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對外發布公告,將向特變電工新疆硅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疆硅業”)增加10億人民幣投資,用于1.2萬噸多晶硅項目建設。與此同時,新疆特變電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特變集團”)和新疆宏聯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聯創投”)分別以貨幣資金向新疆硅業注入2億和6000萬人民幣。
不久前,新疆硅業的光伏產業循環經濟建設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批準,其中1.2萬噸多晶硅項目投資額為72.07億人民幣。為此,特變電工與新疆硅業簽署了《增資擴股協議》,增資10億人民幣擴大支持項目建設并擴大股份。增資完成后,特變電工將持有新疆硅業18.4億元股權,持股比例達到83.64%。
此外,新疆硅業還與特變集團、宏聯創投簽署了《增資擴股協議》,分別增加2億、6000萬人民幣投資。由于特變集團是特變電工控股方,因此特變集團成為新疆硅業第一大股東,宏聯創投為第二大股東,此次增資也構成了關聯交易。該項目缺口資金將通過銀行貸款、企業自籌等方式解決。特變電工還將向新疆硅業提供20億人民幣銀行貸款擔保。
資金變動完成后,特變電工的股權將由89.36%下降至83.64%;特變集團出資額將達到2.35億人民幣,股權比例由3.72%增至10.68%,加上對特變電工的控股權,還將保持新疆硅業最大股東的地位。宏聯創投股權比例將由2.66%提升至2.86%,而峨嵋半導體材料研究所持股比例將從4.26%下降至1.82%。
根據此前規劃,新疆硅業1.2萬噸多晶硅項目包括兩條年產能為6000噸的多晶硅生產線,并配套2座350兆瓦熱電聯產電站。多晶硅生產線將采用目前行業中先進的冷氫化技術,對副產品四氯化硅進行循環利用,以提升原材料利用率。其中,2條6000噸多晶硅生產線的投資額為37.1億人民幣,將主要選用國產設備。其中將采用國產的多對棒大型化還原爐。
2座350兆瓦熱電聯產電站投資額為32.39億人民幣,由于多晶硅生產成本主要由設備折舊和電力消耗構成,因此自建電站可以有效地降低電力在成本中的比例。該熱電聯產電站將使采購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天池能源)的煤炭。天池能源為特變電工控股子公司,旗下的煤炭資源儲備高達130億噸。采用該運作模式,可以有效降低發電成本,并且還可以產生蒸汽滿足多晶硅的用汽需求。按照多晶硅工廠的要求,每生產1噸多晶硅,需要消耗120噸蒸汽。
按照測算,該項目建成后,1.2萬噸多晶硅制造將需要13.2億千瓦時電力,而兩座350兆瓦熱電聯產電站在年運營時間為6000小時的基礎上便可供應42億千瓦時電力,將完全滿足項目用電及用汽需求,并為項目的后期擴建預留能源儲備。
原材料方面,新疆硅業將從附近的托克遜和伊寧市的幾家企業中采購金屬硅。新疆石英巖礦儲量豐富,特變電工未來將考慮通過收購優質石英礦的方式為進一步降低成本建設配套設施。
目前,特變電工控股子公司新疆新能源的硅片產能為200兆瓦,組件產能為180兆瓦,逆變器產能為200兆瓦,系統集成能力為80兆瓦。未來,特變電工也將依托當地日照條件好的優勢在當地加大光伏電站的開發力度。
目前,新疆硅業的多晶硅項目尚需20億人民幣貸款,特變電工將繼續與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溝通,及時籌集資金以避免因為工期延長而導致建設成本和后期運營成本的增加。此外,特變電工還在擔心冷氫化技術的研發。冷氫化技術雖然能降低耗電量、提升產品利用率,但是目前只有中能硅業等少數企業擁有該項技術的成熟應用經驗,大多數國內企業依然采用熱氫化技術。因此該項技術環節的開發、培訓及設備調試都面臨一定的風險。
目前,新疆硅業已經建成一座1500噸產能的多晶硅工廠,該項目始于2008初,并在2009年投產,目前月產量超過100噸,產品合格率超過85%。2011年初,新疆硅業開始對該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計劃在2012年實現3000噸產能。
此次新投資的1.2萬噸多晶硅工廠將在近期開始對外招標,項目建設期為2年,2013年進行調試并試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