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上午,一場被業內視為“天花板”的論壇——2020中國氫能源發展高峰論壇在淄召開。
來自全國各地相關石油院校、研究機構專家學者齊聚淄博,座談討論。聚焦我國清潔能源項目現狀與發展,創立“創新驅動+內需促進+多層次布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體化建設”的新路徑,推動區域的能源體系向綠色低碳轉型,實現能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和轉型增添新動力。
淄博氫氣年產量約48萬噸
早在2019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修改之后,氫能首次被寫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意義。業內認為,氫能產業或將借此迎來超前的繁榮。
作為工業強市、文化名城,淄博在全國打造“氫能源產業集群”的耀眼名片,已成為魯氫經濟帶重要的氫能產業高地。
據可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氫能行業的相關投資就超過了1000億元。
今年4月,國家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等四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中針對燃料電池汽車補貼方面,提出4年發展期、采取“以獎代補“、聚焦關鍵零部件技術攻關等,正式確定了燃料電池補貼政策落地。
原科技部部長萬鋼曾發表文章表示:“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
據統計,目前淄博氫氣年產量約48萬噸,(僅氯堿行業)副產氫氣年產量達3.2萬噸,供氫成本持續穩定在35元/公斤左右,與其他城市相比具有明顯價格優勢。淄博安澤特種氣體是省內實力最大、技術最強的特種氣體生產、儲存、運輸、服務廠商,也是全國特種氣體行業三大廠商之一,可年產氫氣9萬噸,擁有專業特種氣體儲存鋼瓶10萬余支、氫氣管束拖車86臺,有效輻射省內特別是周邊地市用氣需求。
淄博搶抓爭創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加快布局“新基建”的內在實力可見一斑。
全國首支制造業轉型升級新材料產業基金落戶淄博市
膜是燃料電池的關鍵核心,被稱為產業的“芯片”。
據悉,東岳集團、山東工業陶瓷研究設計院分別在質子膜、陶瓷膜技術方面,處于全國甚至國際領先地位。東岳集團是國內目前唯一可以量產,并與國際領先寡頭競爭的燃料電池膜企業,現已形成年產10萬平方米高性能燃料電池膜的產能,未來將全力打造全球第一燃料電池膜專業供應商。
山東工業陶瓷院是全國唯一的國家級工業陶瓷科研院所,成功研發生產出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陶瓷膜,目前已與中科院寧波材料所、浙江氫邦及青島天堯合作,利用各自在粉體、電解質、電化學及產業化方面的優勢,共同推進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商業化應用。
同時,淄博市是全省稀土產業聚集地,臨淄區被授予山東省稀土新材料產業基地,全市共有稀土行業企業31家,省內最大的3家稀土深加工企業均坐落在淄博,可為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提供充足的稀土產品及研發支撐。
淄博地處魯中,區位優勢明顯,市域范圍內商用物流需求較多,應用場景非常契合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特點。淄博市已購置100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目前已交付20輛并擬定了投用公交線路,其余年底前全部交付并投入運營。
今年,全國首支制造業轉型升級新材料產業基金落戶淄博市,規模達325億元,計劃今年投資50億元。該基金已與東岳集團多次對接,將堅決支持并參與東岳集團氫能系列項目。同時,國華能源投資正與淄博企業家洽談共建氫能產業發展基金,共同支持氫能產業發展。
預計2021年推出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第三代氫燃料發動機
此外,淄博市氫能產業發展基礎雄厚,上中下游產業鏈配套完備。
上游,淄博安澤特氣在氫氣提純、儲運方面技術成熟,與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在固態金屬儲氫方面取得重大技術突破。企業還主導成立了山東氫能基礎產業研究院,致力于省內氫能基礎產業領域的綜合研究。
中游,東岳集團即將與億華通合作共建氫能產業園,形成從燃料電池電控,到燃料電池系統、電堆以及關鍵部件(膜電極、雙極板)的一體化產研結合體系,打造自主可控的氫燃料電池產業鏈,預計2021年推出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第三代氫燃料發動機。
下游,吉利汽車年產15萬輛新能源高端商用車項目落戶淄博。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上述論壇中獲悉,淄博市規劃2022年底前建設加氫站10座,目前已建成試運行1座,年底前可建成運行3座。
氫能行業巨頭美國空氣化工、德國林德集團等企業已在淄博投資落地,建設制氫工廠、加氫母站、加氫站,開展氫氣制、儲、運、加及相關設備制造等業務。
國華能源投資與當地政府達成合作意向,推動氫氣制備、加氫裝備制造等在我市全面布局,有序構建覆蓋廣泛、外通內暢、安全高效的氫能供給體系。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