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整整一年之后,中元股份決定終止鋰電定增項目。
8月28日,中元股份公告,擬終止向洛陽正浩定增募資不超7.72億元。中元股份表示,鑒于鋰電池負極材料行業實際狀況、外部市場環境變化、結合公司自身實際情況及戰略規劃等諸多因素,本次發行已無法較好地達到發行目的。
去年8月28日,中元股份曾公告,擬向洛陽正浩發行股票不超過1.44億股,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7.72億元,將用于年產20萬噸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建設項目。根據規劃,該項目總投資為34.43億元。
電池中國注意到,中元股份主要從事智能電網業務和醫療健康業務,主營產品涉及電力故障錄波裝置、時間同步裝置、醫療信息化、體外診斷等。財報顯示,中元股份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為4.43億元,同比增長5.3%;實現歸母凈利潤888.29萬元,同比下降90.09%。
增收不增利的中元股份計劃培育公司第二增長曲線,決定切入新能源賽道。但鋰電池項目還未正式開啟,就戛然而止,與不少跨界而來的企業情形類似,中元股份亦未得良時。
當下,鋰電負極材料市場并不樂觀。8月28日,負極材料龍頭貝特瑞發布2023年半年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4.23億元,同比增長31.59%;但歸母凈利潤為8.47億元,同比下滑7.69%。同樣是增收不增利。貝特瑞坦言,受行業去庫存影響,材料企業增長速度明顯放緩。
另一家負極材料企業尚太科技,業績則更加糟糕,2023年上半年公司營收19.67億元,同比下降10.52%;扣非歸母凈利潤3.9億元,同比下降43.12%。尚太科技表示,公司業績下降,主要受負極材料市場價格下降影響,在負極材料行業產能加速擴張背景下,行業已呈現供大于求。
在過去的一年,負極材料投資擴產熱火朝天,幾家頭部企業年產能都在20萬噸以上。同時,跨界玩家紛紛入局,龍佰集團、寶豐能源、寶武碳業、百川股份、道氏技術、尚緯股份、杰瑞股份、福鞍股份等紛紛投資建設負極材料項目。目前負極材料市場已經顯現產能過剩的局面。
業內人士指出,下半年負極材料價格仍然會維持在低位,這種低價競爭的情形會維持較長的時間,整個負極材料行業將面臨有史以來周期最為漫長、競爭最為激烈的行業競爭格局調整,負極材料生產企業均面臨較大的降本增效壓力。
而從市場格局來看,我國負極材料市場集中度較高。很長時間以來,已形成“三大四小”格局。其中“三大”貝特瑞、璞泰來、杉杉股份合計市場占比達50%,加上“四小”尚太科技、中科電氣、東莞凱金、翔豐華,這七家企業在負極材料市場總的占比將近90%。
面對如此競爭環境,中元股份融資流產也不足為奇。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