有真正接受雷達搜索的考驗,而且不可否認的是,由于科研條件的限制,我國與一些工業發達國家仍然存在差距,但它那神秘的灰黑色已經明確地告訴世界,那不僅僅是華麗,而是真正的實力。
譚偉民表示,吸波涂料要求具有較寬溫度的化學穩定性,較好的頻帶特性,面密度小,質量輕,黏結強度高,耐一定的溫度和不同環境變化的要求。因此,多功能吸波涂料是我國吸波涂料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
縱觀世界,所有科技領先的國家,必然是軍事科技領先的國家。領先的軍事科技同樣也能夠惠及整個社會。吸波涂料,這個中國涂料家庭神秘的成員,同樣肩負著振興中華的重任!
2011年1月11日,與美國F-22、俄羅斯T-50同級別的、世界上最先進的隱形戰斗機——中國殲-20順利完成試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