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生產總值(GDP)在全國30個省市中(未包括西藏)居第15位,增速居第4位。上半年,全國實現GDP為5877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7%。北京市實現GDP為1910.3億元,占全國的3.3%,比去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增速為15.4%,高于全國5.7個百分點。在全國30個省市中,北京GDP總量居第15位。GDP總量居前3位的仍是廣東(6959.7億元)、山東(6899.6億元)和江蘇(6756.8億元)。從GDP增速來看,北京居第4位,增速居前3位的地區分別為內蒙古(18.7%)、天津(15.9%)和浙江(15.5%)。京津滬渝四個直轄市中,北京GDP總量及增速均排在第2位。上海、天津和重慶的GDP總量分別為3417.8億元、1334.1億元和1154.8億元;增速分別為14.8%、15.9%和12.4%。
工業增加值增速在全國居第17位。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2468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7%。北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576.1億元,增長22.5%,增幅比全國高4.8個百分點,在全國排在第17位,比去年同期上升了9位。工業增速居前3位的地區依次為內蒙古(39.2%)、山東(26.5%)和安徽(26.5%)。在四個直轄市中,北京工業增加值的總量及增速均排在第3位。天津、上海和重慶的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26%、24.2%和22.2%。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全國居第28位。上半年,全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集體和個人投資)21844億元,增長31%。北京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72.3億元,占全國的3.5%;增長18.2%,增幅低于全國12.8個百分點,在全國居第28位。投資增長最快的地區為內蒙古(68.2%)和河南(43.9%)。在四個直轄市中,北京的投資增速最低,重慶、天津和上海的投資增速分別為38.8%、28.9%和27.4%。
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在全國居第3位。上半年,全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249億元,增長12.8%;北京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為1067.4億元,增長19.3%,增速在全國居第3位(去年同期居首位),高于全國6.5個百分點;增速排在前2位的分別是山西(20.5%)和內蒙古(19.4%)。在四個直轄中,北京的增速居首位,天津、重慶和上海分別為16.1%、13%和12.2%。
出口總值增速在全國居第27位。上半年,全國海關出口總值2581億美元,增長35.7%。北京地區出口總值87.6億美元,占全國的3.4%;增長12.1%,增幅低于全國23.6個百分點,在全國居第27位。出口總值排在前3位的分別是廣東(828.7億美元)、江蘇(375.8億美元)和上海(337.4億美元);增速排在前3位的分別是青海(71.5%)、新疆(66.1%)和山西(62.9%)。在四個直轄市中,出口總量上海居首位,北京排第3位;出口增速上海、天津和重慶分別為54.5%、44.8%和29.9%,北京居末位。
地方財政收入(均為一般預算收入)在全國居第6位,增幅居第14位。上半年,全國完成財政收入5897.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3.1%;北京完成地方財政收入378.5億元,增長25.3%,占全國財政收入的比重為6.4%。北京地方財政收入規模在全國居第6位,位次與去年同期相同;排名第1的是廣東(709億元),居第2、3位的分別是上海(595.1億元)和江蘇(509.7億元)。從地方財政收入增幅的排名看,北京由去年同期的第16位上升到第14位,居前3位的分別是山西(44%),河南(41.5%)和內蒙古(38.8%)。在四個直轄市中,北京財政收入總量居第2位,上海居首位;上海、重慶和天津的增速分別為29.6%、27.4%和19%。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在全國居末位。上半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3.6%,北京為99.9%,低于全國3.7個百分點,在全國的位次由去年同期的第17位降到末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最高的地區是河南,為105.6%,其次是安徽(105.2%)和云南(104.9%)。在四個直轄市中,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最高的是重慶,為101.9%,上海和天津次之,均為101.8%。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國居第2位,增速居第20位。上半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815元,增長8.7%。北京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836.4元,在30個省市中居第2位,比第1位的上海低676.6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3%,增幅高于全國2.6個百分點,在全國居第20位,增速排前3位的地區分別是內蒙古(19.3%)、重慶(16.5%)和云南(15.7%)。在四個直轄市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最快的是重慶(16.5%),上海和天津分別增長14.9%和10.2%。
--來源:北京統計信息網
工業增加值增速在全國居第17位。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2468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7%。北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576.1億元,增長22.5%,增幅比全國高4.8個百分點,在全國排在第17位,比去年同期上升了9位。工業增速居前3位的地區依次為內蒙古(39.2%)、山東(26.5%)和安徽(26.5%)。在四個直轄市中,北京工業增加值的總量及增速均排在第3位。天津、上海和重慶的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26%、24.2%和22.2%。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全國居第28位。上半年,全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集體和個人投資)21844億元,增長31%。北京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72.3億元,占全國的3.5%;增長18.2%,增幅低于全國12.8個百分點,在全國居第28位。投資增長最快的地區為內蒙古(68.2%)和河南(43.9%)。在四個直轄市中,北京的投資增速最低,重慶、天津和上海的投資增速分別為38.8%、28.9%和27.4%。
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在全國居第3位。上半年,全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249億元,增長12.8%;北京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為1067.4億元,增長19.3%,增速在全國居第3位(去年同期居首位),高于全國6.5個百分點;增速排在前2位的分別是山西(20.5%)和內蒙古(19.4%)。在四個直轄中,北京的增速居首位,天津、重慶和上海分別為16.1%、13%和12.2%。
出口總值增速在全國居第27位。上半年,全國海關出口總值2581億美元,增長35.7%。北京地區出口總值87.6億美元,占全國的3.4%;增長12.1%,增幅低于全國23.6個百分點,在全國居第27位。出口總值排在前3位的分別是廣東(828.7億美元)、江蘇(375.8億美元)和上海(337.4億美元);增速排在前3位的分別是青海(71.5%)、新疆(66.1%)和山西(62.9%)。在四個直轄市中,出口總量上海居首位,北京排第3位;出口增速上海、天津和重慶分別為54.5%、44.8%和29.9%,北京居末位。
地方財政收入(均為一般預算收入)在全國居第6位,增幅居第14位。上半年,全國完成財政收入5897.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3.1%;北京完成地方財政收入378.5億元,增長25.3%,占全國財政收入的比重為6.4%。北京地方財政收入規模在全國居第6位,位次與去年同期相同;排名第1的是廣東(709億元),居第2、3位的分別是上海(595.1億元)和江蘇(509.7億元)。從地方財政收入增幅的排名看,北京由去年同期的第16位上升到第14位,居前3位的分別是山西(44%),河南(41.5%)和內蒙古(38.8%)。在四個直轄市中,北京財政收入總量居第2位,上海居首位;上海、重慶和天津的增速分別為29.6%、27.4%和19%。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在全國居末位。上半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3.6%,北京為99.9%,低于全國3.7個百分點,在全國的位次由去年同期的第17位降到末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最高的地區是河南,為105.6%,其次是安徽(105.2%)和云南(104.9%)。在四個直轄市中,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最高的是重慶,為101.9%,上海和天津次之,均為101.8%。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國居第2位,增速居第20位。上半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815元,增長8.7%。北京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836.4元,在30個省市中居第2位,比第1位的上海低676.6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3%,增幅高于全國2.6個百分點,在全國居第20位,增速排前3位的地區分別是內蒙古(19.3%)、重慶(16.5%)和云南(15.7%)。在四個直轄市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最快的是重慶(16.5%),上海和天津分別增長14.9%和10.2%。
--來源:北京統計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