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報道稱,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昨天在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成立20周年紀念活動上,就上半年的經濟形勢表示,上半年我國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雖然增速有所回落,但仍在正常區間。
發改委:經濟增長正常
張平說,在中央的果斷決策和正確領導下,我國經濟戰勝了重大自然災害和不確定性因素帶來的不利影響,上半年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雖然增速有所回落,但符合年初確定的宏觀調控方向,仍屬于平穩較快區間。
張平同時也指出,當前經濟發展形勢比較復雜,面臨著不少矛盾、挑戰和風險,保持經濟繼續平穩增長、抑制物價過快上漲的壓力很大。
這也是宏觀調控重要部門——發改委高層在上半年數據發布之前,就經濟形勢發表的公開講話。按照國家統計局的信息發布日程,本周四將公布上半年經濟的運行具體數據,但從已經披露的1~5月的一些數據看,二季度經濟已經放緩。
對于近日媒體報道的高層將很快舉行中央經濟形勢分析會,并對下半年貨幣政策等宏觀調控方向進行定調的問題,國家信息中心發展研究部戰略規劃處處長高輝清昨天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按照慣例,在統計局發布半年經濟形勢數據前后,宏觀決策高層均會召開經濟形勢分析會議,對當前的經濟風險問題進行分析,以及部署下半年的宏觀調控政策。
高輝清說,今年年初定的調控原則不會有大的改變,這包括從緊的貨幣政策和穩健的財政政策。但在局部和力度上要做一些技術調整。
“二季度的回落是回到了既定目標上,這說明這半年的調控是有效的,目前,防止經濟轉為過熱的擔心已經沒有什么必要了。”他說。
高輝清認為,這些技術性調整包括,調解結構的財稅措施,比如在目前東部大量出口企業生存壓力較大,可能會適當地調整出口退稅。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兼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昨天也在《中國證券報》上發表觀點認為,當前的經濟增速下滑是周期性調整和結構性調整重合的結果。
對于從緊貨幣政策是否放松的焦點問題,范劍平指出,全面放松調控政策將導致“滯脹”。宏觀調控的供給管理政策應發揮作用,支持經濟發展方式轉型。財政、貨幣政策全面放松的結果就是滯脹,即通脹上去了而經濟增長未必能上去,結果為治理惡性通貨膨脹再次強烈緊縮,經濟調整幅度更深,付出的代價更大。
價格過快增長趨緩
此外,下半年通脹壓力猶存。不過,價格過快上漲的趨勢有所減緩。
從數據來看,據商務部市場運行調節司昨天最新發布的商務預報,自4月中旬以來,我國生產資料市場價格總水平的周漲幅首次出現平穩態勢。
從大類來看,上周,礦產品、建材、輕工原料、橡膠、化工產品、農資價格有所上漲,有色金屬、黑色金屬價格下跌。
“不僅是下游的CPI在穩定,生產資料價格也在出現回落,這說明下半年的CPI上升可能更小了。”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前天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而發改委價格司7月上旬在山東煙臺召開了穩定市場物價、推進價格公共服務和法制工作會議。從這次會議上傳出的訊號顯示,當前生豬生產正在逐步恢復,肉、禽等副食品價格已高位趨穩;工業消費品供大于求的格局沒有改變,激烈的市場競爭有利于抑制其價格上漲,這些都是穩定物價的有利條件。
物價的風險方面主要是受國際市場大宗商品漲價、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增加及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對于下半年的“物價”調控工作,發改委價格司表示,要努力把物價漲幅控制在經濟社會發展可承受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