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部地區差距問題是新一屆政府十分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溫家寶總理在多種場合反復強調這一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沿海地區經濟發展速度總體上要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東西部差距不斷拉大。中央決定實施西部大開發后,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中西部經濟發展滯后的矛盾依然突出。目前,沿海五六個省市GDP超過了全國GDP總值的50%。
工業化進程緩慢是制約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中西部地區具有明顯的資源優勢,但卻難以有效地轉化為經濟優勢。就紡織工業而言,新疆、湖北、河南等都是全國重要的棉花生產基地,這些地區的棉紡工業也具有一定的規模,但與江蘇、山東、浙江等沿海地區相比,企業競爭力仍不足,資源優勢并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相反,中西部地區不少棉紡企業處于經營虧損的困難境地。勞動密集型的服裝工業也主要集中于廣東、浙江、江蘇、上海、福建等沿海地區,以上5個省市服裝產量占全國的比重超過80%。與此同時,這些地區服裝企業的工人相當一部分來自中西部地區。在近幾年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初加工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并沒有像預期的那樣向中西部原料產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轉移。中西部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步履艱難,初加工業、勞動密集型產業也不能獲得較快發展,還能靠什么實現工業化呢?
影響中西部地區工業化進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開放的市場條件下,生產要素的制約作用減弱。在工業化初期,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下,且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以農補工”政策,中西部地區不少原料資源以相對較低的價格被計劃調撥到東部沿海地區,促進了東部沿海地區加工工業的快速發展,而中西部地區加工工業發展相對滯后。但是,現在市場已經開放,“以農補工”的政策也不宜繼續實施,中西部以較薄弱的工業基礎與東部沿海地區按“公平原則”競爭,實際上已經是“不公平”了。二是西部大開發的政策效應有一個顯現過程。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國家將巨資投入中西部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對于長遠經濟發展意義重大。不過,從改善投資環境到經濟快速發展還需要一個過程。更有一些專家學者認為,西部大開發實際上是為東部作嫁衣,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都是有益于全國和東部的項目,更多的是服務于全國、服務于東部,如果西部只是開發和輸出資源,而沒有加工制造業的配套發展,地方經濟就難以發展,西部人也難以富裕起來。三是由于機制不活,對市場反映不夠及時,中西部現有加工工業企業經營狀況不佳,影響了在中西部投資的信心。
從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來看,盡快遏制東西部差距擴大的趨勢已是刻不容緩。但要根本解決這一矛盾,只是把東部沿海地區早已實行的優惠政策擴大到中西部地區遠遠不夠,而應采取必要的特殊政策,如差別稅率、在產業政策上實行地區差別政策等,在增強中西部現有工業企業競爭力的同時,使加工工業投資重點轉向中西部地區,加快中西部地區工業化進程,從而實現經濟快速發展和人民富裕。
據《經濟日報》
工業化進程緩慢是制約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中西部地區具有明顯的資源優勢,但卻難以有效地轉化為經濟優勢。就紡織工業而言,新疆、湖北、河南等都是全國重要的棉花生產基地,這些地區的棉紡工業也具有一定的規模,但與江蘇、山東、浙江等沿海地區相比,企業競爭力仍不足,資源優勢并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相反,中西部地區不少棉紡企業處于經營虧損的困難境地。勞動密集型的服裝工業也主要集中于廣東、浙江、江蘇、上海、福建等沿海地區,以上5個省市服裝產量占全國的比重超過80%。與此同時,這些地區服裝企業的工人相當一部分來自中西部地區。在近幾年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初加工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并沒有像預期的那樣向中西部原料產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轉移。中西部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步履艱難,初加工業、勞動密集型產業也不能獲得較快發展,還能靠什么實現工業化呢?
影響中西部地區工業化進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開放的市場條件下,生產要素的制約作用減弱。在工業化初期,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下,且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以農補工”政策,中西部地區不少原料資源以相對較低的價格被計劃調撥到東部沿海地區,促進了東部沿海地區加工工業的快速發展,而中西部地區加工工業發展相對滯后。但是,現在市場已經開放,“以農補工”的政策也不宜繼續實施,中西部以較薄弱的工業基礎與東部沿海地區按“公平原則”競爭,實際上已經是“不公平”了。二是西部大開發的政策效應有一個顯現過程。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國家將巨資投入中西部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對于長遠經濟發展意義重大。不過,從改善投資環境到經濟快速發展還需要一個過程。更有一些專家學者認為,西部大開發實際上是為東部作嫁衣,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都是有益于全國和東部的項目,更多的是服務于全國、服務于東部,如果西部只是開發和輸出資源,而沒有加工制造業的配套發展,地方經濟就難以發展,西部人也難以富裕起來。三是由于機制不活,對市場反映不夠及時,中西部現有加工工業企業經營狀況不佳,影響了在中西部投資的信心。
從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來看,盡快遏制東西部差距擴大的趨勢已是刻不容緩。但要根本解決這一矛盾,只是把東部沿海地區早已實行的優惠政策擴大到中西部地區遠遠不夠,而應采取必要的特殊政策,如差別稅率、在產業政策上實行地區差別政策等,在增強中西部現有工業企業競爭力的同時,使加工工業投資重點轉向中西部地區,加快中西部地區工業化進程,從而實現經濟快速發展和人民富裕。
據《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