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國際國內有利于我國經濟保持快速增長的因素較多,繼續保持適度擴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國民經濟有可能保持8%的增長速度。
世界經濟緩慢復蘇國際環境有所改善
目前,世界政治經濟環境有所好轉。伊拉克戰爭后,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逐步恢復,國際金融市場穩中趨升,石油等初級產品價格下跌。為加快世界經濟增長、防止全球性通貨緊縮,主要發達國家普遍采取財政和貨幣雙擴張政策,徘徊了兩年多的世界經濟有望出現較快的復蘇態勢。
世界經濟復蘇加快,將使我國經濟發展的國際環境有所改善,但同時也要看到這種利好因素仍比較有限。
首先,世界經濟復蘇,將帶動世界貿易出現恢復性增長,國際市場對我國產品需求增加,我國出口也會相應增長。
其次,世界經濟好轉、全球資本流動加快,我國可利用的外資資源就會明顯增加,隨著我國吸引外資的環境不斷改善,外資流入將繼續快速增長。但當前,我國利用外資以海外直接投資為主,并購投資的比例不到10%,證券投資幾乎空白。而世界資本流動,主要體現在證券投資和跨國兼并上。世界經濟好轉帶動全球資本流動加快,對我國利用外資沒有太大的正面影響,我在全球資本流動增量中的份額難以提高。
再次,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隨著我國經濟和對外貿易的快速增長,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擴大。國際社會將不斷要求我國承擔更多更大的國際責任,以解決世界貿易發展不平衡問題,針對我國的貿易壁壘可能增加,要求我國改變匯率體制的壓力有可能增大。
下半年的經濟運行將呈現出四大走勢
盡管國際經濟環境改善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利好因素有限,但國內目前消費結構升級拉動支柱產業增長的態勢基本確立,投資內在動力機制基本形成,已經為下半年及明年的經濟增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預計經濟運行將呈現四大趨勢。
?。ㄒ唬╊A計下半年消費需求恢復平穩增長,全年增速將低于去年。非典過后,人們的生活習慣發生了一些變化,醫療衛生、清潔、健身商品的消費持續增加。但非典使城鄉居民收入增速減緩,不利于消費增長,非典期間汽車、通訊器材提前消費會壓縮下半年消費的空間,汽車、通訊器材等消費增速會放慢。
預計三季度消費品零售額增長8.5%,四季度消費品零售額增長8.3%,全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38400億元,同比增長8.1%,增幅比2002年降低0.7個百分點。
?。ǘ╊A計下半年投資增速略有回落,全年增速將高于去年。今年下半年,投資會有所回落,但仍處于快速增長的區間。從減緩投資增長的因素看,一是利用外資增速會減慢,下半年外資流入增幅將處于停滯狀態,全年實際利用外資總額預計為570億—600億美元;二是今年6月13日央行公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房地產信貸業務管理的通知》規范商業銀行對房地產業的貸款,會抑制房地產投資過熱的現象。三是民間投資啟動進程再次受挫,旅游、餐飲、零售等行業中絕大部分是集體和個人投資,這部分企業規模小、實力弱、抗風險能力差,一旦經營環境惡化,就會因資金鏈緊張或中斷而出現經營滑坡甚至倒閉。四是消費需求對投資拉動作用減慢,非典導致今年消費需求增速低于去年,無疑會延緩消費與投資之間良性循環的形成,使消費拉動投資增長變得困難。
綜合判斷,預計今年下半年國有及其他投資增長20%,比1—5月份低11個百分點。全年國有及其他投資增長23%,比上年提高5.5個百分點。
(三)預計下半年出口增速減緩,全年增速將低于去年。非典疫情對我國出口的負面沖擊將在下半年特別是三季度顯現。從不同行業看,旅游服務貿易受到沖擊最大,交通運輸、零售、酒店和餐飲等也因客流大幅度下降而普遍減少運行,農產品、紡織、輕工、工藝和玩具等直接面對消費者的商品影響也較大。
但作為我國對外貿易重要組成部分的加工貿易受損失不大。由于人民幣基本盯住美元,今年美元貶值,人民幣也相應貶值,我出口產品價格競爭優勢明顯提高,特別是價格需求彈性較大的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我國出口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國內經濟增長將帶動先進技術設備和短缺能源、原材料進口的增加,關稅下調和商品進口配額擴大,對進口的促進作用日趨明顯,進口將保持較快增長。
結合去年進出口基數前低后高的特點,預計下半年出口增速將下降到10%左右,全年出口將增長20%,增幅比上年下降2個百分點。下半年進口增長16%,全年進口將增長27%左右,增幅比上年提高6個百分點。累計實現貿易順差約150億美元,比上年減少150億美元左右,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將比2002年少1個百分點。
(四)預計下半年電力生產可支持工業11%—13%的增長速度。按照我國的電力裝機容量估計,下半年發電量同比增長10%左右,電力供應將保持較快增長。歷史數據分析表明,我國的工業生產對電力的需求占電力總需求的70%左右,工業增長對電力的需求彈性為0.85,也就是說,工業增長1%,需要電力工業增長0.85%。因此,下半年的電力生產可以支持工業保持11%—13%左右的增長速度。
從工業增長看,受投資和出口增速減慢的影響,下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速預計為13.5%左右,重工業明顯快于輕工業的格局會得到一定改善,全口徑工業增長11%左右,電力生產基本能支撐工業的增長。
據《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