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內蒙古重化工業的發展可謂突飛猛進,煤炭、電力、稀土、風電等領域多頭并舉,如今硅化工產業又開始揚帆起航,成為區域經濟的一個新亮點。而所有這一切,都是緊緊圍繞當地的優勢來展開的,包括資源優勢、環境優勢、成本優勢和產業聚集優勢等。
圍繞優勢發展產業,容易見效益,也更容易形成競爭優勢,是發展地區經濟的一條基本原則。但這并不是說,某地擁有了發展一種產業的若干先決優勢,就一定能取得產業發展的后發優勢或者就能輕而易舉地達成規劃目標。因為決定產業投資成敗的因素有很多,除資源、環境、成本外,時機、市場、技術、行業前景等因素也起著關鍵作用。所以,筆者在此有必要提個醒。
從先天條件來講,內蒙古打造以多晶硅為主體的國家級硅化工產業基地可謂前景光明。多晶硅作為太陽能電池的新型基礎性原料,隨著近年來全球太陽能開發的熱潮而呈爆發式增長。但事實也證明,新興產業在發展初期往往伴隨著非理性的狂熱和盲目,陷阱和風險多多,讓不少蜂擁而入的“淘金者”鎩羽而歸。從2005年以來,國內多晶硅投資異常火爆,特別是去年開始,全國各地多晶硅項目大量上馬,今年產能預計有接近翻番的擴張。有專家指出,我國多晶硅產業的快速
擴張,將很有可能使全球多晶硅產能過剩的局面提前到來,而這對于國內根基脆弱的新進入這個領域“淘金”的企業無疑是致命性的。
此外,不容忽視的是,多晶硅和太陽能產業屬于資本、技術與勞動密集型相結合的典型高耗能產業,進入門檻高意味著退出的代價也高,產業政策的定性也不十分明確。由于技術、規模等方面的因素,國內多晶硅企業生產成本偏高,高能耗和環保問題也未徹底解決。同時,當前多晶硅核心技術——三氯氫硅還原法技術壟斷在美、德、日本等國家少數企業手中,中國企業在技術上受制于人。
基于這些考慮,即使是自身優勢明顯的地區,發展硅化工產業也應堅持有保有壓,區別對待,理性發展。從硅礦到工業硅、多晶硅、單晶硅、有機硅及其應用產品,具有很長的產業鏈,涉及的領域極為廣泛,遵循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模式,硅化工才能夠實現科學發展。
圍繞優勢發展產業,容易見效益,也更容易形成競爭優勢,是發展地區經濟的一條基本原則。但這并不是說,某地擁有了發展一種產業的若干先決優勢,就一定能取得產業發展的后發優勢或者就能輕而易舉地達成規劃目標。因為決定產業投資成敗的因素有很多,除資源、環境、成本外,時機、市場、技術、行業前景等因素也起著關鍵作用。所以,筆者在此有必要提個醒。
從先天條件來講,內蒙古打造以多晶硅為主體的國家級硅化工產業基地可謂前景光明。多晶硅作為太陽能電池的新型基礎性原料,隨著近年來全球太陽能開發的熱潮而呈爆發式增長。但事實也證明,新興產業在發展初期往往伴隨著非理性的狂熱和盲目,陷阱和風險多多,讓不少蜂擁而入的“淘金者”鎩羽而歸。從2005年以來,國內多晶硅投資異常火爆,特別是去年開始,全國各地多晶硅項目大量上馬,今年產能預計有接近翻番的擴張。有專家指出,我國多晶硅產業的快速
擴張,將很有可能使全球多晶硅產能過剩的局面提前到來,而這對于國內根基脆弱的新進入這個領域“淘金”的企業無疑是致命性的。
此外,不容忽視的是,多晶硅和太陽能產業屬于資本、技術與勞動密集型相結合的典型高耗能產業,進入門檻高意味著退出的代價也高,產業政策的定性也不十分明確。由于技術、規模等方面的因素,國內多晶硅企業生產成本偏高,高能耗和環保問題也未徹底解決。同時,當前多晶硅核心技術——三氯氫硅還原法技術壟斷在美、德、日本等國家少數企業手中,中國企業在技術上受制于人。
基于這些考慮,即使是自身優勢明顯的地區,發展硅化工產業也應堅持有保有壓,區別對待,理性發展。從硅礦到工業硅、多晶硅、單晶硅、有機硅及其應用產品,具有很長的產業鏈,涉及的領域極為廣泛,遵循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模式,硅化工才能夠實現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