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一聲雷!
9月12日,工信部發布《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2017年版)》(以下簡稱《目錄》),鋰電池材料行業迎來新一輪的機遇與挑戰。
經鋰電大數據梳理發現,其中涉及新能源領域的新材料共有5項,包括高性能鋰電池隔膜、鎳鈷錳酸鋰三元材料、負極材料、高純晶體六氟磷酸鋰材料和石墨烯薄膜。
隔膜厚度仍需進步,孔隙率基本達標
在高性能鋰電池隔膜方面。《目錄》要求隔膜厚度在5~20μm之間,而據了解,目前國內還無法量產5μm隔膜。 由于人們對電動汽車等新能源產品電量要求的不斷提高,隔膜變薄乃大勢所趨。
隔膜的孔隙率直接影響到產品批次的一致性。目前國內鋰離子電池隔膜孔隙率為40%左右,而《目錄》要求孔隙率達到30~50%,處于要求范圍內;隔膜的孔徑、孔隙率和厚度等是衡量隔膜透氣性好壞的重要因素,《目錄》則要求透氣率為100~400s/100ml。
隔膜性能的優劣決定著鋰離子電池的容量、循環性能、充放電電流密度等關鍵特性。目前,我國干法隔膜已經取得重大突破,形成自身的技術體系,進口替代基本完成。但在濕法隔膜領域,國內隔膜企業受限于工藝、技術等多方面因素,產品水平還較低,生產設備主要依賴進口。
本次《目錄》對于隔膜性能的要求作出明確的規定,不定會成為推進我國隔膜技術水平進步的重要契機,同時也是未來技術信號的預告,隔膜廠家也會因此拉開競爭優勢差距,行業洗牌蓄勢待發。
近日,隔膜行業龍頭星源材質發布最新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其中披露,公司全資子公司常州星源“年產36000萬㎡鋰離子電池濕法隔膜及涂覆隔膜項目”建設期為33個月,目前已開始建設并按計劃推進中。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二期各建設4條線、年產18000萬㎡鋰離子電池濕法隔膜及涂覆隔膜,預計一期將在2018年底投產。
另外,常州的主線設備從德國布魯克納采購的,目前公司已與布魯克納簽訂了8條濕法制模主線的供貨合同。
由此可見,國內隔膜廠家正在加速產能擴張,但所用主要設備依然是國外進口,要想擁有核心技術體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高鎳三元地位凸顯
鎳鈷錳酸鋰三元材料方面。《目錄》要求三元材料的比容量達到>180mAh/g(0.5C),這對于三元NCM111和NCM523等材料來說,目前是很難實現的。
另外,《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提出2020年單體電池能量密度為300wh/kg,目前主流的NCM523可以達到160-200wh/kg,而NCM622和NCM811分別可以達到230wh/kg和280wh/kg,與規劃的要求相差不遠。
由此可見,高鎳NCM622、NCM811和NCA材料定會成為未來主流三元材料路線。
“高鎳材料無疑具有巨大發展潛力,很多企業也認識到了高鎳材料的價值,紛紛投資研究。”天力鋰能技術副總工張磊表示。
據鋰電大數據了解,目前比克、比亞迪、寧德時代、國軒高科等多家知名電池企業均已加入高鎳三元研發行列,并紛紛制定了目標:
比亞迪:正極材料采用高鎳三元材料,負極材料采用氧化亞硅或納米硅,計劃2018年三元電池能量密度達240Wh/kg,2020年達300Wh/kg。
國軒高科:采用高鎳三元正極材料,硅基負極材料,2020年目標是300-350Wh/kg。
值得注意的是,8月30日,國軒高科宣布與比亞迪等公司合資設立合資公司,主要從事鋰離子電池三元正極材料前驅體項目。項目共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項目設計生產提供NCM523三元材料前驅體4.8萬噸和NCM622三元材料前驅體4萬噸,可根據市場情況靈活調整兩種型號的產品產量。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