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隨著“非典”帶來的負面影響逐步化解,廣東工業發展狀況明顯好于預期。工業發展速度創近年新高,工業經濟效益保持較好水平。預計第四季度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態勢。
一、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及特點
(一)工業增長速度創近年新高。1-9月,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3887.06億元,增長20.8%,創1998年(實行規模以上統計)以來的最高記錄。工業生產除5月份受“非典”影響增速略有回調外,其余各月的增長均呈逐步攀升之勢,前一、二、三季度工業增速分別為18.8%、19.5%和20.8%。股份制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799.29億元,增長24.7%,增速明顯加快。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完成增加值2136.36億元,增長21.6%,是工業發展的主導力量。
(二)內外需求共同推動工業發展。1-9月,工業企業完成銷售產值14294.78億元,增長22.1%。其中內銷產值8203.29億元,增長21.5%;外銷產值6091.49億元,增長23.0%。外銷產值占銷售產值的比重上升至42.6%,地位更顯重要。從內需的構成看,國內對投資品的需求增加程度遠遠大于對消費品的需求,今年消費品市場增長平穩,而建材、機電等投資品增長較快,集中體現在重工業增長速度比輕工業快5.9個百分點。
(三)重點行業成為工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1-9月,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四個重點行業共完成工業總產值6722.62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5.9%;產值增長30.3%,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47.3%。第一大行業——電子行業完成產值3813.43億元,增長31.6%,其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26.1%,比重繼續上升,對全省工業增長的推動十分明顯。其中通信設備制造業產值增長23.5%,電子計算機制造業產值增長39.6%,家用視聽設備制造業產值增長24.4%,是該行業增長較快的三個中類行業。化學行業在廣州寶潔、安利日化擴能增產、珠海碧陽化工新建投產等因素的影響下,工業產值取得32.8%的高增長。交通運輸行業在廣州本田和風神汽車的強勁拉動下,實現產值655.15億元,增長37.5%。熱點產品產量增長迅速,1-9月轎車產量12.41萬輛,增長87.2%;手機產量3523.21萬部,增長67.0%;微型電子計算機產量619.74萬部,增長53.6%;彩色電視機產量2101.67萬部,增長41.7%。
(四)高技術制造業活力展現。1-9月,廣東高技術制造業完成總產值4297.40億元,增長30.8%,比規模以上工業快6.3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產值占工業產值的比重為29.4%,對全省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45.5%,拉動工業產值增長11.2個百分點。出口比重大且增速快是高技術制造業發展的主要特征,1-9月,其出口交貨值2743.83億元,占高技術制造業銷售產值的65%,增長30.8%。
(五)民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9月份,全省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注)共8857家,1-9月累計完成工業產值2877.49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9.7%,產值增長27.8%,比規模以上工業整體增速快3.3個百分點。私營企業是民營經濟的主體,9月份規模以上企業達6704家,占民營工業企業數的76%;實現產值1496.65億元,占民營工業產值的52%。民營企業實現利潤86.26億元,增長43.9%,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高7.3個百分點。
(六)經濟相對落后地區工業生產發展加快。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多數地市工業發展普遍加快,表現較為突出的是河源和清遠兩市。1-9月,河源完成工業增加值13.17億元,增長36.5%,增速居全省各地市之首。清遠今年新投產的一批機電、鞋業、織造等企業規模較大,有力地拉動當地工業增長,1-9月,全市完成工業增加值22.24億元,增長20.5%。
(七)大企業的貢獻突出。1-9月,全省工業產值500強企業完成總產值7305.87億元,增長30.8%;500強企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50%,而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高達65%,成為穩定和拉動廣東工業經濟發展的決定力量。其中長城國際信息產品(深圳)有限公司、廣州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康佳股份有限公司、偉創力實業(珠海)有限公司、安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廣州寶潔等企業規模大、增速高,對全省工業經濟發展的貢獻突出。
(八)工業經濟運行質量比較理想。1-9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4513.98億元,增長22.1%;實現利潤705.19億元,增長36.6%。產品銷售利潤率4.9%,比上年同期提高0.6個百分點。企業虧損面25.1%,比上年下降1.8個百分點。
石油和天然氣開采、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交通運輸設備制造、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等6大盈利行業共實現利潤497.52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的七成。其中電力行業為第一盈利大戶,實現利潤136.80億元,電子行業緊跟其后,實現利潤128.23億元。石油、汽車行業的利潤增長速度均超過50%。
二、工業經濟運行需要關注的問題
(一)廣東工業企業的市場競爭壓力有增無減。從工業總體的發展態勢看,1-9月,廣東的工業增長速度低于上海(23.9%)、江蘇(22.1%)、浙江(22.2%)和山東(22.0%)等省市。從重點行業的發展看,廣東化學、家電、電子、汽車等行業的相對優勢已經不太明顯。從未來發展趨勢看,今年全國投資熱潮必將在一些領域產生新的產品過剩,市場競爭將變得更加激烈,產業整合勢在必行,產業高度化和高效化成為地區能否保持競爭力的決定因素。
(二)部分工業園區的發展需要提高效率。總體上,廣東工業園區的規劃和發展對促進全省產業結構調整、推進專業鎮建設和農村工業化進程發揮積極的作用。但目前仍存在部分地方工業園區開發一哄而上、缺乏規劃、生產和服務不配套、產業發展定位未能與當地實際相結合等問題,容易造成工業的低水平重復建設和資源利用的低效率。
(三)部分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生產經營問題不容忽視。1-9月,全省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30.78億元,增長35.0%。但另一方面,國有及國有控股虧損工業企業有1017家,虧損面高達43%,虧損企業虧損額38.85億元,同比增加9.1%。如何進一步明確國有企業產權,深化國有企業體制改革,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需進一步關注。
三、全年預計及明年展望
從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商品銷售、投資、進出口、企業景氣指數等情況以及工業生產的季度因素判斷,廣東工業將延續前三季度的發展態勢,預計全年工業增加值增長21%左右。
展望明年,廣東工業仍將保持快速發展態勢。從出口看,廣東今年利用外資勢頭良好,工業經濟的外向型特征繼續加深。在國際經濟形勢穩步向好的情況下,“三資”工業的出口將保持穩定,預計明年工業產品的出口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從投資看,1-9月工業投資增長53%,重點建設項目進展順利,明年將形成新的產能。十項工程中,1-9月,石化已經完成投資62億元,已投產1個項目,開工建設的有4項;廣州本田汽車擴建、風神汽車擴建等5個汽車項目已經全部開工建設,2004年廣州本田和風神都將新增部分產能;電力也完成投資120億元。從今年秋交會和深圳高交會的交易情況看,企業和消費者對經濟有較好的預期。綜合以上各種因素,預計2004年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可望達到15%以上。
注:按《廣東省民營經濟統計試行辦法》規定,民營經濟統計范圍暫定為股份合作制、其他聯營經濟、其他有限責任公司、私營企業和個體經濟。為計算上的方便,民營經濟各總量指標可用相應的全社會總量扣除內資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總量、集體經濟和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總量取得。
——來源:中國統計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