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8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地球科學論文指出,地球早期的甲烷形成可能比之前認為的更容易也更普遍。
該論文的研究結果顯示,溫暖環境和光驅使的反應或許能在無需高壓和高溫的情況下,在全球含水環境中產生甲烷。這些反應可能影響了生命出現前的大氣化學演化。
據論文介紹,甲烷是一種強效溫室氣體,在太古時期(40億-25億年前)年輕太陽還很微弱的時候,甲烷或許通過保持早期地球溫暖并維持液態海洋,促進了生命演化。不過,生命起源前的甲烷來源一直有爭議。此前研究顯示,甲烷的產生可能局限于熱液噴口周圍地殼處于高溫和高壓的區域。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陸地微生物研究所Leonard Ernst、Johannes Rebelein和合作者一起,用一個模擬早期地球無生命條件的模型系統開展了一系列實驗。在氣溫只有30攝氏度時,他們發現,在含有活性鐵和甲基化硫化合物的中性pH溶液中,甲烷能在活性氧(如過氧化氫)的作用下產生,所有這些成分在地球早期含水環境中應該非常豐富,因為光在淺水域中以及熱在整個水體中都能產生活性氧。
論文作者總結認為,這種環境甲烷形成過程,可能使早期地球上的甲烷體量大大增加。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