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可供回收的退役電池規模將達到約500萬噸,足以滿足電池生產所用主要金屬15%-30%的需求。全球各政府正在制定回收政策,確保電動車和電池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作為較早采用電動車的國家之一,中國擁有目前最為發達的回收產業。
退役電池
2030年之后每年的退役電池規模會出現大幅增長,并將在2035年升至1,117吉瓦時。退役電池最初來自于電動公共汽車,但在2024年之后將主要來自于電動乘用車。不過電池翻新技術的出現令部分可供回收電池的退役時間延后大約五年。
可回收規模
2035年可供回收的退役電池規模將達到500萬噸,回收所得鈷、鋰和鎳分別能夠滿足新電池生產所需對應金屬的30%、16%和21%。回收電池在抵消現貨價格波動和舒緩資源限制方面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政策
中國和歐洲政府正在立法推動電動車電池回收,對材料回收率、收集網絡以及服役全周期電池的可追蹤性提出要求。美國拜登政府在2021年6月發布的供應鏈措施將為出臺聯邦層面的電池回收政策鋪平道路。
地區差異
從2021年開始中國將有大量的電池退役,而中國之外地區要到2027年之后才會出現大量可供回收的退役電池。中國已經開始建設地方與地區性收集網絡及拆解和回收設施,并在電池的服役全周期對其進行追蹤。
競爭格局
全球來看,電池制造商、零部件制造商、汽車企業和純粹的回收企業正在積極投資于回收技術和擴大產能。各家公司正在日益擴展回收流程,以增加生產前驅體和正極的能力,從而改善盈利能力和確保電池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組數據
500萬噸
2035年可供回收的電池規模
28.6萬噸
截至2021年6月回收大容量電動車和固定式儲能電池的已投產產能
31%
2035年回收電池能夠滿足的鈷年需求比例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