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俄能源合作持續升溫。圖為去年11月24日,在俄羅斯進行正式訪問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向俄羅斯副總理謝欽頒發“中俄能源合作突出貢獻獎”。 (謝環馳 攝)
就在本月初,中俄原油管道的談判和建設結束了十多年的長跑,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對華供油,成為兩國能源合作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但是,兩國在另一種能源——天然氣方面的合作卻一直進展不大。從2004年中俄簽署天然氣合作的最初協議以來,雙方經多年談判,至今難有成果。
其實,早在2006年,中俄雙方就簽署了《關于從俄羅斯向中國供應天然氣的諒解備忘錄》。按照該備忘錄,俄方應于2008年修建東、西兩條通往中國的天然氣管道,2011年實現通氣。但是到目前為止,該項目還幾無進展。個中原因何在?又將帶來哪些影響?
僵局 : 俄方氣價隨行就市 國內氣價行政調控
按理說,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每年出口天然氣數量上千億立方米。而中國作為一個缺氣的國家,對天然氣的需求一直比較迫切。兩者的合作應該是一拍即合才對。但是為什么中俄天然氣談判長達6年,卻一直雷聲大雨點小呢?
據業內人士分析,最主要的問題在于天然氣價格。“俄羅斯歡迎中方公司對能源項目進行更多的投資,重中之重的問題是價格問題。”俄羅斯國家能源安全基金會主席西蒙諾夫于今年1月19日在俄新社舉辦的一場名為“中俄能源合作最新進展”的電話會議上如此表示。
據了解,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每年有1000多億立方米天然氣從俄羅斯輸往歐洲各國。東歐一些國家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存度達100%。目前,歐洲市場氣價平均為300美元/千立方米。2008年,歐洲氣價還曾創紀錄地達到353美元/千立方米。
而中國天然氣定價基本上還是沿用計劃體制,價格一直較低。據中國石油規劃總院管道研究所所長孫春良介紹,美國天然氣是同等熱值汽油價格的80%~90%;俄羅斯認為鑒于天然氣的環保性能,氣價應超過油價。但在中國,天然氣價格僅為同等熱值汽油價格的30%。北京天然氣零售價僅為每千立方米2050元,上海為2500元。也就是說,中國天然氣零售價還沒有俄羅斯天然氣對歐洲的批發價高。
對此,對中俄能源合作有深入研究的中國社科院俄羅斯能源專家李福川指出,中國天然氣缺乏市場價格參照坐標,是造成中俄天然氣差價的主要原因。他表示,俄羅斯天然氣長期大量出口歐洲,形成了可參照的市場價格。但是在中國,天然氣價格多由國家調控,并不完全按照市場價格運行,難以在一朝一夕與國際市場天然氣價格接軌。
在這種情況下,中俄兩國在天然氣定價上一直難以達成一致。俄方主張以每千立方米大約300美元的價格輸出天然氣,中國則期望把價格控制在200美元以下。
早在2006年6月底,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就表示,“將修建兩條通往中國的輸氣管道:西線由西西伯利亞,經阿爾泰地區,最終和中國的西氣東輸管道連接;東線則由東西伯利亞科維克金氣田供氣,管道鋪設至中國東北。沿西線供氣約為300億立方米,沿東線約為380億立方米”。2009年12月底,俄氣公司還與中石油簽署了從俄向中國供氣商業和技術基本參數等基本條件的協議。2010年春天,俄氣公司有把握地說,“公司有充足的資源基地、準備儲量和實施輸氣的發達基礎設施,西線方案可很快實施。西線輸氣管道擬把西西伯利亞氣田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連起來并與中國‘西氣東輸’輸氣系統相接。該輸氣管道總長2800千米,造價約200億美元”??墒?,由于雙方在天然氣價格上沒有達成一致,該管道的建設方案到目前還未開始正式實施。
去年7月,中石油與俄氣公司就中俄天然氣合作進行了第五次高層商務談判。(吳淼 攝)
轉機 : 國際市場起變化 俄態度有所松動
盡管中俄天然氣合作一直在蹣跚前行,但最新的動態顯示,國際天然氣市場似乎正在向中國傾斜。
首先,國際金融危機之后,西方國家對天然氣的需求大幅減少,世界天然氣市場出現明顯供大于求的局面。由于中東等地新建液化氣企業投產,市場出現過剩,2009年夏季國際市場天然氣批發價甚至落到120美元/千立方米。據此,歐洲需求者要求俄氣公司重新審核購買天然氣的合同,降低天然氣價格。
其次,俄羅斯國內的態度也發生變化。目前,許多俄學者認為,去年美國靠開采頁巖氣,創紀錄地增加了天然氣產量。此舉對中國很有吸引力。中石油公司估計,中國頁巖氣儲量有45萬億立方米(超過俄所有探明的天然氣儲量)并對開采頁巖氣技術和工藝表現出很大興趣。如果俄再不著急,那么可能會失掉中國這個天然氣大市場。可見,俄在兩國天然氣合作方面可能比中國更為著急。
再次,2009年底開通的中亞天然氣管道對中俄天然氣談判也有一定影響。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亞天然氣管道投運一周年之際,這個中國引進的首條境外天然氣資源管道已累計向西氣東輸二線輸送天然氣近40億立方米。俄投資分析專家德米特里·亞歷山大還表示,哈薩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每年有望向中國分別供應200億和400億立方米天然氣,再加上其他液化氣市場,俄羅斯面臨著來自其他國家的競爭。
鑒于以上原因,不少專家分析認為,隨著事態的發展,天然氣博弈的積極因素會朝中方累積。事實上,在中俄兩國長達6年的天然氣談判中,俄羅斯的心態也發生了很大改變。俄從最初的不讓步,到目前已經轉為積極推動。據了解,過去,在俄羅斯內部意見是不一致的,一部分人主張向東拓展市場,同意修建中俄天然氣管道;一部分人主張向西,以鞏固歐洲市場為主,暫時不要建中俄天然氣管道,雙方爭執不下。如今的形勢不同了,俄羅斯內部上上下下,一致贊同加快推進中俄天然氣管道項目,甚至對持不同意見者進行人事更換。這也讓不少人看到了希望。
出路 : 改革能源定價機制 “走出去”與國際接軌
盡管談判出現轉機,但中國國內不少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中國要想在國際上獲得更多的能源,不能僅靠“天”吃飯。應加快對國內天然氣定價機制進行改革,這樣才能與他國在同一種機制下談判,爭取更多的機會。
中國中化集團原總地質師曾興球表示,目前國內天然氣定價機制還沒有理順,進口氣與自產氣價格差距比較大,不僅影響進口天然氣的價格談判,也關系到有序開發國內天然氣市場的問題。這些問題如不及時解決,在一定程度上會妨礙實施引進天然氣的戰略部署。他建議,可以參考一些國家的做法,高、低價氣“分價混輸”,按比例核定混合氣的價格,解決氣源價格不一致的問題。
1月20日,國內著名能源經濟學家、廈門大學教授林伯強在其博客上發表了一篇題為《“走出去”戰略倒逼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文章。該文章稱,目前,我國天然氣“走出去”戰略已形成了初步的規模和路線布局,成為我國天然氣產業發展的有力支撐。以前,我國的天然氣價格一直遠離國際市場,自給自足的模式導致了孤立的價格機制仍能運行。而隨著國內“走出去”戰略的實施,與國際市場相比,我國國內天然氣價格偏低。價格比較高的天然氣進口數量的增加,成為我國現階段天然氣價格改革的主要動力之一。“從世界能源發展來看,天然氣價格基本上隨原油價格同起同落,并與其他替代能源保持一定的比價關系。而且,由于國際政治因素等原因,近年來天然氣的地位逐漸上升,天然氣與原油的等值差價在不斷縮小。由于國際油價走高,油氣價格的正相關性將對我國天然氣價格機制產生改革壓力。”林伯強說。
最近傳來的消息也顯示,國內天然氣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渡虾WC券報》最近援引接近國家發改委人士的消息稱,中國將繼續通過調高氣價來消除國內外天然氣價格倒掛,并最終實現資源合理配置;隨著國民消費能力的逐步提高,天然氣提價還將繼續。
1月21日,一些國內媒體發表消息稱,國內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思路初定。據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人士介紹,我國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思路已經初步定為:由目前成本加成的政府定價變為市場凈回值法定價。所謂市場凈回值定價法,是以天然氣的市場價值為基礎確定上游供氣價格,天然氣的市場價值按照競爭性替代能源的熱當量價格確定,最終用戶價格按市場價值確定。新定價機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選擇天然氣主要消費市場和多氣源匯集點作為市場中心,建立市場中心價格與可替代燃料價格變化掛鉤的公式,作為國內天然氣定價和調價的核心,然后反向回推,形成各省的門站價格和各氣田出廠價格,再按門站價格與用戶結算。也就是說,新機制改變了過去由政府定價的方式,將天然氣價格與市場化的替代品種價格掛鉤,形成由市場確定的終端價,再減去管輸價格,倒推出門站價。
據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測算,如果新的定價機制實施,國內天然氣價格將有所上漲,而進口價格將下降,價差趨于縮小。
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圖為該國通往烏克蘭的一處天然氣管道。 (CFP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