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將提出規模為6萬億美元的預算方案,帶動昨夜美股新能源車板塊普漲,其中氫燃料電池汽車龍頭Nikola收漲19.15%,其他熱門燃料電池概念股如燃料電池能源、巴拉德動力系統、普拉格能源等紛紛跟漲。

海外氫燃料電動車普漲的同時,國內氫能源車正加速產業化進程。
近日,中關村氫能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活動中,冬奧會“氫能出行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項目負責人楊福源介紹,截至目前,服務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的6款氫燃料電池客車已完成整車測試、提供動力燃料的加氫站已建成2座、氫能調度系統與保障服務方案正在不斷完善,這意味著計劃于今年6月首批交付使用的“零碳排放”氫能汽車將正式開啟綠色出行。
根據項目團隊之一、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的預測,北京冬奧會期間,212輛“100%國產”氫燃料電池客車通過5座“100%綠氫”加氫站提供加氫服務,預計可實現每輛車每千米0.28升的節油效益,總節油量約9.6噸,實現每輛車每千米0.75千克的減碳效益,總碳減排量約30噸。
據了解,該項目中氫能的制、儲、運、加、用由億華通牽頭組織,加氫站分別位于大興、昌平、延慶、張家口等冬奧服務沿線。4月初,該公司發布了新一代自主氫燃料電池發動機,零部件國產化率高達100%。
北汽福田汽車承擔了“冬奧服務場景下高性能氫燃料客車研發”任務, 已在技術上達到了低溫快速冷啟動與節能運行目標。
另外,6-7月上海將舉行多場氫能主題論壇、峰會,包括2021年浦江論壇特設氫能專場論壇、第六屆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大會、上海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技術大會暨展覽會。
加氫站建設發展勢頭良好 燃料電池氣體系統有望直接受益
“碳中和”背景下,燃料電池產業的發展對于交通運輸業的脫碳或發揮重要作用。與電動汽車相比,燃料電池車能量密度高,加注燃料便捷、續航里程較高,更加適用于長途、大型、商用車領域,可有效解決商用貨車污染排放大等問題。
目前,國內已有超過10個省及直轄市發布了產業規劃。中國氫能聯盟預測,2020-2025年中國氫能-燃料電池產業規模CAGR達22%,其中加氫站、燃料電池車、燃料電池系統數量CAGR有望分別達43%、71%、35%。
進入2021年,國內加氫站建設發展勢頭良好,“兩桶油”的加氫站建設如火如荼。 “就目前各地公布的在建擬建加氫站數量來看,預計2021年加氫站數量將有新的突破,或將達到200座以上,給氫燃料電池汽車提供了‘血液’。”隆眾資訊分析師王思敏此前2月表示,從目前氫燃料電池車輛招標數量來看,今年燃料汽車銷量也會大增。
另一方面,隨著氫能汽車概念加速升溫,國內車企紛紛練起了“氫”功,燃料電池氣體系統有望直接受益。國內老牌車企如上汽集團、廣汽集團、長城汽車等車企紛紛加速布局氫燃料電池汽車。
開源證券預計2035年燃料電池氣體系統的市場規模有望超過百億元,受益標的包括冰輪環境、漢鐘精機、億華通。
國金證券分析師姚遙4月29日發布研報稱,國內宏觀政策扶持態度明確,“以獎代補”激勵下國內氫燃料電池產業開啟放量降本進程,2021年FCV產銷量向萬輛邁進。標的方面,該分析師除看好燃料電池系統龍頭億華通,還建議關注美錦能源、雄韜股份、騰龍股份及氫氣產業鏈相關標的。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