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京九電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鉛酸電池的企業,在今年鉛酸電池行業整頓中,被江西環保廳列入停產整改之列,但該公司無視禁令,各項生產照常進行。圖為該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生產。(CFP 供圖)
近年來一起起血鉛事件,讓鉛酸電池行業站到了風口浪尖上。今年4月開始,政府高調表態,要掀起一場史無前例的鉛酸電池企業大整肅。8月,環保部發布公告,稱全國近2000家鉛酸電池企業中80%已被勒令關停。
真的有這樣的結果嗎?業內人士對此深表懷疑。帶著這份懷疑,記者近日實地走訪了河北等地被勒令停產整治的鉛酸電池企業。
整治成果聽上去形勢大好
據中國電池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曹國慶介紹,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鉛酸電池生產國,同時也是最大的鉛酸電池出口國。2010年我國鉛酸電池的產量達到1.6億千伏安時,產值超過千億元。該行業耗鉛量約313萬噸,占全國總使用量的83.5%,排放含鉛廢水1100萬噸,含鉛固體廢物20多萬噸。
在繁榮的鉛酸電池生產和出口的背后,是接連不斷的鉛污染事件。據統計,從2008到現在,震驚全國的血鉛事件將近20起。今年以來,國內血鉛事件呈蔓延態勢,浙江、廣東、安徽、上海等地頻發血鉛中毒事件,遭到社會輿論的強烈譴責。
針對鉛污染高發態勢,4月8日,環保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國務院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2011年深入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的通知》,將鉛酸電池企業的整治作為2011年環保專項整治行動的首要任務。
一場史無前例的鉛酸電池行業大整治在全國范圍內轟轟烈烈地展開。
經過為期半年多的整治,鉛酸電池行業近期迎來了“收獲期”。據各地上報給環保部的數據顯示,目前各地共排查鉛酸電池生產、組裝及回收企業(再生鉛)1930家。其中,被取締關閉583家、停產整治405家、停產610家;有252家企業在生產,80家在建。也就是說,約有82.8%的被排查鉛酸電池企業被關停,僅有13%的企業在繼續生產。其中鉛酸電池生產大省浙江273家鉛酸電池企業中,僅有16家繼續生產,其余257家全部停產。而這257家停產企業中,18家符合衛生防護距離的正在整治,35家將搬遷,204家企業將徹底關閉;河北105家企業,僅有13家準許生產,92家企業已被關停。92家停產企業中有79家停產整治、13家被取締關閉。
目前很多地方出現被勒令停產整改的鉛酸電池企業擅自恢復生產的情況。被河北省環保廳列入停產整改之列的石家莊金龍蓄電池廠在整改期間,依舊照常生產。(本報記者 徐紅 攝)
企業其實把禁令當耳旁風
最先提出質疑的正是非常了解情況的業內人士。
“五六月份市場上鉛酸電池出現過一定的供需缺口,但進入10月份,市場供應竟迅速得到了補充。目前鉛酸電池居然供過于求。”浙江蓄電池協會秘書長姚令春指出,“這只能說明,被關停的一些企業實際上并沒有停,仍在拼命生產。”
河北是全國7個鉛酸電池主產區之一。據統計,2010年,河北鉛酸電池的產量占全國總產量近20%。全省有105家鉛酸電池企業。但記者近期實地采訪河北發現,結果并不像河北省環保廳上報環保部的文件中說的那樣。實際上,大部分被勒令停產的企業都沒停,依然在照常生產。
石家莊金龍蓄電池廠也是被勒令停產整改的一家。該廠位于石家莊市北蘇鎮北蘇村。當記者來到這家工廠時,發現該廠南北兩側的民宅距離該廠不到50米,遠遠不符合環保部要求落實的500米衛生防護距離。廠區東西兩側馬路的不遠處都是莊稼地,正種著冬小麥。
在廠區東側的一排平房里,機器的轟鳴聲聽得非常清楚。記者在廠外沿著這排平房走了一遍發現,很多金屬管道直接從這些平房里穿墻而出,隔幾秒鐘就會向廠外噴出一股白色蒸氣和廢液,同時伴隨著刺鼻的硫酸味。白色的外墻上廢液流經的地方已被腐蝕成一條自上而下的黑黃色豎道,然后直接流到廠外的地上。記者在這排平房外呼吸了半個小時這嗆人的空氣,呼吸道開始有了刺痛感。
“這家工廠從來就沒有停過!”住在該廠附近的一位村民氣憤地告訴記者。
“那這家工廠對你們的生活有影響嗎?”記者問。
“怎么沒有影響?”她馬上就急了,“家里的井水我們都不敢吃了,只能去外面打水吃”。據這位村民反映,這家工廠生產3年多的時間,廢液都是直接排到廠外。附近的村民擔心這些廢液滲進地下水里,所以都不敢再吃家里的井水。很多村民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提個大水桶,步行幾百米到村里的自來水取水點裝水,然后提著重達幾十斤的水桶艱難地回家。
另一位路過的村民告訴記者,這家工廠的工人都來自附近的村子,一人一天的工資是60~70元,“這家工廠的工人干一段時間就要換一批,因為生產過程有毒,對人身體不好。”
同樣被要求停產整改的石家莊浩鋒蓄電池有限公司位于石家莊無極縣高頭鄉西高村。企業的東側就是當地村民的住宅,也不符合500米衛生防護距離的要求。該公司的院子比金龍蓄電池廠要大一些,院子內南側的一排平房里燈光非常昏暗,但機器的轟鳴聲不絕于耳。該公司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公司有一百多名工人,生產從未停過。
石家莊神州蓄電池廠也被列入停產整治之列。該廠位于石家莊市無極縣南侯坊村的村公路旁,是3家中最容易找的,也只有這家處于停產狀態。
記者走進去發現,聽不到機器的聲響,也沒亮著燈。廠院子里只有一個中年女子在值班,她表示已經停產一段時間了,什么時候重新生產現在說不好。記者了解到,這個廠到目前為止沒有采取任何整改措施,反而是一副隨時恢復生產的架式。
三原因致污染企業關不了
據記者了解,鉛酸電池生產企業“頂風作案”的情況不只限于河北。江西、山東、安徽等地也被媒體曝光一些企業在整治期間照常生產。
為何這些企業就是關停不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主要有3方面的原因。
一是鉛酸電池的市場需求很大。曹國慶表示,目前鉛酸電池主要應用于三個領域:一是汽車、摩托車等的啟動電池;二是電動自行車所用電池。我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在2億輛左右,而且以每年2500萬~3000萬輛的速度增長,使得這類電池的需求與日俱增;第三類是工業電池。主要用于不間斷的交通、通訊設備上,比如應急通訊車的電力供應保障、動車組的車廂備用電系統,都離不開鉛酸電池。鉛酸電池的應用還不只這些,太陽能、風能設備也離不開它,尤其是在國內大力推動電動汽車生產使用的大背景下,鉛酸電池有很大的市場需求。
今年4月開始的全國范圍內鉛酸電池行業大整頓導致一批企業停產,使得二三季度電動自行車等鉛酸電池用電大戶銷售旺季到來時,電池供應緊張,其價格也隨著上漲30%~50%,在市場利益的驅動下,一些中小企業開始頂風作案,開足馬力進行生產。9月份以來,全國范圍內的鉛酸蓄電池的緊張需求得到了很大的緩解,說明恢復生產的企業不在少數。
二是鉛酸電池行業門檻低。一直以來,要想進入鉛酸電池行業,只需產品通過沈陽蓄電池研究所檢測即可。根據國家統計局2007年至2008年度的數據,產值在500萬元以上的企業只有200家,產值在億元以上的更是少之又少。
江蘇常熟合眾環保技術研究所所長沙永康告訴記者,現在制造鉛酸電池的所有零部件在市場上都能買到,如鉛酸電池外包裝用的塑料殼、引出正負極電源的接線柱、隔膜、正負極板、硫酸等。說白了有個點焊機或電烙鐵,把正負極的接線柱焊一下,然后把電池極板裝進塑料殼里,用膠黏住,再把硫酸灌進去,然后密封,鉛酸電池就做成了。然后就是給電池充電,術語叫“化成”,正規電池生產廠家化成需要十天半個月,但小企業用8個小時就完成了化成。
三是地方政府監管不力。沙永康指出,“所謂風暴就是風刮過了就沒了。中央下發文件,要求各地限期整頓。到了限定時間,各地把整頓材料再匯報上去,材料上說該關的企業都關了。文件對文件,看似天衣無縫,但實際效果為零。等到出了問題、捂不住了,說我們已經發文三申五令。可光發文有何用?”
沙永康還指出,等企業出了大問題,當地領導一怒之下將之關閉,但過了這個風頭,政府又得保增長、促就業、提高稅收,這些都得有企業才行。所以對污染問題也就又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什么時候捅了簍子再說。“全國鉛酸電池整頓風暴剛刮起來的時候,上海市沒有一點兒反應,好像沒有問題,結果9月份康橋血鉛事件一曝光,上海市政府馬上將肇事企業上海江森自控有限公司關停,而這家企業在上海7月份公布的整改公告中還是各方面都達標、準許生產的企業。”
在采訪中,記者接觸到眾多有識之士,他們認為,鉛酸電池造成的污染危及子孫后代,負責任的政府都不能坐視不管。在沒有有效的污染治理技術和手段之前,政府應該對這個產業進行兩頭監管:一方面要嚴格監管企業,不讓任何一家違法企業死灰復燃;另一方面要對地方政府的履職嚴格要求,哪個地方再發生血鉛事件,哪個地方的相關官員必須付出職業代價。只有下定決心,像嚴控毒品生產一樣嚴控鉛酸電池污染,才能遏制市場的引誘。
鉛酸電池企業往往是地方政府的納稅大戶,所以一些地方政府對鉛酸電池企業造成的嚴重污染問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為其提供保護傘。(CFP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