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會服下哪些“退燒藥”
我國工程塑料行業正處于高速發展時期,2011年還將延續此種勢頭。圖為大連華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資57億元建設的大連花園口特種工程塑料產業化生產基地項目奠基儀式。 (吳祥 攝)
2010年的12月,是“十一五”收官年的收官月。伴隨著大自然凜凜寒風的,仍然是石油和化工行業熱火朝天的投資大潮。
12月3日,一個投資30億元、年產BDO(1,4-丁二醇)10萬噸的精細化工產品供應基地在新疆南部重鎮庫爾勒破土動工。
12月16日,地處西南的貴州息烽磷煤精細化工園一期項目奠基儀式舉行。據介紹,這個工業園規劃總投資400億元。此次奠基的一期項目包括年產10萬噸工業及食品、電子級磷酸,30萬噸硝酸,15萬噸液態及結晶硝銨產品。
兩天以后的12月18日,地處中部的安徽淮安也有一個項目舉行了開工典禮。這是由中國石化與皖北煤電集團公司共同設立的中安聯合煤業化工有限公司建設的煤化一體化項目。將建設170萬噸/年煤制甲醇及轉化60萬噸/年烯烴、60萬噸/年乙二醇及上述產品的衍生物等,總投資達260億元。
… …
這是記者不完全統計到的、在去年12月一個月內發生的、投資額在30億元以上的行業投資項目。
“十一五”過去了,“十二五”來了。看著“十一五”收官月仍然火爆的場面,站在這兩個5年交錯的時間點上,我們能看到“十二五”的行業投資將可能會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呢?
歷史上投資規模最大的5年
“投資總量的增長比較快、增幅較大。”這是中國石油和化工聯合會產業發展部副主任王孝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十一五”行業投資狀況的最大感受。
石油和化工規劃院院長顧宗勤也表示, “十一五”期間,中國的石油和化工產業是最具投資吸引力的行業之一,固定資產投資速度增長較快,化工行業總產值已經位居世界第一。
他們的這種評價有數據支撐。
來自中國石化聯合會的統計顯示,“十一五”期間,行業投資額累計達到4.3萬億元,年均增幅達到23.8%,是歷史上投資規模最大的5年。2010年,石油和化工行業預計完成投資1.16萬億元,將比2005年增長188%。這5年平均每年的投資額達近9000億元,比整個“九五”的投資總量還多近40%。
如果我們回頭看,“十一五”期間投資幾十億元、幾百億元的項目隨手一拎就是一串:
大唐國際在克什克騰旗4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總投資257億元,天津百萬噸乙烯工程總投資268億元,宜昌南玻硅材料項目投資60億元,中煤集團在哈爾濱建設的180萬噸/年甲醇、60萬噸/年烯烴大型煤化工項目投資近200億元,達州化工產業集群總投資192億元,中石油江蘇LNG一期投資60億元,中國化工集團在天津建設的新材料基地投資245億元……
國家有機硅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楊曉勇告訴記者:“‘十一五’期間,我國有機硅領域的投資是大手筆的,新增產能創歷史之最。目前中國有機硅單體產能已經達到110萬噸,極大地緩解了我國有機硅單體嚴重依賴進口的局面。”
顧宗勤表示,大規劃的投資使石油和化工行業“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品種較為配套、基本可以滿足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強大工業體系”。
但是,巨大的投資既是行業發展的推動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一種阻力。
王孝峰告訴記者,由于投資結構不太合理,過去5年,大規模的投資使得行業的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比如,大宗產品的生產能力擴張過快,導致很多產品出現過剩情況,這是投資過熱的一種表現。”
顧宗勤統計了我國煉化、合成材料、化肥、有機原料、無機原料等領域的產品產量后發現,目前已有20個以上的產品產量已居世界第一。
這些世界“第一”的產品中,相當多已經嚴重過剩。中國石化聯合會副秘書長孫偉善提供的數據顯示,2008年時,全國純堿產能就已經過剩27.4%,燒堿產能過剩33.4%,聚氯乙烯產能過剩41.2%,黃磷過剩61.8%,磷肥產能過剩40.6%。
投資過“熱”是“十一五”期間行業投資的另一個硬傷。甚至連必須以數十億元計的新型煤化工投資,也呈遍地開花之勢。
據國家有關部門統計,截至2009年末,各地上報的項目中,煤制油總規模已超過4000萬噸,煤制烯烴總產能2000萬噸,煤制天然氣達到250億立方米。這些項目總投資按照示范工程的投資測算,已經超過1萬億元。
“十二五”期間,低碳產品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圖為去年4月11日,在寧夏銀川召開的低碳產品展示會上,演示人員正在利用低碳廚具為參觀者現場做菜。 (甘慧 攝)
投資方向面臨結構調整
“未來5年,投資還會有一定程度的增長。”王孝峰肯定地說。
他認為,支撐行業投資增長的因素有很多。雖然目前不少產品都處于過剩狀態,但很多新領域還是會獲得很大的發展空間,比如電子化學品、新材料新能源產品、低碳產品,生物化工、化工節能環保產業等等。
“石油和化工行業的很多產品都是與其他行業配套的。根據已經了解到的發展規劃看,化工相關行業,如汽車、輕工、紡織、造紙、建筑建材等未來的發展速度都會非常快。比如,汽車行業到2015年產銷量將達到每年3000萬輛。這些行業的發展將會極大地增加對化工配套產品的需求。如輪胎、油漆、工程塑料、生物柴油等產量都會有很大增加。這些都會支撐石油和化工行業的投資增長。”王孝峰說。
根據已透露的信息,在正在制定中的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有兩個指標格外引人注意。一是行業的精細化率要由“十一五”末的45%提高到50%,一是輪胎業的子午化率要從80%提高到85%。
“提高行業的精細化率和子午化率有兩個辦法,通過淘汰落后產能和降低大宗產品的投資力度,減少大宗產品所占比例,減少斜交胎的比例,但這個速度會很慢,幅度也會很小。再就是加大子午胎的生產力度,提高其產量,大力發展精細化工產業,增加精細化工產品的產量。而這無疑會加大行業投資的數量和增長量。”王孝峰說。
據石油和化工規劃院一位專家提供的數據,“十二五”期間我國主要精細化工產品的需求增長率都在30%左右,新材料產品的需求最高的將增長數倍。這種巨大的需求也為這些領域的投資大幅增長提供了可能。
據楊曉勇介紹,“十二五”期間,有機硅產業的投資熱度將會持續下去。單就目前的情況看,藍星星火有機硅廠今年有望形成50萬噸有機硅單體產能,同時還將規劃建設20萬噸有機硅單體產能;東岳集團也有進一步擴大有機硅產能的規劃;寧波合盛集團一邊在新疆開建40萬噸有機硅及配套項目,一邊還在規劃40萬噸的項目。“有機硅領域的投資熱主要是因為看好下游廣闊的市場需求。例如熱硫化硅橡膠目前主要用在電子電器和汽車上,隨著中國汽車消費的強勁增加,刺激這種硅橡膠市場快速增長。同時在體育用品、辦公用品、美容材料、個人護理、廚房用具等方面的用量也越來越大。”
連一度遭到打壓的煤化工,也仍然保持投資熱度。“煤化工產業的投資未來仍將是個熱點。”王孝峰判斷說,雖然這幾年國家一直在盡力給煤化工領域過熱的投資降溫,但是,基于高油價的重大利益誘惑和圈定資源的需求,煤化工產業的投資都會以各種形式進來。
事實也確實如此 。
就在2010年12月26日,貴州還與中石化簽訂了總投資達520億元的煤化工項目。去年以來,巨額煤化工投資的規劃就不絕于目。在目前已經披露了“十二五”規劃基本內容的省份中,就有20個左右的地區聲稱要大力發展煤化工產業,不但包括陜甘寧蒙等西部資源地區,而且還有不少中東部發達地區。僅山西一個省就已經吸引總額超過5000億的資金,這些資金將在“十二五”期間投向煤化工,其中僅投入煤制烯烴一個領域的資金就達到2500億元。而聲稱要幾百億元、上千億元投資煤化工的企業也比比皆是。
投資將受到多種因素制約
但專家同時也表達了另一種看法。
“未來5年行業投資的規模可能仍然會很大,但增長幅度則會比‘十一五’要小一些。”王孝峰說這話時顯得很肯定。
宏觀環境的變化對行業投資是最大的約束。
與此前的各個5年規劃著力強調發展速度的思維不同,提出了國家“十二五”規劃總體設想和思路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傳遞出一個信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保障和改善民生”將在未來5年的改革中得到全面加強。在專家們的眼里,這意味著未來5年經濟發展的天平從速度向質量、效益、民生傾斜的力度將會更大一些。
“這顯示,未來5年光追求GDP的增長已經不行了。”王孝峰說,這種思維的改變有可能引發官員評價體系及評價標準的改變、政績觀的改變。這樣,像一些在改善民生方面作用不那么大而環境安全風險又相對較高的項目的投資在一些地區就會受到限制。曾經那種為了追求眼前的政績而不管項目的效益好壞,不管技術是否先進,更不管產能過剩與否的投資需求將會受到抑制。而當初那些產能大量過剩卻仍然受地方政府追捧而實施的投資項目,恐怕在未來不會有機會了。
另外,金融環境的變化對行業投資也是一個重大的約束。
雖然到目前為止,中央政府并沒有明確說要收緊信貸,但是,年前央行包括多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年末歲首短時間內連續兩度加息,及大力宣傳綠色信貸政策等等的行動預示未來5年的投資環境起碼不會像以前那么寬松了。以后像動輒數十億元上百億元的投資不會那么順利了。
“金融機構對產能明顯過剩、而使用的技術又一般的項目可能就不再提供貸款了。”王孝峰這么估計。
還有專家表示,除非出現像金融危機那樣的經濟災難,以后要像以前那樣想投多少錢的項目都能得到金融支持的情況不會再出現了。
“行業投資還有一個約束因素,就是有些相關產業的發展情況。有的產業的產品產能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未來的發展會變慢,他們對相關化工產品的需求也會變小,說不定有些產品的需求還會像‘十一五’期間與傳統彩電配套的碳酸鋇那樣萎縮。”王孝峰舉例說,比如鋼鐵行業的總產能已經很高了,再增加會很難,對焦碳等相關產品的需求增長就會變小。還有化肥中的氮肥、磷肥也是這樣。“那么,這些領域新上產能的投資就會相應受限。”
即使是煤化工,也會更加注重與相關行業的結合,比如IGCC(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系統)等方面,及技術攻關上。
記者注意到,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長方君實最近有個表態:“十二五”期間,國家煤化工政策導向是限制;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也表示,我國現代煤化工仍以示范為主,并將嚴格限制煤炭調入地區發展煤化工。
一邊是各地高漲的投資熱情,一邊是國家緊閉的監管閘門。規劃中的“十二五”煤化工產業的巨額投資到底有多少會落地還得看中央和地方博弈的結果。
圖為2009年11月舉行的惠州大亞灣精細化工招商推介會。此次會上,5宗精細化工項目進行了簽約儀式,投資額達20.8億元。業內希望更多的精細化工項目出現在“十二五”期間。 (曾志剛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