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北京市經濟快速增長,工業生產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的上升態勢,高新技術產業生產基本得到恢復;消費需求活躍,市場價格出現明顯回升;進出口貿易和海外旅游較快增長;財政金融形勢穩定,居民收入和消費繼續提高。
1、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初步測算,1—2月,北京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9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12.1%。全市國內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7.5億元,同比增長6%;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48.4億元,增長14.1%;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40.7億元,增長11%。
2、工業生產較快增長。2月份,北京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60.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月增長17.7%。1—2月,工業累計實現增加值127.1億元,同比增長14.3%,增幅同比提高13.4個百分點。全市工業產銷率為97.3%,比上年同期提高1個百分點。
高新技術產業顯著回升。1—2月,北京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工業增加值42.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2.6%,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以上。
工業出口增勢良好。1—2月份,北京市工業完成出口交貨值48.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5.3%,其中當月增長37.6%。
經濟效益與生產保持同步增長。1月份,北京市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33.7%,同比提高23.1個百分點;實現利潤7.4億元,增長1.1倍。盈利企業盈利額14.1億元,增長27.6%。虧損企業虧損額6.8億元,下降11%。
3、主要農副產品生產基本穩定。1—2月,北京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7.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8%。主要農副產品中,蔬菜產量受氣候影響僅增長1.3%,牛奶、肉類、鮮蛋和生豬出欄分別增長21.1%、9.6%、4.5%和3.5%。
4、固定資產投資起步較低。1—2月,北京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7.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7%,增幅同比下降28.3個百分點。其中,中央投資9.7億元,同比下降7.6%;地方投資87.5億元,增長5.2%。
商品房銷售勢頭強勁。1—2月,北京市銷售商品房92.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3倍;實現銷售額52.9億元,增長1.4倍。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均增長1.1倍。
基建投資快速增長,更改投入力度加大。1—2月,北京市基建投資19.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5.5%;更改投資8億元,增速改變去年下降趨勢,增長31.1%。其中,工業完成投資6.8億元,增長2.1倍。
5、消費品市場購銷活躍。2月份,北京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59.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1%。1—2月,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22.9億元,同比增長24.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6.3%。其中用類商品實現零售額179.6億元,增長35.8%。機電產品及設備類增長1.8倍,建筑及裝潢材料類,通訊器材類增長80%以上。銷售汽車39425輛,同比增長18%。
6、進出口貿易高速增長,海外旅游市場紅火。據海關統計,1月份,北京市地方企業進出口總值13.6億美元,同比增長39.5%。其中進口8.4億美元,增長47.6%;出口5.2億美元,增長28.3%。其中,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46.6%,機電產品出口增長37.1%。1—2月,北京市共接待海外來京游客32.5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9.6%。其中外國人27.2萬人次,同比增長13.6%。
7、財政收入保持較快增長。1—2月,北京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21億元,同比增長24.9%。四大稅種中,增值稅15.1億元,增長4.5%;其他三個稅種增幅較高,營業稅收入55.3億元,增長20.9%;企業所得稅24.4億元,增長16.9%;個人所得稅11.4億元,增長31.7%。
8、金融形勢穩定。2月末,北京市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15416.8億元,比年初增加24.3億元。其中儲蓄存款余額4591.9億元,比年初增加202.2億元,同比少增9.2億元;2月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9330.3億元,比年初增加118.8億元。
9、市場價格明顯回升。1—2月,北京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0.8%,比上年同期提高3.2個百分點。從居民消費價格八大類指數看,價格上升的有四類,主要與氣候、假日消費和民用水價上調有關,食品類、居住類、煙酒及用品類、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共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上升1.63個百分點。
1—2月,北京市工業原材料、燃料及動力購進價格指數為102.1%,比上年同期提高4.9個百分點。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為103.7%,提高11.1個百分點。影響價格上升的主要是原油、化學原料、化學制品價格上漲以及鋼材市場價格回升。
10、城鎮居民收入與消費支出快速增長。1—2月,北京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1.3元,同比增長14.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3.3%。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018.5元,增長21.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0.2%。其中,交通通訊支出增長2.2倍,娛樂教育文化服務類支出增長1.4倍,服務性消費支出增長31.3%。
據《經濟日報》
1、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初步測算,1—2月,北京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9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12.1%。全市國內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7.5億元,同比增長6%;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48.4億元,增長14.1%;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40.7億元,增長11%。
2、工業生產較快增長。2月份,北京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60.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月增長17.7%。1—2月,工業累計實現增加值127.1億元,同比增長14.3%,增幅同比提高13.4個百分點。全市工業產銷率為97.3%,比上年同期提高1個百分點。
高新技術產業顯著回升。1—2月,北京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工業增加值42.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2.6%,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以上。
工業出口增勢良好。1—2月份,北京市工業完成出口交貨值48.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5.3%,其中當月增長37.6%。
經濟效益與生產保持同步增長。1月份,北京市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33.7%,同比提高23.1個百分點;實現利潤7.4億元,增長1.1倍。盈利企業盈利額14.1億元,增長27.6%。虧損企業虧損額6.8億元,下降11%。
3、主要農副產品生產基本穩定。1—2月,北京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7.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8%。主要農副產品中,蔬菜產量受氣候影響僅增長1.3%,牛奶、肉類、鮮蛋和生豬出欄分別增長21.1%、9.6%、4.5%和3.5%。
4、固定資產投資起步較低。1—2月,北京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7.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7%,增幅同比下降28.3個百分點。其中,中央投資9.7億元,同比下降7.6%;地方投資87.5億元,增長5.2%。
商品房銷售勢頭強勁。1—2月,北京市銷售商品房92.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3倍;實現銷售額52.9億元,增長1.4倍。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均增長1.1倍。
基建投資快速增長,更改投入力度加大。1—2月,北京市基建投資19.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5.5%;更改投資8億元,增速改變去年下降趨勢,增長31.1%。其中,工業完成投資6.8億元,增長2.1倍。
5、消費品市場購銷活躍。2月份,北京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59.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1%。1—2月,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22.9億元,同比增長24.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6.3%。其中用類商品實現零售額179.6億元,增長35.8%。機電產品及設備類增長1.8倍,建筑及裝潢材料類,通訊器材類增長80%以上。銷售汽車39425輛,同比增長18%。
6、進出口貿易高速增長,海外旅游市場紅火。據海關統計,1月份,北京市地方企業進出口總值13.6億美元,同比增長39.5%。其中進口8.4億美元,增長47.6%;出口5.2億美元,增長28.3%。其中,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46.6%,機電產品出口增長37.1%。1—2月,北京市共接待海外來京游客32.5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9.6%。其中外國人27.2萬人次,同比增長13.6%。
7、財政收入保持較快增長。1—2月,北京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21億元,同比增長24.9%。四大稅種中,增值稅15.1億元,增長4.5%;其他三個稅種增幅較高,營業稅收入55.3億元,增長20.9%;企業所得稅24.4億元,增長16.9%;個人所得稅11.4億元,增長31.7%。
8、金融形勢穩定。2月末,北京市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15416.8億元,比年初增加24.3億元。其中儲蓄存款余額4591.9億元,比年初增加202.2億元,同比少增9.2億元;2月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9330.3億元,比年初增加118.8億元。
9、市場價格明顯回升。1—2月,北京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0.8%,比上年同期提高3.2個百分點。從居民消費價格八大類指數看,價格上升的有四類,主要與氣候、假日消費和民用水價上調有關,食品類、居住類、煙酒及用品類、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共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上升1.63個百分點。
1—2月,北京市工業原材料、燃料及動力購進價格指數為102.1%,比上年同期提高4.9個百分點。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為103.7%,提高11.1個百分點。影響價格上升的主要是原油、化學原料、化學制品價格上漲以及鋼材市場價格回升。
10、城鎮居民收入與消費支出快速增長。1—2月,北京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1.3元,同比增長14.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3.3%。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018.5元,增長21.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0.2%。其中,交通通訊支出增長2.2倍,娛樂教育文化服務類支出增長1.4倍,服務性消費支出增長31.3%。
據《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