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免费-理论片国产-理论片久久-理论片毛片-日韩午夜-日韩午夜r电影在线观看

  • 全國

前3季度江蘇國民經濟穩定增長 GDP同比增長13.2%

   2003-11-03

76

  今年以來,江蘇省上下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圍繞“兩個率先”目標,著力抓好關鍵措施的落實,努力克服非典和洪澇災害的不利影響,全面推進各項工作,國民經濟運行總體上呈現穩定、快速的高增長態勢,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全省國內生產總值8502.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2%,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大部分經濟指標提速,增幅創近年來最高水平。

  一、前三季度經濟運行的基本特點

  (一)經濟運行總體上呈持續快速增長態勢

  投資與出口拉動作用明顯,工業生產穩定快速增長。前三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為3345.5億元,同比增長22.1%。今年工業的較快增長明顯體現了投資與出口的帶動作用。投資的高速增長,帶來了大量重工產品的市場需求,重工業增速快于輕工業,重工業實現增加值2101.9億元,增長速達到26.3%,比輕工業快9.5個百分點。相關的重工業產品如鋼、工業鍋爐、乙烯、水泥、平板玻璃等的產量均實現快速增長,增幅分別為25.6%、36.2%、87.3%、19.7%和34.1%。外貿出口的大幅增長,帶動了相關行業生產速度的加快。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2863.2億元,同比增長41.4%。光通訊設備、微型電子計算機、集成電路、紗的產量分別比同期增長42.8%、184.9%、56.4%和30.6%。

  工業化與城市化建設加快,固定資產投資需求旺盛。前三季度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451.9億元,同比增長26.2%;國有及其他單位投資2385.8億元,同比增長60.4%。工業化、城市化建設步伐加快,帶來了大量的生產設備和城市基礎建設的投資需求,為固定資產投資的高速增長提供了條件。全省國有及其他投資中工業投資900.3億元,同比增長79.4%,增幅高于去年同期44.9個百分點。工業投入拉動投資增幅9.7個百分點。能源、原材料、機械電子、輕紡等主要工業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69.0%、81.4%、78.7%、和112.2%。城市化進程加快,推動了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業投資的增長。全省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602.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5.7%,城市建設著力增強都市圈綜合功能,以市政建設為主的社會服務業投資353.6億元,同比增長107%,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額518.0億元,同比增長51.8%。

  新的消費熱點逐步形成,商品零售市場穩中趨活。前三季全省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575.4億元,同比增長13.2%,增速比去年同期有所加快。隨著城市居民收入的逐步提高,以汽車、住房、電子通訊、家政服務、非義務教育消費等為代表的新型消費增長較快。實現商品房銷售額為288.5億元,同比增長39.6%,汽車類零售額增長1.43倍、電子通訊器材零售額同比增長67.9%。城市抽樣調查資料顯示,城鎮居民人均教育消費支出和家政服務支出分別為497.8元和15.1元,同比增長16.3和33.1%。隨著居民消費習慣的改變及旅游業的發展,餐飲市場除非典期間外呈現持續較快增長態勢。實現批發零售貿易業、餐飲業零售額分別為2229.5和301.6億元,同比增長12.9%和17.9%,消費品零售市場繼續保持活躍狀況。

  吸收外資力度繼續增強,三外呈現全面增長勢頭。前三季度,全省實現進出口總額為784.3億美元,其中出口402.8億美元,分別增長58.6%、48.6%;新批外商直接投資、外商實際投資額220.5億和112.1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53.6%和72.7%;完成對外承包勞務營業額13.5億美元,同比增長41.7%。外資、外經、外貿均呈較快增長勢頭。穩定的投資環境、優惠的招商措施推動了我省吸收利用外資快速增長,外商實際投資已超過廣東位列全國第一。利用外資規模的擴大,為商品出口的增加提供了條件,外商投資企業已成為我省進出口業務的主體,完成進出口總額及其中出口額分別為583.4億美元和272.6億美元,增長68.3%和62.3%,占到全省70%左右。

  農村經濟運行總體良好,秋熟作物因災全面減產。前三季度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82.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2.2%。夏熟作物油增糧減,夏糧總產量729.29萬噸,下降3.8%,油菜籽總產145.74萬噸,增長11.4%,僅比歷史最高水平略低。畜牧業生產止跌回升,漁業生產小幅增長。前三季度生豬累計出欄2248.2萬頭左右,比去年同期增長1.4%,家禽41050.5萬只,增長0.8%,水產品總產量預計為210.0萬噸左右,比上年同期增長2.4%。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明顯,新技術新產品推廣速度加快。國標三級以上的優質水稻種植面積達到1200萬畝,占全省水稻種植面積的40%以上。全省餅干用優質弱筋、面包用強筋、優質蒸煮類中筋小麥面積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61.5%、2.8%和32.9%。一批成熟、高效益、低成本的生產技術得到推廣,并加快了一批無公害優質化生產適用技術的熟化與應用;鄉鎮企業發展速度和效益顯著提高,經過數年結構調整、體制改革和技改投入,鄉鎮企業“二次創業”的成效逐步顯現,對農民收入的增長作用有所增強。

  入夏以后的洪澇災害,對我省農業影響較大,全省半數以上的農作物受災,在田農作物中糧食作物受災面達54%,棉花作物受災面為79%。蘇北近六分之一的面積絕收。預計全省秋糧總產為1806萬噸左右,比上年減少342萬噸,下降16%;棉花總產預計為28萬噸左右,同比下降22.8%。

  (二)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高

  財政收入保持較快增長。前三季度,全省完成財政總收入1405.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3.1%。其中地方財政收807.9億元,同比增長26.5%。財政收入高于GDP增長約10個百分點。全省實現增值稅133.4億元、營業稅148.0億元、企業所得稅68.7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7.8%、37.4%、30.5%。

  工業產銷率及利稅在高位穩步上升。今年以來,企業經濟效益提高,呈現利稅增長快于生產、利潤增長快于利稅的良好格局。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1170.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2.0%。創造利稅總額899.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9.5%,比增加值增幅高8.4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470.7億元,同比增長41.8%,比利稅增幅高12.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41.4%,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2.8個百分點,并呈現逐月攀升態勢,七項經濟指標與去年同期相比全面增長。累計實現工業產銷率97.4%,產銷銜接穩中趨好。

  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改善。從出口商品結構看,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保持較高增長。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分別為245.0億和145.3億美元,同比增長67.7%和76.5%,在全省出口總額中所比重達到60.8%和36.1%,分別比去年同期提高7.0個和5.9個百分點。反映我省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進一步上升,體現了我省工業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

  城鎮居民收入增速提高。今年以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從3月份起呈逐月提高態勢,前三季度為7029.7元,同比增幅達到12.5%。城鎮居民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各市提高工資以及經營性收入較快增長。城鎮居民人均經營凈收入484.3元,同比增長113.8%,拉動可支配收入增長4個百分點;今年以來各地制定了一系列鼓勵和促進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全省個體私營經濟有了良好的發展。抽樣調查資料顯示,平均每個家庭從事個體經營的人數為0.14人,比去年同期增加0.04人,每個個體經營者經營凈收入為10239元,比去年提高了3578元,幅度達53.7%。

  農民收入增幅回落局面初步扭轉。前三季度農民現金收入為3029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0%,增幅比去年同期的6.8%提高0.2個百分點。上半年,由于非典影響,外出務工人員大量返回,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增幅同比有所回落。但隨著"非典"對農民外出務工不利影響逐步消除,勞動力轉移力度不斷加大,據省農調隊抽樣調查,截止8月31日全省農村勞動力共轉移人數為1340萬,占農村勞動力總量的二分之一,比上年底增加70萬,其中勞務輸出增加65萬人。加上鄉鎮企業發展速度和效益顯著提高等因素作用,農民收入上半年增幅回落的不利局面初步得到扭轉。

  物價水平小幅上升。前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0.4,前七個月均在100-100.4之間窄幅波動。8、9月份雖受鮮菜、豬肉等鮮活農產品的價格上漲推動,同比上升1.0%和1.2%,漲幅有所回升,但總體上仍較平穩。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為102.0。

  (三)經濟結構調整步伐進一步加快

  個私經濟總量擴大層次提升。至8月底,全省私營企業已發展到32.9萬戶,注冊資本為3313.3億元,比去年底增加4.3萬戶和962.5億元。1-8月,上繳稅收135億元,同比上升41.4%,占全省稅收總額的比重達到18.8%;個私經濟規模擴大,對擴大就業起到重要作用。城鎮就業人口中,私營個體企業占到40.5%,比上年末提高3.6個百分點。在規模擴大的同時,層次也得到提升。私營企業戶均注冊資本達到100.7萬元,比去年底增加24.8萬元。6月底,全省注冊資本在500-1000萬元的私營企業5886戶,較上年末增加1406戶,全省私營企業集團已達247戶,較上年末增加100戶。

  國有企業改革向縱深發展。今年以來,我省各地加快了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結構調整,至8月底,國有企業改制面達到92.6%;實現重大企業改制和資產重組項目70多項。隨著改制工作向縱深發展,一些大企業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得到明顯提高。南京熊貓集團進一步推進完善產權制度的改革,繼續擴大改制面,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大幅度增長,出口創匯增勢強勁。南鋼按照南京市改革的總體要求,完成清產核資、房屋產權證重新登記等工作,實現了企業的整體改制。江動、蘇鋼等大型企業集團也完成改制和重組,進一步推動了我省所有制結構的優化。

  支柱產業作用開始得到顯現。今年以來,我省電子、汽車等行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提升。1-8月,我省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508.8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9.2%,已超過紡織業,列工業39個行業大類之首,拉動全省工業增長14個百分點,成為對全省工業增長拉動作用最強、貢獻份額最高的第一大行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醫藥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也呈快速增長,1-8月份實現產品銷售收入分別為732.1、193.4、1078.7億元,同比增長50%、29%和31%。轎車產量達到5.8萬輛,同比增長3.22倍。

  投資主體結構初步改善。經濟的穩定發展、市場需求的擴大,各類投資主體擴大投資的內在驅動力明顯增強。民資逐步激活、外資不斷進入,成為我省投資資金的重要來源,多元投資結構初步形成。前三季度全省私營個體經濟實現固定投資額635.1億元,同比增長24.5%,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到18.3%;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大,固定資產投資中利用外資267.1億元,增長42.5%。投資的增加,推動了私營工業、外商港澳臺投資企業生產的快速增長。實現增加值分別增長25.9%和28.9%,明顯快于全省平均水平。投資主體自我積累能力和在資本市場上的融資能力不斷增強,自籌資金增長58.3%,在國有及其他經濟中,全省共籌措建設資金2791.7億元,同比增長69.9%,有效地支撐了投資的高速運行。

  二、今年經濟運行中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

  今年以來經濟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和苗頭,值得引起重視:

  (一)農業和農民增收形勢不容樂觀。今年以來,雖然農村經濟總體態勢良好,農業產業結構得到逐步調整。但同時糧食面積不斷減少應引起重視。今年我省糧食總播種面積為6989.20萬畝,比去年減少334.67萬畝,下降4.6%,為建國以來最低點。小麥種植面積為2430.67萬畝,是1981年以來播種面積最少的一年;水稻面積2761萬畝,為1963年以來種植面積最少的一年。據調查測算,目前我省小麥全年需求量合計在750萬噸左右,而全省小麥產量已連續二年低于700萬噸,存在一定的缺口,需從外省調進。我省小麥的種植面積已低于2500萬畝的種植底線,必須適度穩定小麥生產、防止出現產需失衡。

  今年依靠傳統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的空間已十分有限。盡管農民收入增幅回落的勢頭得到初步扭轉,但主要靠農民轉移務工收入,且增幅離實現全面小康建設目標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加上入夏后我省淮河流域及里下河地區又遭遇了嚴重的洪澇災害,農田大面積受淹,水產養殖也嚴重受災,因災直接經濟損失近百億元。因此,對農民增收、尤其是純農戶的增收狀況不能過高估計。

  (二)工業經濟增長中的制約因素依然較大。一是電力供求存在較大的市場缺口。前三季度全省工業用電量為868.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2.7%。由于對電力的需求迅速上升,電力平衡缺口較大。二是今年以來鋼材等原材料價格呈高位運行態勢,價格一直處于高位,鋼材價格從年初的每噸2200多元,上漲到3000多元,棉花一、二季度分別上漲30%、16.2%左右,成為生產進一步上升的制約因素,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影響到企業的效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企業虧損額出現了增長苗頭。1-8月累計虧損企業虧損額為59.1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0%。三是企業兩項資金占用仍較高。8月末,我省規模以上工業應收帳款達2192.86億元,同比增長21.2%,產成品為888.98億元,同比增長17.6%,增幅較6月末分別提高1.3個和1.8個百分點。

  (三)城鎮居民收入差距繼續拉開。今年以來,城鎮居民收入貧富不平衡性繼續擴大,高收入戶的收入增長大大超過了低收入戶。抽樣調查資料顯示:60%家庭的收入水平、80%家庭的收入增長幅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收入家庭的收入增幅比低收入家庭高28.2個百分點,高低收入居民組收入之比由去年同期的1:12.9擴大到1:17.1,表明差距仍在繼續拉開。

  部分地區收入增長的基礎不穩,大部分居民收入并未有較大提高。城鎮居民收入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是工薪收入,90%以上的城市居民收入增長來源于工薪。今年以來蘇南由于出臺增資政策,使得可支配收入保持較快增長態勢。而蘇中、蘇北的可支配收入今年以來雖然逐步提高,但他們的增長點不在工薪收入,這些市的絕大部分城市居民的收入并未真正得到提高。

  (四)部分原材料、商品、服務價格上升應引起關注。盡管今年以來價格總水平呈現小幅上升的態勢,但部分原材料、產品的價格上升幅較大應引起關注。今年以來生產資料價格總指數為106.1。冶金工業價格上漲7.3%,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上漲15.2%;焦業價格上漲29.5%;石油開采業價格上升35.5%,石油加工價格上升16.9%。

  部分農產品尤其是糧食、棉花供應趨緊價格上漲。據省農調隊調查,秋糧價格升幅為10%左右,油菜籽價格上漲30%左右,棉花價格一季度上漲30%、二季度上漲16.2%。加上自然災害影響,有可能導致農產品價格的全面上漲。

  商品房、部分公益產品及服務價格繼續上升。今年以來商品房價繼續上漲,我省商品房平均售價為2110.3元/平方米,同比上漲210.1元,增長11.1%。過高的房價抑制了普通消費者的消費。教育費用上漲6.1%,自來水價格上漲13.4%,液化氣價格上漲18.2%,公園門票價格上漲18.6%;教育、水、氣等消費具有一定的剛性,其價格的上升,勢必影響到收入水平較低居民的其他生活消費。

  (五)銀行信貸結構應進一步改善。今年以來,金融機構貸款投放量較大。新增本外幣貸款一季度月均為336億元,二季度月均為348億元。但貸款投向過度集中的問題較突出。1-8月,全省新增貸款前100戶企業增加本外幣貸款722億元,占全省貸款增加額的27.7%;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四市增加本外幣貸款2051億元,占全省貸款增加額的78.7%。隨著各商業銀行分支行授信權限的擴大,對單一行業和客戶、特別是對某些熱點行業、企業、項目的授信規模越來越大,導致銀行之間出現了過度競爭現象,既減少了收益,又增加了風險。同時也降低了信貸資金的使用效率。而另一方面,大量中小企業仍缺乏信貸資金的支持。

  (六)經濟發展中的區域協調性有待進一步完善。今年以來我省各地區經濟發展總體上均呈現較快的發展勢頭,但地區結構上的不平衡性依然較大并有不斷擴大趨勢。

  從實現工業增加值情況看,今年以來蘇南占到全省的70.1%,而蘇中、蘇北僅占全省的15.9%和14.0%。增長幅度也是蘇南快于蘇中、蘇北,分別是22.9%、19.5%和20.6%,表明差距還在進一步擴大;國有及其他投資中,蘇南增長79.3%,南蘇中、蘇北僅分別增長42.6%和32.1%,蘇州、無錫、南京三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占到全省56.5%以上,占全省新增量的66%。

  從其他主要指標情況看,也存在著差距進一步擴大的跡象。前三季度蘇南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占到全省58%,增速達到14.3%,而蘇中、蘇北僅分別占19.7%和22.1%,增速分別為12.1%和11.6%;蘇南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全省平均水平1226元,增速達到13.8%,高于全省增長速度1.3個百分點,而蘇中、蘇北分別比全省低273元和778元,增速為10.2%和10.6%,差距較大,并有擴大勢頭。上述銀行發放的貸款情況以及商品出口情況更是如此。

  (七)勞動力就業面臨較大壓力。非典影響期間,第三產業等多數勞動密集型行業受損,相當多的企業關門停業或裁減用人,直接影響了今年就業和再就業。上半年,我省城鎮登記失業率仍達4.2%,要實現全年4.5%的調控目標難度較大。今年城鎮新增未能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新增就業轉失業、大中專畢業生以及轉業和退伍人員數量較大,全省就業再就業矛盾更加尖銳。就業狀況直接關系到居民的收入水平,對消費需求存在著較大的影響。

  三、全年經濟形勢判斷與政策建議

  預計第四季度工業、消費增長速度將保持穩定,投資、出口、利用外資、農業增速比前三季度有所回落,但仍將保持較高增幅。綜合各方面情況判斷,預計全年經濟總量增速將達到13%左右。

  為確保全年目標的實現,并保證我省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應根據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調整思路,創新方式,加快推進兩個“率先”進程。

  (一)積極采取措施降低災害的對農業的損失。今年的農業生產受災害影響,減產已成必然。針對這一情況,為災后盡快恢復生產,有關部門應積極向農民提供形式多樣的技術服務和物質幫助,為各地積極抗災自救和農業生產的恢復創造良好的條件,為農民增收提供保障。盡管農業在我省經濟總量中所占的比重已不大,但農業涉及的面卻仍很大、尤其是廣大的蘇北地區,農業仍是農民的重要收入來源。因此,必須針對當前農業中存在的問題,從農業發展的長遠考慮,加強對農業的服務和農業生產條件的改善,為今后農業的持續發展打好基礎。

  (二)切實解決當前工業生產中存在的制約因素。電力供應缺口和原材料價格上漲,是制約當前工業生產的兩個主要因素。針對電力缺口大與用電需求不斷上升的矛盾,積極組織電力資源的組織,同時加快過江輸電網的建設,促進使省電力供需的有效調配。由于原村料價格的上漲,導致企業成本上升較快,而企業產品的價格上升低于成本的上升,勢必對企業的經濟效益產生較大影響,因此積極組織原材料供應,提高企業技術含量,降低投入成本,保證企業的效益與生產的質持續增長。

  (三)繼續堅持擴大內需政策。繼續加大投資力度,積極培育消費熱點,根據加快推進沿江開發戰略,規劃建設一批對沿江開發具有重大影響的基礎設施項目,加快重大項目的建設進度,調整投資結構,同時進一步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降低企業進入市場的門檻,推出一批建設項目向社會資本開放,鼓勵和吸引社會投資的廣泛參與,激活民間資本。在擴大消費上,要根據市場需求和消費方式的新變化,及時疏導和引導人們的消費心理,完善消費政策,加快培育住房、汽車、信息等新的消費熱點,提高消費層次,保持消費對經濟的有力拉動。

  (四)保持開放型經濟快速發展的勢頭。開放型經濟是江蘇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必須抓住國際資本和產業看好長三角地區的契機,調整招商引資政策,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優化投資環境,增強外商的投資信心,吸引外資企業增資擴股。重點吸引歐美、日韓和臺灣地區的產業和資本向我省轉移。應千方百計擴大出口,加大國際市場的開拓力度,針對受非典滯后影響,近幾個月出口增幅比年初有所回落的情況,應進一步運用出口退稅政策,完善出口退稅機制,以減輕出口企業的壓力,降低出口成本,調動出口企業的積極性,保持外貿出口的快速增長。

  (五)加大促進服務業發展的力度。江蘇是經濟較為發達的省份,但三次產業結構與沿海省份比仍有一定差距,同時,隨著工業化水平的提高,對服務業的需求也將越來越高,同時,服務業對外開放的時間表也越來越近。為在新一輪競爭中爭得先機,必須加快建立能夠參與國際產業水平分工的面向國際的市場營銷體系和與國際慣例接軌的生產服務體系等、金融保險體系以及居民生活服務體系。針對不同地區差距較大、工業化程度不同的特征,對處于工業化發展不同階段的地區,制訂服務業發展的不同策略,實行分類指導,促進江蘇向服務業大省邁進。

  (六)進一步深化所有制改革。大力推進國有企業的改革,推進國有企業規范的股份制改造,通過規范上市、改制重組、中外合資和吸引社會投資等增形式,形成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同時更重要的是要推動企業市場化運作機制的形成,增強企業經營的活力。認真落實促進私營個體經濟發展的和項政策,營造有利于私營個體公平競爭、健康發展的環境,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有、集體企業的改組、改制,保持今年以來民營經濟快速發展的勢頭。

  (七)轉變政府職能,堅持市場化取向改革。認真總結吸收非典防治工作中政府的強大應變力和社會動員力作用發揮的經驗,從制度和機制層面尋找解決問題的出路和方法,形成長效的工作機制。從發展經濟的角度,科學制訂對各級的考核目標體系,而不局限于GDP等少數指標。切實推進管理體制創新和工作方式的轉變,把政府工作重點轉到經濟調節、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致力于改善投資環境,包括環境衛生、城市建設等硬環境,以及行政效率、政府信譽、信息披露機制等軟環境的改善。
                   (江蘇省統計局)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說明  |  隱私政策  |  免責聲明  |  網站地圖  |   |  工信部粵ICP備05102027號

粵公網安備 44040202001354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视频一区国产精品 | 两个人看的www中文字幕 | 特黄特级毛片免费视 | 黄色樱桃试色免费 |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亚洲欧美 |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色噜噜狠狠狠色综合久 | 国产亚洲综合一区 柠檬导航 |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 | 英国一级黄色片 | 日本黄色免费在线 | 欧美xxxwww| 色噜噜狠狠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人成绝费网站色ww | 91成年人免费视频 | 国产乱理伦片在线看 | 亚洲国产模特在线播放 | 日本a中文字幕 | 97人洗澡人人澡人人爽 | 日韩中文字幕精品免费一区 | 亚洲 另类色区 欧美日韩 | 欧美福利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欧美精品人爱c欧美精品 | 亚洲男女一区二区三区出奶水了 | 亚洲综合久久综合激情久久 | 久青草视频在线观看 | 特级a毛片 | 波多野结衣午夜 | 91精品观看91久久久久久 | 亚洲人成在线中文字幕 | 麻豆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 | 日皮在线观看 | 国产一二三四区在线观看 | 久久狠狠 | 日韩欧美理论片 |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 | 国产精品japanese人妖 | 国产日韩欧美第一页 | 毛片免费视频网站 | 嘿嘿嘿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