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凌晨,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這次發射中,很多關鍵性技術、材料、精密部件都有“成都造”的身影。昨日記者獲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使用的氫氣瓶,也來自于成都。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上使用的氫氣瓶,是我們園區企業生產的。”新津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管委會主任鄭紅自豪地對記者說,生產這些可以“上天”的氫氣瓶的企業是中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材科技”)。
由于氫氣易燃,日常儲存和運輸的安全性尤為重要。而飛船返回艙在返回地球時,會以數千米每秒的速度與大氣層發生劇烈摩擦,對氫氣瓶的安全性有更高的要求。那么,憑實力“登上”神舟十三號,制造這些氫氣瓶的中材科技是一家怎樣的企業?記者探訪后得知,中材科技位于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內,是一家高新技術企業,也是成都市準獨角獸企業。主要從事燃料電池氫氣瓶、站用儲氫瓶、儲氫系統、無人機氣瓶、特種氣瓶及大口徑復合材料運氣單元的研發制造。目前,中材科技已成長為這一細分領域的領跑者,并先后參與完成《車用壓縮氫氣鋁內膽碳纖維全纏繞氣瓶》《氣瓶壓力循環試驗方法》等國家標準的制定。
“中材科技不僅能生產出用于航天領域的氫氣瓶,在民用領域,中材科技擁有全亞洲唯一一條燃料電池氫氣瓶拉深自動化生產線。”鄭紅介紹,氫氣瓶是氫能汽車的核心零部件,中材科技生產的氫氣瓶被多家世界知名汽車制造企業采用,市場占有率長期穩居國內前列。
在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鏈上,中材科技提供著不可或缺的核心零部件。這一優秀的企業正在串連上下游的氫燃料電池、氫燃料車、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系統等環節,共同打造成都氫能產業鏈。
多方參與
打造氫能源汽車產品
排氣管沒有“黑尾巴”,坐在車內也聽不到發動機的轟鳴聲。綠色、環保、零排放,這就是氫能源汽車帶來的乘坐體驗……當前,氫能源汽車正逐步成為未來汽車的發展趨勢,也是降低碳排放、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徑。
“我們公司新下線的氫燃料電池車,搭載的就是中材科技的氫氣瓶。”成都銀隆副總經理袁良明向記者介紹。
銀隆在研發氫燃料電池車的過程中,“近水樓臺”地采用了同在一個產業功能區內的中材科技的氫氣瓶。
事實上,銀隆氫燃料電池車的下線,是氫能產業鏈上多方參與者共同努力的結果。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管委會主任鄭紅表示,該產業功能區已集聚中材科技、廣通汽車等多家企業;去年大洋電機的加入,補齊了新津氫能產業鏈中的氫燃料電池、氫能發動機系統研發生產等關鍵環節。銀隆與大洋電機簽約合作后,雙方共同研發氫燃料電池、氫燃料車、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系統等產品。銀隆氫燃料電池車正是這一背景下的產物。
氫氣瓶更輕
提升氫能源汽車經濟性
據鄭紅介紹,該產業功能區正在打造氫能源汽車產業生態鏈,初步形成氫能商用車制造能力。在氫能產業鏈上,各個環節的參與者都在加大研發力度,采用新技術、新材料,以推動氫能源汽車更好地為市場所接受。
記者得知,中材科技新引進了省內第一條塑料內膽四型氫氣瓶生產線,近期已經投產。用塑料內膽替代傳統的鋁內膽,將大大降低氫氣瓶的重量,提升了氫能源汽車的經濟性,推動氫能源汽車更好地走向市場。
在氫燃料電池環節,大洋電機正在積極引入氫燃料電池系統的核心部件——電堆制造企業,進一步完善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的氫燃料電池環節。
產業聚集
多地實施氫能產業項目
在成都,不僅是新津區,龍泉驛區(成都經開區)、郫都區等都在加緊實施氫能產業項目,推動氫能產業聚集。
目前,郫都區的東方氫能產業園正在加緊建設中,將建設西部氫能高端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園區,導入四川省燃料電池重點實驗室、打造氫能科技創新中心、制造中心、科普中心、運維服務及大數據中心、應用示范中心,積極引入產業上下游企業,構建燃料電池核心原材料及核心零部件企業集群。
龍泉驛區(成都經開區)依托雄厚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礎,已引進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投資15億元建設年產能1萬套的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研發中心及生產基地。區內新能源整車企業中植一客等已陸續開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研制生產布局,部分產品已投產并投入使用。作為經開區氫能產業發展載體,總投資23億元的成都西部氫能產業園項目正在建設中。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