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應用分會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機量為64GWh,同比增長2.9%。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嚴重沖擊下,動力電池裝機量出現大幅下滑,但進入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動力電池快速回暖,裝機量連續多月環比高增長。
動力電池裝機量高增長的背后是全球主流車企電動化步伐的提速。據多家主流動力電池企業透露,與主流車企的長期訂單已經簽滿,接下來一方面要提升現有產能利用率;另一方面要積極擴增新項目,提升動力電池產能規模。
近日,某招聘網站上出現國內頭部電池企業招聘工人信息,其官方賬號發布多條與生產制造相關的崗位招聘信息。職位描述稱因年終訂單暴漲,為鼓勵大家春節繼續留守加班工作,以保證公司出貨,特設重大獎金激勵。
由于產能需求高,訂單增長確定性高,2020年全球前10大動力電池企業紛紛擴增動力電池產能。其中第一梯隊的幾家龍頭企業產能擴張動輒達到上百GWh。
頭部電池企業產能快速擴張,同樣帶動了上游電池材料和裝備企業的需求高漲。據了解,近日國內鋰電裝備龍頭企業贏合科技也透露,鑒于公司目前訂單飽和,預計春節期間仍需加班加點保證生產。目前公司已推出一系列獎金激勵措施,鼓勵員工春節期間留守加班,以及引薦招聘新員工。
動力電池擴產周期來臨
事實上,透過企業的加班及招聘就可以窺得頭部企業乃至產業的發展趨勢。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在新車總銷量中的銷售占比要達到20%,預計當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將達到600萬輛。從全球來看,歐美等主流車企在日益嚴苛的碳排放法規約束下,汽車電動化也在提速。權威機構預測,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突破1500萬輛,動力電池需求將超過1000GWh,對于鋰電設備需求也將“水漲船高”。
行業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約為137GWh。可以看出,僅未來五年動力電池產能需求就將擴增超過7倍。鑒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強勁需求,目前全球頭部電池企業紛紛進行產能布局。
據了解,僅2020年,全球動力電池龍頭在動力電池項目上的投資就超過690億元,相應動力電池產能擴充約260GWh;LG新能源計劃到2023年動力電池產能增加兩倍;中航鋰電十四五期間電池產能超過200GWh……比亞迪、億緯鋰能、欣旺達、國軒高科、ATL等頭部電池企業產能規劃也超過數百GWh。
在龐大的市場需求下,鋰電設備行業市場空間廣闊。值得一提的是,作為鋰電設備領域龍頭企業,上述頭部企業大部分都是贏合科技的重要客戶,電池企業未來幾年的擴產將為贏合科技業績增長提供堅實支撐。事實上,看國內動力電池龍頭2020年向十幾家鋰電設備上市公司派發了約85億元訂單,僅贏合科技就拿下了約20%的份額,未來隨著下游客戶擴產,其增長空間非常大。
贏合科技增長潛力可期
如果時間線拉長一點,放到2025年來看,全球動力電池需求將超過1000GWh。為備戰國際主流車企電動化戰略和目標,目前國際動力電池頭部企業的規劃建設產能到2025年將遠超1000GWh,有望突破1500GWh。
參照動力電池產線建設與設備投入來看,目前1GWh產線約需要2億元設備投入。據此可以推算到2025年,全球鋰電設備新增市場空間將超過2000億元。
在快速增長的市場前景下,具備研發、產能、品牌和管理優勢的頭部鋰電設備企業,無疑將具有更大競爭優勢。創建于2006年的贏合科技,經過核心團隊多年的努力,目前贏合科技已發展為我國動力電池智能自動化設備領域的龍頭企業,是國內首家鋰電設備上市公司,同時還是目前全球少數能夠提供動力電池智能化數字工廠解決方案的企業之一 。
得益于贏合科技在鋰電設備領域的產品創新引領,公司已與C公司、比亞迪、中航鋰電、億緯鋰能、ATL、LG新能源、三星、SAFT、TESLA等全球一流電池產業鏈客戶達成深度合作。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面對動力電池技術快速迭代升級,近幾年贏合科技一直在持續加大設備研發投入,平均每年投入的研發資金約占當年營收的6%,處于行業較高水平。在高強度研發資金投入下,贏合科技也一直在鋰電設備領域保持著領先優勢。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