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個月,我國生產資料價格行情暴漲,四大工業原料中的鋼材、天然橡膠等價格漲幅更是驚人。原材料價格水平是否“虛火”上升,超出了合理價位?
記者:統計顯示,今年1月份全國生產資料價格指數環比上漲0.9%,2月份上漲1.7%。特別是鋼材,到3月下旬全國平均噸價比去年12月份上漲了數百元,同比增幅在14%以上,有些品種價格已接近歷史最高水平。天然橡膠則連續數次暴漲,每噸價格由去年12月份的11000元急劇上升到15000元,比去年同期上漲近1倍。其他石油、煤炭、銅、鋁等價格也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眼下人們十分關注這種價格漲勢是否超出了合理價位?
陳克新:從國內原材料生產者的生產成本、合理利潤以及國際價格水平來看,原材料現有價格水平已明顯超出了合理價位。
譬如我國天然橡膠的綜合成本在8500元/噸左右,加上1500元的利潤,也不過是10000元,而目前價位則在14000元/噸以上。由此可見,現有價位已高出了生產成本及合理利潤。
與國際市場比較,譬如新加坡現貨市場上的天然橡膠價格就明顯低于國際市場,每噸900多美元,折合人民幣不過8000多元,即使加上各種稅費也只在12000元左右。因此,目前我國無論是鋼材價格,還是天然橡膠價格,都高出了國際水平。
生資價格緣何“虛火”上升
記者:那么部分原材料的價格為什么會如此大幅上漲呢?
陳克新:一是資源供應緊張。據有關測算,2002年全國天然橡膠存在的10萬噸供需缺口,到2003年還會擴大。一些鋼材品種如部分冷、熱軋鋼板供應緊張,有些家電企業生產受到影響。
二是國際市場價格上漲。為了保護本國生產者利益,全球主要鋼材和天然橡膠生產國,都大幅度提高關稅,聯手控制出口,進而刺激價格提升。
三是建立進口關稅和配額壁壘。出于保護國內鋼材和天然橡膠生產者的利益,我國有關部門實行了進口保障措施,在減少貨源供給的同時,大幅度提高了進口成本。
四是投機資金推波助瀾。期貨和現貨市場上一些投機商籌集大量資金,乘機做多或者囤積,可以在1個月的時間內,將價格拉高近30%,泡沫因素凸顯。
五是“買漲不買落”的市場心理。在價格持續上漲,特別是暴漲的過程中,市場恐慌性搶購和期待進一步漲價的惜售,使得中間需求膨脹,加劇了現貨緊張局面。
價格水平漲勢過猛弊大于利
記者:原材料價格漲勢過猛,雖然有利于原材料生產行業,但引起了下游加工企業的普遍不滿,認為超出了其承受能力,將嚴重影響其市場競爭力和出口能力。據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的調查,由于橡膠價格多次暴漲,有可能再次出現兩年前的全行業虧損。看來超出了合理價位,并不能緩解通縮壓力。
陳克新:的確是這樣,價格漲勢過猛,甚至出現價格泡沫無助于解決通縮問題。在下游產品供大于求的情況下,只能壓縮利潤空間,而難以通過相應幅度提價的方式完全消化原材料的漲價因素。國內天然橡膠的合理價位,應當兼顧生產者和使用者兩個方面的利益。不難想象,橡膠加工和金屬制品、機電行業要完全消化近1倍和30%的原材料價格漲幅,將會多么困難。不僅如此,價格漲勢過猛弊大于利,還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拉高國際市場價格水平。近幾年來,中國逐步成為全球最大的鋼材和天然橡膠的消費國和進口國,國內價格行情對于國際市場影響極大。由于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價格持續上漲,較多地高出國際水平,因此國際市場價格“領漲”國內行情的局面發生了變化,眼下是國內價格“領漲”國際市場行情。需要引起高度關注的是,如果國內價位繼續暴漲,那么東亞、東歐及東南亞的鋼材、天然橡膠價格還會走高,預計今年將會使我國進口購買天然橡膠大約多支付1億美元,購買鋼材大約多支付30億美元。
二是控制走私難度加大。一般而言,國內外價差越大,海關關稅越高,對進口的刺激越大。目前國內天然橡膠價格(不含稅)高出國際價格3000元/噸,進口關稅高達20%(配額內),而進口配額與現貨貨源又都很緊張,將會刺激邊境“螞蟻搬家”式走私?!?nbsp;
三是助長盲目投資。原材料價格漲勢過猛,利潤過多,將會刺激大量社會資金向該行業流入,使得生產能力過度膨脹。此外,高額利潤還會刺激“劣勢企業”死灰復燃,不利于結構調整和市場秩序的治理。
亟待加大三項調控力度
記者:面對這些方面可能發生的嚴重后果,消除投機行為所引起的“虛火”上升,我們需要采取哪些對策?
陳克新:現在應著重解決資源供應緊張和消除預期看漲心理。為此建議有關部門迅速采取三項措施:
1.考慮增加進口配額。據測算,需要再增加20萬—30萬噸的天然橡膠進口配額,解決今年的供需缺口,降低市場看漲心理。否則,不足以抑制天然橡膠價格的持續暴漲。對于一些漲價幅度過高的鋼材品種,也要增加進口配額。
2.考慮適當調低進口關稅。建議將2003年天然橡膠的進口關稅恢復到2001年實際執行關稅12%的水平,國內緊缺和漲價過多的冷、熱軋鋼材也可以適當調低,這樣做可以較快地降低國內的價格,促進國際市場價格的回落,也可以避免今后下調關稅過快、過猛,產生劇烈的市場波動。
3.建議拋膠平抑市場。國家儲備部門應當抓住有利時機,向市場上拋售部分儲備天然膠,以后價格回落時再購回。
據《經濟日報》
記者:統計顯示,今年1月份全國生產資料價格指數環比上漲0.9%,2月份上漲1.7%。特別是鋼材,到3月下旬全國平均噸價比去年12月份上漲了數百元,同比增幅在14%以上,有些品種價格已接近歷史最高水平。天然橡膠則連續數次暴漲,每噸價格由去年12月份的11000元急劇上升到15000元,比去年同期上漲近1倍。其他石油、煤炭、銅、鋁等價格也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眼下人們十分關注這種價格漲勢是否超出了合理價位?
陳克新:從國內原材料生產者的生產成本、合理利潤以及國際價格水平來看,原材料現有價格水平已明顯超出了合理價位。
譬如我國天然橡膠的綜合成本在8500元/噸左右,加上1500元的利潤,也不過是10000元,而目前價位則在14000元/噸以上。由此可見,現有價位已高出了生產成本及合理利潤。
與國際市場比較,譬如新加坡現貨市場上的天然橡膠價格就明顯低于國際市場,每噸900多美元,折合人民幣不過8000多元,即使加上各種稅費也只在12000元左右。因此,目前我國無論是鋼材價格,還是天然橡膠價格,都高出了國際水平。
生資價格緣何“虛火”上升
記者:那么部分原材料的價格為什么會如此大幅上漲呢?
陳克新:一是資源供應緊張。據有關測算,2002年全國天然橡膠存在的10萬噸供需缺口,到2003年還會擴大。一些鋼材品種如部分冷、熱軋鋼板供應緊張,有些家電企業生產受到影響。
二是國際市場價格上漲。為了保護本國生產者利益,全球主要鋼材和天然橡膠生產國,都大幅度提高關稅,聯手控制出口,進而刺激價格提升。
三是建立進口關稅和配額壁壘。出于保護國內鋼材和天然橡膠生產者的利益,我國有關部門實行了進口保障措施,在減少貨源供給的同時,大幅度提高了進口成本。
四是投機資金推波助瀾。期貨和現貨市場上一些投機商籌集大量資金,乘機做多或者囤積,可以在1個月的時間內,將價格拉高近30%,泡沫因素凸顯。
五是“買漲不買落”的市場心理。在價格持續上漲,特別是暴漲的過程中,市場恐慌性搶購和期待進一步漲價的惜售,使得中間需求膨脹,加劇了現貨緊張局面。
價格水平漲勢過猛弊大于利
記者:原材料價格漲勢過猛,雖然有利于原材料生產行業,但引起了下游加工企業的普遍不滿,認為超出了其承受能力,將嚴重影響其市場競爭力和出口能力。據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的調查,由于橡膠價格多次暴漲,有可能再次出現兩年前的全行業虧損。看來超出了合理價位,并不能緩解通縮壓力。
陳克新:的確是這樣,價格漲勢過猛,甚至出現價格泡沫無助于解決通縮問題。在下游產品供大于求的情況下,只能壓縮利潤空間,而難以通過相應幅度提價的方式完全消化原材料的漲價因素。國內天然橡膠的合理價位,應當兼顧生產者和使用者兩個方面的利益。不難想象,橡膠加工和金屬制品、機電行業要完全消化近1倍和30%的原材料價格漲幅,將會多么困難。不僅如此,價格漲勢過猛弊大于利,還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拉高國際市場價格水平。近幾年來,中國逐步成為全球最大的鋼材和天然橡膠的消費國和進口國,國內價格行情對于國際市場影響極大。由于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價格持續上漲,較多地高出國際水平,因此國際市場價格“領漲”國內行情的局面發生了變化,眼下是國內價格“領漲”國際市場行情。需要引起高度關注的是,如果國內價位繼續暴漲,那么東亞、東歐及東南亞的鋼材、天然橡膠價格還會走高,預計今年將會使我國進口購買天然橡膠大約多支付1億美元,購買鋼材大約多支付30億美元。
二是控制走私難度加大。一般而言,國內外價差越大,海關關稅越高,對進口的刺激越大。目前國內天然橡膠價格(不含稅)高出國際價格3000元/噸,進口關稅高達20%(配額內),而進口配額與現貨貨源又都很緊張,將會刺激邊境“螞蟻搬家”式走私?!?nbsp;
三是助長盲目投資。原材料價格漲勢過猛,利潤過多,將會刺激大量社會資金向該行業流入,使得生產能力過度膨脹。此外,高額利潤還會刺激“劣勢企業”死灰復燃,不利于結構調整和市場秩序的治理。
亟待加大三項調控力度
記者:面對這些方面可能發生的嚴重后果,消除投機行為所引起的“虛火”上升,我們需要采取哪些對策?
陳克新:現在應著重解決資源供應緊張和消除預期看漲心理。為此建議有關部門迅速采取三項措施:
1.考慮增加進口配額。據測算,需要再增加20萬—30萬噸的天然橡膠進口配額,解決今年的供需缺口,降低市場看漲心理。否則,不足以抑制天然橡膠價格的持續暴漲。對于一些漲價幅度過高的鋼材品種,也要增加進口配額。
2.考慮適當調低進口關稅。建議將2003年天然橡膠的進口關稅恢復到2001年實際執行關稅12%的水平,國內緊缺和漲價過多的冷、熱軋鋼材也可以適當調低,這樣做可以較快地降低國內的價格,促進國際市場價格的回落,也可以避免今后下調關稅過快、過猛,產生劇烈的市場波動。
3.建議拋膠平抑市場。國家儲備部門應當抓住有利時機,向市場上拋售部分儲備天然膠,以后價格回落時再購回。
據《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