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膠纖維取自天然纖維素纖維,經過化學與機械方法加工而成,工藝及性能與滌綸、錦綸、腈綸等合成纖維有很大不同。我國化纖工業起始于粘膠纖維,但與合成纖維相比,發展速度明顯緩慢。近十年隨著粘膠纖維“似棉更勝于棉”的優良性能被重新認識,粘膠纖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業內專家分析認為,近幾年粘膠纖維發展的趨勢表明,目前我國粘膠纖維行業的產業地位正在不斷提升,并呈現出幾個鮮明特點:
1、國際競爭力凸現
1991年我國粘膠纖維產量在世界排名第四,到2002年,我國粘膠產量已達70多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1/4,成為世界第一纖維生產國。與此同時,產品質量也不斷提高。這不僅表現為全國粘膠長絲產品的一等品率不斷提高,還表現在出口數量穩定增加方面。近幾年來,2000年粘膠長絲出口2.69萬噸,2002年增加到4.5萬噸。在合成纖維普遍受到低水平產能過剩的影響,企業業績紛紛下滑的同時,粘膠纖維由于特有的加工方法及物理化學特性,成為化纖行業中最具競爭力的品種。
2、棉花短缺擴大了需求
近幾年,世界范圍內棉花播種面積大大減少,而世界主要紡織品生產國對棉花的需求量持續上升,世界棉花消費量創下新高。供需失衡導致棉花價格從2002年下半年開始一路飆升,至2003年3月底,其漲幅竟高達30%以上。由于粘膠短纖具有棉纖維的吸濕、抗靜電、柔軟等服用性能,而且在懸垂性、染色性等性能上更勝一籌,對棉纖維有很強的替代性,棉花價格的攀升使得部分棉纖維的需求源轉移到了粘膠短纖,致使疲軟的粘膠短纖價格開始強勁反彈。據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ICAC)2003年5月份的最新報告,2003年全球棉花產量將仍低于消費量175萬噸,至2004年產量與消費量才能基本持平。因此在整個紡織行業受到戰爭、疫情、貿易壁壘等不利因素影響下,粘膠短纖的需求市場無疑會占有有利的一面。
3、唯一貿易順差化纖品種
我國是世界第一大化纖生產國,目前產能已超過1000萬噸/年,占世界總產能30%以上,然而由于我國化纖行業在規模、差別化率、原料自給率等方面的瓶頸制約,產品國際競爭力不強。
與其他化纖行業相比,我國粘膠行業的國際競爭優勢則很明顯,粘膠長絲是我國唯一出現貿易順差的化纖品種。首先,我國粘膠行業生產集中度比較高,單廠平均生產規模已提高到2萬噸以上,部分龍頭企業如新鄉化纖、吉林化纖、山東海龍已接近國際水平;其次,我國粘膠行業有原料上的優勢。粘膠纖維雖然屬于化學纖維,但原料為棉漿粕、木漿粕等天然物質,我國棉短絨(棉漿粕原料)資源比較豐富,2002年棉漿粕的生產能力已接近粘膠漿粕需求量的70%,對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極為有利,這和其他化纖品種原料主要依靠石化下游產品有明顯不同。目前我國石化工業落后,合纖所需原料60%以上依賴進口,這使企業的正常生產存在較多不穩定因素;最后,由于西方國家粘膠纖維產量逐年降低,為我國粘膠長絲出口提供了新的空間。同時我國粘膠長絲進口關稅在加入WTO后大幅度降低,也使我國粘膠長絲行業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
4、產品盈利空間大
雖然自1995年粘膠纖維價格就開始呈現降勢,但由于前幾年粘膠纖維利潤很高,幾近暴利,因此目前價位下的盈利空間對于一個比較成熟的行業仍比較可觀。2002年除丹東化纖外,7家上市公司粘膠長絲平均毛利率為22.22%。以平均價格32000元/噸計算,每噸利潤超過6000元,粘膠短纖維的利潤空間也在1500元/噸左右,行業整體盈利水平好于其他化纖品種。
在這些利好因素的作用下,粘膠行業的產業地位正在日漸突顯,預示了可觀的發展遠景。
據《中國紡織報》
1、國際競爭力凸現
1991年我國粘膠纖維產量在世界排名第四,到2002年,我國粘膠產量已達70多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1/4,成為世界第一纖維生產國。與此同時,產品質量也不斷提高。這不僅表現為全國粘膠長絲產品的一等品率不斷提高,還表現在出口數量穩定增加方面。近幾年來,2000年粘膠長絲出口2.69萬噸,2002年增加到4.5萬噸。在合成纖維普遍受到低水平產能過剩的影響,企業業績紛紛下滑的同時,粘膠纖維由于特有的加工方法及物理化學特性,成為化纖行業中最具競爭力的品種。
2、棉花短缺擴大了需求
近幾年,世界范圍內棉花播種面積大大減少,而世界主要紡織品生產國對棉花的需求量持續上升,世界棉花消費量創下新高。供需失衡導致棉花價格從2002年下半年開始一路飆升,至2003年3月底,其漲幅竟高達30%以上。由于粘膠短纖具有棉纖維的吸濕、抗靜電、柔軟等服用性能,而且在懸垂性、染色性等性能上更勝一籌,對棉纖維有很強的替代性,棉花價格的攀升使得部分棉纖維的需求源轉移到了粘膠短纖,致使疲軟的粘膠短纖價格開始強勁反彈。據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ICAC)2003年5月份的最新報告,2003年全球棉花產量將仍低于消費量175萬噸,至2004年產量與消費量才能基本持平。因此在整個紡織行業受到戰爭、疫情、貿易壁壘等不利因素影響下,粘膠短纖的需求市場無疑會占有有利的一面。
3、唯一貿易順差化纖品種
我國是世界第一大化纖生產國,目前產能已超過1000萬噸/年,占世界總產能30%以上,然而由于我國化纖行業在規模、差別化率、原料自給率等方面的瓶頸制約,產品國際競爭力不強。
與其他化纖行業相比,我國粘膠行業的國際競爭優勢則很明顯,粘膠長絲是我國唯一出現貿易順差的化纖品種。首先,我國粘膠行業生產集中度比較高,單廠平均生產規模已提高到2萬噸以上,部分龍頭企業如新鄉化纖、吉林化纖、山東海龍已接近國際水平;其次,我國粘膠行業有原料上的優勢。粘膠纖維雖然屬于化學纖維,但原料為棉漿粕、木漿粕等天然物質,我國棉短絨(棉漿粕原料)資源比較豐富,2002年棉漿粕的生產能力已接近粘膠漿粕需求量的70%,對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極為有利,這和其他化纖品種原料主要依靠石化下游產品有明顯不同。目前我國石化工業落后,合纖所需原料60%以上依賴進口,這使企業的正常生產存在較多不穩定因素;最后,由于西方國家粘膠纖維產量逐年降低,為我國粘膠長絲出口提供了新的空間。同時我國粘膠長絲進口關稅在加入WTO后大幅度降低,也使我國粘膠長絲行業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
4、產品盈利空間大
雖然自1995年粘膠纖維價格就開始呈現降勢,但由于前幾年粘膠纖維利潤很高,幾近暴利,因此目前價位下的盈利空間對于一個比較成熟的行業仍比較可觀。2002年除丹東化纖外,7家上市公司粘膠長絲平均毛利率為22.22%。以平均價格32000元/噸計算,每噸利潤超過6000元,粘膠短纖維的利潤空間也在1500元/噸左右,行業整體盈利水平好于其他化纖品種。
在這些利好因素的作用下,粘膠行業的產業地位正在日漸突顯,預示了可觀的發展遠景。
據《中國紡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