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研發的10兆瓦集氣裝置儲氣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在貴州畢節正式并網發電,最大發電功率10.4兆瓦。據悉,該系統不依賴于儲氣洞穴、不燃燒化石燃料,不受地理條件和燃料限制,是極具潛力和產業化前景的大規模儲能技術之一。
壓縮空氣蓄能是一種新型蓄能蓄電技術。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自主研發的集氣裝置儲氣先進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具有規模大、成本低、壽命長、不受地理條件限制、環境友好等特點,可在夜間電網負荷低谷時通過壓縮機將空氣壓縮并存入集氣裝置存儲,在白天用電高峰時將高壓空氣釋放驅動膨脹機帶動發電機發電,可實現電力系統調峰、調相、旋轉備用、應急響應、黑啟動等功能。
該系統負責人表示,示范系統的正式并網有利于靈活調整用電負荷和電網電量,緩解高峰電力供需緊張;有利于探索壓縮空氣儲能系統接入電網后的調度模式和商業模式;有利于提升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并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服務地方經濟。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