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成立標準工作組通知全文
日前,廣東省動力電池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布通知,成立可穿戴設備用鋰離子電池標準工作組。據了解《可穿戴設備用鋰離子電池技術要求》于2015年12月由廣東省技術質量監督局批準立項,并已經形成征求意見稿。
隨著無線通訊及硬件設備技術的發展,可穿戴設備已經走進千家萬戶。據統計,僅2015年10月,天貓平臺售出的智能手環中,前三大品牌就實現了3150萬元的銷售額。調研公司IDTechEx 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6年,可穿戴設備市場市值將超過300億美元,到2018年,該市場將以10%的增幅穩步增長至400億美元;2023年,這一市場將加速增長到1000億美元,隨后將于2026年放慢速度,但市場規模仍將達到1500億美元。
在可穿戴智能設備巨大市場蛋糕的背后,配套電池的續航能力卻不盡如人意。有業內人士曾坦言,電子技術近年來突飛猛進,但電池技術卻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雖說是不是會出現一些新技術號稱能提高可穿戴設備的續航時間,但終歸只是實驗室數據,離真正商業化還有相當一段距離。
此外,由于可穿戴設備外形的特殊性和多變性,對電池的外形、尺寸等的要求,與動力及3C電池不盡相同,這也需要相應的標準加以規范。同時,由于可穿戴設備直接與人體接觸,其電池安全性顯得尤為重要,這也需要在安全等標準方面提前做好相關標準的制訂,不讓“安全”成為可穿戴設備發展的絆腳石。
可穿戴設備的巨大市場,必將帶來相關行業的高速發展。相關鋰電行業標準的制定,也將為可穿戴設備行業的騰飛鋪路搭橋。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