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上半年,特別是二季度的經濟數據,我們還難以對下半年經濟走勢作出很有把握的判斷,尚需再冷靜觀察一個時期,而不忙于采取措施。尤其是在現階段,根據我國經濟面臨矛盾的特點和國際經濟復蘇乏力的事實,我們還有較大的時間和空間,以應對由于經濟增長過快而引發的經濟波動
隨著國內外幾個重大突發事件的結束或基本結束,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的主要數字也已經“水落石出”。與上年同期相比,GDP增長8.2%,增長速度加快0.4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0.6%,可謂基本穩定;國際貿易大幅度增加,進出口貿易增長速度達到39.0%,加快26.7個百分點。盡管貿易順差為4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89億美元,但國際收支狀況繼續保持“雙順差”,外匯儲備持續大幅度上升,6月末,已達到3465億美元,比年初增加601億美元;財政收入和企業盈利的增長速度均有較大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了8.4%。
從總體上看,我國經濟克服了伊拉克戰爭導致的世界原油價格高位波動、世界經濟復蘇遲緩、“SARS”疫情肆虐等內外部突發事件或不利因素沖擊帶來的困難,保持了經濟的穩定快速增長。回首“SARS”疫情肆虐時的危急情形和悲觀情緒,這樣的運行結果是相當不容易的。這一方面得益于政府正確及時有效的應對措施。另一方面,也說明中國經濟經過近年來的逐步積累,內在活力不斷增強,正在進入一個新的上升時期,一般的外部沖擊難以阻斷其進程。
只是受“SARS”等因素的影響,就業問題更加突出。今年我國新增勞動力資源約1000萬人,現存下崗職工600多萬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近800萬人,當年大學畢業生212萬人,就業壓力很大。而作為吸納下崗職工再就業和“隱性就業”主渠道的商業、餐飲業和社會服務業,因受“SARS”沖擊用人需求減少,加劇了就業矛盾。二是“SARS”疫情給增加農民收入增添了新的難度。據測算,二季度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受“SARS”影響損失30多元,特別是由于對“SARS”疫情心存疑慮和勞動力密集行業尚處于恢復階段,使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難以實現預期增長目標。此外,貨幣供應量增長速度已超過20%,金融機構新增貸款過多,部分地區電力供應緊張等信號,也為經濟增添了一些憂慮。
如何看待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的結果?是否需要采取一些新的宏觀調控措施?本人的基本看法是,經濟運行雖然面臨著許多問題,但步入新的快速增長階段的基本趨勢似比較明顯。經濟增長的潛能在逐步釋放,近年來積累起來的經濟自主增長的動力進一步增強,以汽車、信息通信產品和住房等為代表的新一輪消費熱點已經形成,外資依然看好中國的市場和經濟發展前景。
但上半年的經濟數據(包括6月份的經濟數據)仍具有非正常因素沖擊的影響。4、5月份,以及第二季度的經濟數據大幅度走低有“SARS”的直接影響,6月下旬經濟數據的大幅度回升同樣也受到了“SARS”的影響。例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旅游等服務業的增長就具有一定的“報復性”。
正因為如此,面對上半年,特別是二季度的經濟數據,我們還難以對下半年經濟走勢做出很有把握的判斷。因此,還需要再冷靜地觀察一個時期,而不忙于采取措施。尤其是在現階段,根據我國經濟面臨矛盾的特點和國際經濟復蘇乏力的事實,我們還有較大的時間和空間,應對由于經濟過快而引發的經濟波動。
基于上述分析,我認為,宏觀經濟政策宜在繼續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基礎上,著力解決經濟運行中已經比較明確的問題。如,促進第三產業的迅速恢復,緩解就業壓力;關注農民收入的增長,做好救助城鄉貧困人口的工作。貨幣政策則仍宜保持穩健,要防止貨幣供應總量和信貸規模增長速度的進一步加快,要切實加強對商業銀行貸款行為的監督管理,降低金融風險。此外,要密切關注世界經濟發展動向,積極應對由于美歐等國降息給我國貨幣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適當降低人民幣短期存款利率,以縮小境內人民幣與美元儲蓄存款利率的差距,防止國際“熱錢”的進入。
只要能夠保持政策的基本穩定,做到穩中求進,下半年經濟將好于上年。
作者介紹:鄭京平,現任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綜合司司長,高級統計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據《中國證券報》
隨著國內外幾個重大突發事件的結束或基本結束,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的主要數字也已經“水落石出”。與上年同期相比,GDP增長8.2%,增長速度加快0.4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0.6%,可謂基本穩定;國際貿易大幅度增加,進出口貿易增長速度達到39.0%,加快26.7個百分點。盡管貿易順差為4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89億美元,但國際收支狀況繼續保持“雙順差”,外匯儲備持續大幅度上升,6月末,已達到3465億美元,比年初增加601億美元;財政收入和企業盈利的增長速度均有較大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了8.4%。
從總體上看,我國經濟克服了伊拉克戰爭導致的世界原油價格高位波動、世界經濟復蘇遲緩、“SARS”疫情肆虐等內外部突發事件或不利因素沖擊帶來的困難,保持了經濟的穩定快速增長。回首“SARS”疫情肆虐時的危急情形和悲觀情緒,這樣的運行結果是相當不容易的。這一方面得益于政府正確及時有效的應對措施。另一方面,也說明中國經濟經過近年來的逐步積累,內在活力不斷增強,正在進入一個新的上升時期,一般的外部沖擊難以阻斷其進程。
只是受“SARS”等因素的影響,就業問題更加突出。今年我國新增勞動力資源約1000萬人,現存下崗職工600多萬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近800萬人,當年大學畢業生212萬人,就業壓力很大。而作為吸納下崗職工再就業和“隱性就業”主渠道的商業、餐飲業和社會服務業,因受“SARS”沖擊用人需求減少,加劇了就業矛盾。二是“SARS”疫情給增加農民收入增添了新的難度。據測算,二季度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受“SARS”影響損失30多元,特別是由于對“SARS”疫情心存疑慮和勞動力密集行業尚處于恢復階段,使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難以實現預期增長目標。此外,貨幣供應量增長速度已超過20%,金融機構新增貸款過多,部分地區電力供應緊張等信號,也為經濟增添了一些憂慮。
如何看待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的結果?是否需要采取一些新的宏觀調控措施?本人的基本看法是,經濟運行雖然面臨著許多問題,但步入新的快速增長階段的基本趨勢似比較明顯。經濟增長的潛能在逐步釋放,近年來積累起來的經濟自主增長的動力進一步增強,以汽車、信息通信產品和住房等為代表的新一輪消費熱點已經形成,外資依然看好中國的市場和經濟發展前景。
但上半年的經濟數據(包括6月份的經濟數據)仍具有非正常因素沖擊的影響。4、5月份,以及第二季度的經濟數據大幅度走低有“SARS”的直接影響,6月下旬經濟數據的大幅度回升同樣也受到了“SARS”的影響。例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旅游等服務業的增長就具有一定的“報復性”。
正因為如此,面對上半年,特別是二季度的經濟數據,我們還難以對下半年經濟走勢做出很有把握的判斷。因此,還需要再冷靜地觀察一個時期,而不忙于采取措施。尤其是在現階段,根據我國經濟面臨矛盾的特點和國際經濟復蘇乏力的事實,我們還有較大的時間和空間,應對由于經濟過快而引發的經濟波動。
基于上述分析,我認為,宏觀經濟政策宜在繼續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基礎上,著力解決經濟運行中已經比較明確的問題。如,促進第三產業的迅速恢復,緩解就業壓力;關注農民收入的增長,做好救助城鄉貧困人口的工作。貨幣政策則仍宜保持穩健,要防止貨幣供應總量和信貸規模增長速度的進一步加快,要切實加強對商業銀行貸款行為的監督管理,降低金融風險。此外,要密切關注世界經濟發展動向,積極應對由于美歐等國降息給我國貨幣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適當降低人民幣短期存款利率,以縮小境內人民幣與美元儲蓄存款利率的差距,防止國際“熱錢”的進入。
只要能夠保持政策的基本穩定,做到穩中求進,下半年經濟將好于上年。
作者介紹:鄭京平,現任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綜合司司長,高級統計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據《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