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第一個煤烯烴工業化項目將落戶陜西榆林,這是記者昨天從陜西省政府和中國科學院召開的DMTO(甲醇制低碳烯烴)工業化試驗項目技術成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據透露,首個煤烯烴工業化項目年加工甲醇300萬噸,投資總額220億元。
此項目將運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下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的DMTO技術。按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的實驗數據,每2.95噸甲醇產一噸烯烴,中國首套煤烯烴項目將年產烯烴約100萬噸。這是國內最大的烯烴項目之一。
原油價格高企,使煤烯烴經濟性顯現,企業也興起煤化工投資熱。在昨天的發布會上,中國神華集團、中煤集團、陶氏化學、香港建滔集團等數十家中外集團重要人士現身,他們都對煤烯烴項目表示了濃厚興趣,有意投資。
作為基礎化工原料和材料,中國現有烯烴基本上是原油化工路線,即原油加工成石腦油,再加工成烯烴。煤烯烴工業化項目開創了烯烴的新原料渠道。
獲得此項突破,是企業和科研院所合作技術攻關的結果。2004年4月,陜西省投資集團、正大能源化工集團、陜西省煤業集團共同出資8610萬元,組建陜西新興公司,投資中科院大連化物所DMTO技術工業化試驗裝置,中國石化洛陽石化工程公司則承擔項目設計施工,共同完成工業化試驗。試驗結果是,甲醇轉化率為99.18%;2.95噸甲醇產一噸烯烴,其中50%乙烯,50%丙烯。
前天,中科院該項技術通過了國家科技部的技術成果鑒定會。專家評定結果是:該項自主創新的工業化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據透露,該項技術成果分享比例為,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新興公司和洛陽石化公司分別占50.2%、37.5%和12.3%。
目前,世界上只有UOP(環球石油公司)和埃克森石油公司掌握煤烯烴技術,而埃克森公司技術自用。
飲水思源,在許多企業爭搶的情況下,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把第一個技術轉讓合同給了陜西。陜西是中國煤炭資源最豐富的三個省份之一,且陜西煤炭絕大部分集中于陜北榆林一市。
據悉,該項目由正大能源集團、陜西煤業化工集團、陜西省投資集團和陜西新興煤化工科技公司合作建設,前期工作已經展開。正大集團總部在泰國,該集團在中國投資額近40億美元,設立企業213家;陜煤集團、陜投集團都是陜西省大型國有企業。
昨天的會議還透露,一大批企業希望獲得國內DMTO技術轉讓。包括內地的神華集團、中煤集團、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山東魯能集團、山東新汶集團、遼寧鐵煤集團、山東濱化公司、山東東明石化、新疆的天業集團、河南藍天集團,以及香港的建滔集團和益業集團;國外的美國陶氏化學、沙特沙貝克公司、英國的BP公司也表示出購買意向。
據悉,中國最大煤企神華集團要建一個年處理甲醇180萬噸的煤烯烴項目。世界最大化工企業之一陶氏化學要建一個四倍于神華的煤烯烴項目。中國第二大煤企中煤要建一個60萬噸的煤烯烴項目。
據悉,當原油價格每桶35美元時,單位烯烴(乙烯+丙烯)成本是5320元,而相同的單位煤烯烴原料成本對應的煤價為405元。目前,原油價格達到每桶70美元,而坑口煤價為200至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