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省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短短兩年零二十四天,崛起了我國第一個單系列千萬噸級的煉油基地。它像一艘巨大的航母,滿載中國石化的深切厚望,浮出水面,揚帆遠航。
2008年5月24日,是所有參加青島大煉油工程的建設者為之自豪的日子:青島1000萬噸/年煉油裝置打通全流程,產出合格產品,裝置實現投料開車一次成功,圓滿完成了集團公司黨組提出的“2008年5月28日打通全流程,產出合格產品”的奮斗目標。
5月26日,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發出賀電,對青島1000萬噸/年煉油裝置投料試車一次成功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廣大建設者表示衷心的感謝和敬意。集團公司總經理蘇樹林做出了重要批示:“青島大煉油工程建設各項工作組織、實施得很好,能夠實現安全平穩一次開車成功,很不容易,應予以充分肯定?!?BR> 青島大煉油工程是中國石化2007至2008年度煉化板塊的“1號工程”,第十建設公司作為青島煉化工程建設的主戰單位,承擔了青島大煉油工程16套裝置中7套裝置的施工任務,特別是290萬噸/年催化裂化裝置,是青島大煉油的核心裝置。工程建設中,工地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大煉油工程看催化,催化工程看十建,這足以說明我公司在青島大煉油工程建設中的關鍵所在。
“發揮公司地處山東的優勢,干好家門口的工程,為十建公司增光,為石化發展奉獻!”這是集團公司對我公司提出的要求,也是十建公司每一名建設者承擔的光榮責任。今天可以欣慰地說,我們沒有辜負集團公司的重托和希望,我們在青島大煉油工程建設中交上了一份優秀的答卷。
2008年5月26日,在青島大煉油工程建設取得重大勝利之時,青島煉化公司給十建公司發來了熱情洋溢的感謝信,表達了對十建公司參加青島大煉油工程建設的感激之情:
“在青島大煉油工程建設和開工進程中,貴公司顧大局,講政治,經過干部職工的艱苦奮戰,安全優質圓滿地完成了所承擔的建設和開工任務,為青島大煉油項目建成投產作出了重大貢獻。貴公司干部職工技術高超,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關鍵時刻上得去、打得贏,體現了優秀的干部素質和過硬的隊伍作風……”
困難面前敢于亮劍
十建公司是不是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施工隊伍,要在青島大煉油工程建設的大舞臺上進行檢驗,要在20多家有實力的施工隊伍的較量中一比高低。
十建公司領導樊繼賢、趙德源、王存庭、劉昭武多次來到青島大煉油工地檢查指導工作,在每次的指導中,都向項目部干部職工傳達著這樣一種精神:那就是十建公司要在集團公司的重點工程建設中,充分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特別能戰斗”的精神,要發揚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無所畏懼、敢拼能贏、劍鋒所指、所向披靡的‘亮劍’精神”。在青島大煉油工程建設中,十建公司有著地處山東、資源協調便利等得天獨厚的條件,沒有理由不擔當好工程建設主力軍的角色。
完成任務是本分,勇挑重擔是性格,顧全大局顯本色。在整個工程建設中,十建公司和青島煉化工程項目部、青島煉化大件吊裝工程項目部干部職工,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敢于亮劍的拼搏精神,直面困難,接受挑戰,力克難關,奪取了一個又一個勝利,一次又一次樹立了十建公司的品牌形象。
290萬噸/年催化裂化是青島大煉油工程的核心裝置,也是青島煉化16套裝置中工程量最大、施工難度最大、施工工期最長的一套裝置。催化裂化裝置需要安裝鋼結構6200噸、管道45千米/27萬寸徑、工藝設備257臺、電氣設備349臺、儀表2887臺件、電纜490千米。無疑,這是我們遇到的第一號的困難。
面對挑戰,十建公司和青島煉化工程項目部高度重視,從做好項目策劃入手,細化施工組織,把復雜工程管理細化成9個項目組,分工負責,責任明確。項目部配備了優秀人員,成立了催化項目組、兩器制安項目組、儀電項目組,由項目部分管安裝的副經理高云強統一協調。
2007年10月底,十建青島煉化工程項目部又專門成立了以技術負責人林土金為施工經理的反再系統項目組,加強了對外聯系和對內協調,確保了反再系統施工最后的勝利。參戰員工克服了多工種、多機械、多層次深度交叉施工等不利因素的影響,戰嚴寒、斗酷暑、頂風雨,安全順利按期實現了一個個控制點,使催化裂化裝置成為青島大煉油16套裝置中最先具備開車條件的一套裝置。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反應再生系統是催化裂化裝置的一條關鍵線路,施工任務量相當大,包括兩器、鋼框架、管道、煙道在內的金屬制做安裝總重量達4700噸,襯里總重量達1200噸,在不到3500平方米的施工區域內,集中了包括1000噸吊車在內的5臺吊車同時作業,600多名施工人員作業高度交叉,施工非常緊張,安全、質量、進度面臨許多考驗。
兩器施工高峰期,正值炎熱的夏天,職工們在悶熱的容器內施工,需要付出數倍的辛苦。在“兩器”施工的93天時間里,中間還遇上了青島50年一遇的大暴雨,有30多天下雨,嚴重影響了正常施工。在施工經理張繼軍的帶領下,儲運工程公司職工克服困難,加班加點,努力克服各種不利影響,積極創造條件施工。由于工期非常緊張,襯里施工只能和兩器內件安裝交叉作業,施工人員晝夜不停,吃住在容器內、煙道里。從2007年10月下旬,一直到12月5日,青島煉化工程項目部組織職工日夜拼搶,完成了反再系統管道3.7萬寸徑的安裝,2007年12月19日前,完成了1500余套儀表的安裝調試。
自2007年5月12日反再框架箱型柱安裝開始,2007年6月13日兩器第一吊,到2007年9月15日,兩器組裝完成,實現了第一個重大控制點,到2007年12月10日襯里完成、系統封閉,2007年12月19日,系統具備送風烘襯條件,反再系統的施工任務終于按期完成。
“我們用了223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反再系統的施工任務,創造了大催化裝置建設史上安裝進度最快的新記錄?!笔ㄇ鄭u煉化工程項目部經理褚振輝在講述催化裂化裝置反再系統施工時,內心充滿了自豪。
集團公司張克華副總裁在催化裂化裝置施工現場對項目經理褚振輝說:“十建公司用8個月時間完成了催化裂化裝置施工,又創奇跡?!鼻鄭u煉化公司王樹德總經理也多次在會上贊揚十建公司在催化裂化裝置施工中,策劃精細,組織得力,作風頑強,創造奇跡,樹立了青島大煉油工程建設的旗幟。
如果說反再系統的施工是場“硬仗”,那么常減壓裝置合金鋼管道施工可以說是“惡仗”了。
2008年的1月,海風勁吹,寒風刺骨,首套開車的1000萬噸/年常減壓裝置,由于進口材料到貨影響,面對剩余1.5萬寸徑的合金鋼管道,面對只有30天的工期,無不讓人感到這又是一場毅力耐力與巨大困難的狹路對決。
十建青島煉化工程項目部統籌協調,安排分管安裝的副經理高云強坐鎮常減壓裝置靠前指揮,從各裝置協調施工力量和機械,把15000寸徑分成10個包,僅用一天的時間,就組織6個班近100人的管焊力量,調集了6臺熱處理機計48個回路,租用了30余臺逆變焊機。為了保證每天的任務當天完成,項目部每天一個碰頭會,6名技術人員當起了“兼職”施工隊長,隨時隨地解決問題。項目部加大激勵力度,對班組和分包商按完成任務量及時兌現,各施工班組自覺延長作業時間,員工們頂著沿海刺骨的冷風堅持施工,終于按期完成了合金鋼管道的安裝任務,為常減壓裝置3月底具備投料條件提供了保障。
“像雨水檢測提升泵站這樣的任務,只有交給十建公司這樣的隊伍,才能拿得下來?!边@是青島煉化公司一位領導在看到雨水檢測提升泵站單元按期建成后,發自內心的一句話。
的確,由于雨水檢測提升泵站單元是青島大煉油工程最晚開工的一個單元,地處海邊,雨水池100×180×2.8米,是系統內目前最大的水池,吸水池深13米,不僅施工技術難度大,而且降水難度大,工期十分緊張,是一塊極難啃的硬骨頭,也是一塊非常“燙手”的山芋。
由于它的施工難度太大,幾乎沒有哪個單位愿意承擔。
當EPC總包單位找到十建公司時,十建公司領導當場表態:“我們就是要勇于承擔責任,用實力和責任感,為業主建設好工程,為石化發展服務,樹立十建公司的品牌”。十建公司鄭重向業主承諾:“堅決按期完成雨水檢測提升泵站單元施工任務?!?BR> 在十建公司領導的協調指揮下,青島煉化工程項目部立即調來水池施工專家王延明,項目部成立了“雨水檢測提升泵站單元項目組”,2007年9月28日,雨水檢測提升泵站施工戰役打響了。項目部3天內調集了350人進場,突擊雨水池開挖和1米厚平衡層的施工。由于沒有現成的施工規范,項目部分管土建的項目副經理謝飛、施工經理王延明和在總包單位SEI的現場專家一起,邊研究、邊施工,發現問題及時協商解決。他們找來專業降水隊伍,采用深井降水、鋼管護坡等技術措施,保證了10月21日雨水池平衡層施工完成。員工們再接再厲,艱苦奮戰,到11月9日,雨水池壁澆注完成。到12月31日,項目部用了3個月的時間,完成了近50000立方米混凝土的施工,同時完成了提升泵等設備、管道、電氣、儀表施工任務,成為大煉油公用工程不留尾項最早交工的單元之一。
“建設青島大煉油工程,我們不分份內、份外,只要業主需要,我們就義無反顧地做好。一家人,一條心,一個目標,一股勁,這里面既有山東人的豪爽大氣,又有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公司企業文化的積淀。”
2007年10月,由某單位承擔的圖幅四熱力管網,由于各種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將直接影響到公用工程的投用。業主非常焦急,希望十建公司在危難時刻擔當重任,接下這個任務。當時十建公司在青島和其它項目的施工非常緊張,但從大局出發,立即向青島煉化公司保證:青島煉化的困難,就是十建公司的困難,我們一切為了大煉油,將義不容辭地組織搶建熱力管網工程。
十建公司迅速指派田紅剛到青島煉化工程項目部,并組織了110多人的搶建突擊隊開赴施工現場。他們夜以繼日,苦干巧干,經過一個半月的努力,到12月10日,勝利完成了這一艱巨的突擊任務。
十建青島煉化工程項目部經理褚振輝說:“像這樣的突擊增援,還有焦化裝置投料螺栓熱緊和掃尾,有搶建3000立方米切焦水罐,有焊接高壓空冷器絲堵等,業主多次表揚我們公司說,別人拿不下的活,十建公司就能拿下,在十建公司的眼里,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你們真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
2008年5月24日,是所有參加青島大煉油工程的建設者為之自豪的日子:青島1000萬噸/年煉油裝置打通全流程,產出合格產品,裝置實現投料開車一次成功,圓滿完成了集團公司黨組提出的“2008年5月28日打通全流程,產出合格產品”的奮斗目標。
5月26日,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發出賀電,對青島1000萬噸/年煉油裝置投料試車一次成功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廣大建設者表示衷心的感謝和敬意。集團公司總經理蘇樹林做出了重要批示:“青島大煉油工程建設各項工作組織、實施得很好,能夠實現安全平穩一次開車成功,很不容易,應予以充分肯定?!?BR> 青島大煉油工程是中國石化2007至2008年度煉化板塊的“1號工程”,第十建設公司作為青島煉化工程建設的主戰單位,承擔了青島大煉油工程16套裝置中7套裝置的施工任務,特別是290萬噸/年催化裂化裝置,是青島大煉油的核心裝置。工程建設中,工地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大煉油工程看催化,催化工程看十建,這足以說明我公司在青島大煉油工程建設中的關鍵所在。
“發揮公司地處山東的優勢,干好家門口的工程,為十建公司增光,為石化發展奉獻!”這是集團公司對我公司提出的要求,也是十建公司每一名建設者承擔的光榮責任。今天可以欣慰地說,我們沒有辜負集團公司的重托和希望,我們在青島大煉油工程建設中交上了一份優秀的答卷。
2008年5月26日,在青島大煉油工程建設取得重大勝利之時,青島煉化公司給十建公司發來了熱情洋溢的感謝信,表達了對十建公司參加青島大煉油工程建設的感激之情:
“在青島大煉油工程建設和開工進程中,貴公司顧大局,講政治,經過干部職工的艱苦奮戰,安全優質圓滿地完成了所承擔的建設和開工任務,為青島大煉油項目建成投產作出了重大貢獻。貴公司干部職工技術高超,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關鍵時刻上得去、打得贏,體現了優秀的干部素質和過硬的隊伍作風……”
困難面前敢于亮劍
十建公司是不是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施工隊伍,要在青島大煉油工程建設的大舞臺上進行檢驗,要在20多家有實力的施工隊伍的較量中一比高低。
十建公司領導樊繼賢、趙德源、王存庭、劉昭武多次來到青島大煉油工地檢查指導工作,在每次的指導中,都向項目部干部職工傳達著這樣一種精神:那就是十建公司要在集團公司的重點工程建設中,充分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特別能戰斗”的精神,要發揚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無所畏懼、敢拼能贏、劍鋒所指、所向披靡的‘亮劍’精神”。在青島大煉油工程建設中,十建公司有著地處山東、資源協調便利等得天獨厚的條件,沒有理由不擔當好工程建設主力軍的角色。
完成任務是本分,勇挑重擔是性格,顧全大局顯本色。在整個工程建設中,十建公司和青島煉化工程項目部、青島煉化大件吊裝工程項目部干部職工,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敢于亮劍的拼搏精神,直面困難,接受挑戰,力克難關,奪取了一個又一個勝利,一次又一次樹立了十建公司的品牌形象。
290萬噸/年催化裂化是青島大煉油工程的核心裝置,也是青島煉化16套裝置中工程量最大、施工難度最大、施工工期最長的一套裝置。催化裂化裝置需要安裝鋼結構6200噸、管道45千米/27萬寸徑、工藝設備257臺、電氣設備349臺、儀表2887臺件、電纜490千米。無疑,這是我們遇到的第一號的困難。
面對挑戰,十建公司和青島煉化工程項目部高度重視,從做好項目策劃入手,細化施工組織,把復雜工程管理細化成9個項目組,分工負責,責任明確。項目部配備了優秀人員,成立了催化項目組、兩器制安項目組、儀電項目組,由項目部分管安裝的副經理高云強統一協調。
2007年10月底,十建青島煉化工程項目部又專門成立了以技術負責人林土金為施工經理的反再系統項目組,加強了對外聯系和對內協調,確保了反再系統施工最后的勝利。參戰員工克服了多工種、多機械、多層次深度交叉施工等不利因素的影響,戰嚴寒、斗酷暑、頂風雨,安全順利按期實現了一個個控制點,使催化裂化裝置成為青島大煉油16套裝置中最先具備開車條件的一套裝置。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反應再生系統是催化裂化裝置的一條關鍵線路,施工任務量相當大,包括兩器、鋼框架、管道、煙道在內的金屬制做安裝總重量達4700噸,襯里總重量達1200噸,在不到3500平方米的施工區域內,集中了包括1000噸吊車在內的5臺吊車同時作業,600多名施工人員作業高度交叉,施工非常緊張,安全、質量、進度面臨許多考驗。
兩器施工高峰期,正值炎熱的夏天,職工們在悶熱的容器內施工,需要付出數倍的辛苦。在“兩器”施工的93天時間里,中間還遇上了青島50年一遇的大暴雨,有30多天下雨,嚴重影響了正常施工。在施工經理張繼軍的帶領下,儲運工程公司職工克服困難,加班加點,努力克服各種不利影響,積極創造條件施工。由于工期非常緊張,襯里施工只能和兩器內件安裝交叉作業,施工人員晝夜不停,吃住在容器內、煙道里。從2007年10月下旬,一直到12月5日,青島煉化工程項目部組織職工日夜拼搶,完成了反再系統管道3.7萬寸徑的安裝,2007年12月19日前,完成了1500余套儀表的安裝調試。
自2007年5月12日反再框架箱型柱安裝開始,2007年6月13日兩器第一吊,到2007年9月15日,兩器組裝完成,實現了第一個重大控制點,到2007年12月10日襯里完成、系統封閉,2007年12月19日,系統具備送風烘襯條件,反再系統的施工任務終于按期完成。
“我們用了223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反再系統的施工任務,創造了大催化裝置建設史上安裝進度最快的新記錄?!笔ㄇ鄭u煉化工程項目部經理褚振輝在講述催化裂化裝置反再系統施工時,內心充滿了自豪。
集團公司張克華副總裁在催化裂化裝置施工現場對項目經理褚振輝說:“十建公司用8個月時間完成了催化裂化裝置施工,又創奇跡?!鼻鄭u煉化公司王樹德總經理也多次在會上贊揚十建公司在催化裂化裝置施工中,策劃精細,組織得力,作風頑強,創造奇跡,樹立了青島大煉油工程建設的旗幟。
如果說反再系統的施工是場“硬仗”,那么常減壓裝置合金鋼管道施工可以說是“惡仗”了。
2008年的1月,海風勁吹,寒風刺骨,首套開車的1000萬噸/年常減壓裝置,由于進口材料到貨影響,面對剩余1.5萬寸徑的合金鋼管道,面對只有30天的工期,無不讓人感到這又是一場毅力耐力與巨大困難的狹路對決。
十建青島煉化工程項目部統籌協調,安排分管安裝的副經理高云強坐鎮常減壓裝置靠前指揮,從各裝置協調施工力量和機械,把15000寸徑分成10個包,僅用一天的時間,就組織6個班近100人的管焊力量,調集了6臺熱處理機計48個回路,租用了30余臺逆變焊機。為了保證每天的任務當天完成,項目部每天一個碰頭會,6名技術人員當起了“兼職”施工隊長,隨時隨地解決問題。項目部加大激勵力度,對班組和分包商按完成任務量及時兌現,各施工班組自覺延長作業時間,員工們頂著沿海刺骨的冷風堅持施工,終于按期完成了合金鋼管道的安裝任務,為常減壓裝置3月底具備投料條件提供了保障。
“像雨水檢測提升泵站這樣的任務,只有交給十建公司這樣的隊伍,才能拿得下來?!边@是青島煉化公司一位領導在看到雨水檢測提升泵站單元按期建成后,發自內心的一句話。
的確,由于雨水檢測提升泵站單元是青島大煉油工程最晚開工的一個單元,地處海邊,雨水池100×180×2.8米,是系統內目前最大的水池,吸水池深13米,不僅施工技術難度大,而且降水難度大,工期十分緊張,是一塊極難啃的硬骨頭,也是一塊非常“燙手”的山芋。
由于它的施工難度太大,幾乎沒有哪個單位愿意承擔。
當EPC總包單位找到十建公司時,十建公司領導當場表態:“我們就是要勇于承擔責任,用實力和責任感,為業主建設好工程,為石化發展服務,樹立十建公司的品牌”。十建公司鄭重向業主承諾:“堅決按期完成雨水檢測提升泵站單元施工任務?!?BR> 在十建公司領導的協調指揮下,青島煉化工程項目部立即調來水池施工專家王延明,項目部成立了“雨水檢測提升泵站單元項目組”,2007年9月28日,雨水檢測提升泵站施工戰役打響了。項目部3天內調集了350人進場,突擊雨水池開挖和1米厚平衡層的施工。由于沒有現成的施工規范,項目部分管土建的項目副經理謝飛、施工經理王延明和在總包單位SEI的現場專家一起,邊研究、邊施工,發現問題及時協商解決。他們找來專業降水隊伍,采用深井降水、鋼管護坡等技術措施,保證了10月21日雨水池平衡層施工完成。員工們再接再厲,艱苦奮戰,到11月9日,雨水池壁澆注完成。到12月31日,項目部用了3個月的時間,完成了近50000立方米混凝土的施工,同時完成了提升泵等設備、管道、電氣、儀表施工任務,成為大煉油公用工程不留尾項最早交工的單元之一。
“建設青島大煉油工程,我們不分份內、份外,只要業主需要,我們就義無反顧地做好。一家人,一條心,一個目標,一股勁,這里面既有山東人的豪爽大氣,又有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公司企業文化的積淀。”
2007年10月,由某單位承擔的圖幅四熱力管網,由于各種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將直接影響到公用工程的投用。業主非常焦急,希望十建公司在危難時刻擔當重任,接下這個任務。當時十建公司在青島和其它項目的施工非常緊張,但從大局出發,立即向青島煉化公司保證:青島煉化的困難,就是十建公司的困難,我們一切為了大煉油,將義不容辭地組織搶建熱力管網工程。
十建公司迅速指派田紅剛到青島煉化工程項目部,并組織了110多人的搶建突擊隊開赴施工現場。他們夜以繼日,苦干巧干,經過一個半月的努力,到12月10日,勝利完成了這一艱巨的突擊任務。
十建青島煉化工程項目部經理褚振輝說:“像這樣的突擊增援,還有焦化裝置投料螺栓熱緊和掃尾,有搶建3000立方米切焦水罐,有焊接高壓空冷器絲堵等,業主多次表揚我們公司說,別人拿不下的活,十建公司就能拿下,在十建公司的眼里,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你們真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