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技術發展速度快、產品的升級和更新速度快,對氫能標準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一步,國家及地方將會有怎樣的氫能技術標準體系與戰略?
在7月14日的“2020高工氫電產業峰會(上海)”會議現場,全國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馬林聰發表了“氫氣制儲運標準體系缺乏與完善”的主題演講。
憑借來源廣泛、能量密度高、清潔無污染、可運輸及可再生等特點,氫能在全球發展正駛入快車道。根據國際氫能委員會預測,到2050年,氫能將占全球能源消費的18%,每年減少60億噸CO2排放,氫能經濟規??蛇_2.5萬億美元。
我國在氫能的發展也乘勢而起。據馬林聰介紹,截止目前,我國已經有24個省份46座城市對氫能產業展開布局。燃料電池企業產銷也已由2016年的629輛激增之2019年的3022輛。目前全國在運營加氫站有59座,建設中的加氫站53座,規劃建設的加氫站近20座。
整體上,國內氫能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這對氫能標準化工作自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會議現場,馬林聰對我國現行氫能技術標準體系進行了梳理,包括氫能基礎與管理、氫質量、氫安全、氫工程建設、氫制備與提純、氫儲運與加注、氫能應用,及氫相關檢測。截止目前我國氫能技術標準共計95項,包括氫氣瓶標準、氫能標準等。
“很多正式標準發布應該是產業比較成熟的時候,一個技術一個產品,我們才有正式的標準出臺。我們一直在跟蹤技術,跟蹤創新,跟蹤產業發展,以推進標準建設。”馬林聰表示。
佛山已批復成立了“氫能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該創新基地將“打造涵蓋企標、團標、地方標準、國家標準及國際標準的技術標準創新鏈條”、“串聯氫能產業全產業鏈,為推動全國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該創新基地現在不但設立了標準創新服務平臺、技術研發服務平臺,數據信息服務平臺,還建立了檢測認證服務平臺,設立了國內第1個符合ISO14687-2和SAEJ2719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氫車用氫氣品質分析實驗室;同時設立了技術研發服務平臺和數據信息服務平臺。
同時,該創新基地還就氫能產業的發展參與國際社會進行密切交流,比如梳理了158項國際標準,開展2項國際標準轉化;支持國1個國家標準提案。
國內氫氣制儲運加標準體系有望在該創新平臺的推動下,邁上新臺階。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