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之最
中國陸上最早的油礦——延長油礦。
中國陸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基地——大慶石油生產基地。
中國陸上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基地——四川天然氣生產基地。
中國海上建成的最大油田——綏中36—1油田,1997年,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1億噸,年產油100萬噸。中國海上建成的最大氣田——崖13—1氣田,1997年,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907.9億立方米,年產氣34億立方米。中國海上建成的最大氣田——1907年鉆成的延長1號井。
中國海上第一口油井——1960年廣東石油管理局海南勘探大隊在鶯歌海村水道口附近的淺海中鉆的英沖1井。
中國第一支地球物理勘探重力隊——組建于1945年,由翁文波任隊長,在甘肅河西走廊進行勘探。
中國第一支鉆井隊——1878年清政府批準組建的臺灣石油鉆井隊。
中國第一個實現年鉆井進尺上萬米的鉆井隊——1956年玉門油礦的3203鉆井隊首創業年進尺1.01萬米的最好成績。中國第一口超深井——1966年四川石油管理局7002鉆井隊鉆成的女基井,井深6011.6米。
中國第一口定向井——1956年在老君廟構造北翼完成的一口鉆井,井深2104米,井底位移489米,最大井斜29.3度。
中國第一口水平井——1965年四川石油管理局鉆的的磨3井,井深1685米,最大井斜92度,水平位移444.2米,水平橫穿油層168米。
中國第一條長距離輸油管道——1957年建設的新疆克拉瑪依至獨山子的輸油管道,全長147公里。
中國第一條長距離輸氣管道——1964年四川氣田建設的從巴縣石油溝至重慶市的巴渝輸氣管道。
中國第一所石油大學——1953年10月1日成立的北京石油學院,閻子元擔任第一任院長兼黨委書記。
中國第一次石油會戰——1958年石油工業部組織的川中石油會戰。
中國石油第一批部隊轉業軍人——195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九軍五十七師轉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石油工程第一師。從此,以張復振為師長、張文彬為政委的石油師全師指戰員7747人,全部成為石油產業大軍的一支生力軍。
中國原油第一次出口——1962年大慶油田原油出口日本。
中國最大的輸氣管道工程——西氣東輸工程——是“十五”期間國家安排建設的特大型基礎設施,主要任務是將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氣送往豫皖江浙滬地區,沿線經過新疆、甘肅、寧夏、陜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蘇、上海、浙江10個省市區。工程包括塔里木盆地天然氣資源勘探開發、塔里木至上海天然氣長輸管道建設以及下游天然氣利用配套設施建設。這一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輪南,終點位于上海西部的青浦白鶴鎮,主干管道全長約4000公里,輸氣規模設計為年輸商品氣120億立方米,是國內迄今建設的距離最長、管徑最大、壓力最高、輸氣量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的輸氣管道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