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神舟硅業有限公司年產4500噸多晶硅項目二期工程簽字儀式近日在呼和浩特市舉行。圍繞著硅化工產業發展,在當地再次掀起了一股投資熱潮。出席簽字儀式的專家和政府官員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紛紛表示,近年來,以太陽能和多晶硅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方興未艾,內蒙古依托資源優勢,最有資格擔綱建設國家級大型硅化工產業基地的重任。
新能源的開發前景,硅化工產業的廣闊市場,優質和豐富的硅礦資源,吸引境內外客商紛紛搶灘內蒙古。神舟硅業多晶硅項目投資方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馬興瑞表示,這一項目的建設將為集團公司進一步加快發展航天光伏產業、打造航天新能源產業平臺、形成百億元級航天光伏產業鏈奠定基礎,使內蒙古光伏產業基地成為光伏新能源產業的示范工程。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除神舟硅業多晶硅項目外,美國俄勒岡州材料技術有限公司也將在呼和浩特市建成中國最大的半導體硅材料和太陽能電池硅材料科研中心和生產加工基地;南京大陸集團投資180億元正在托克托工業園區建設全球最大規模的1.8萬噸/年多晶硅產業集群創新基地。此外,還有鄂爾多斯羊絨集團2000噸/年、包頭中晶硅業公司1200噸/年、烏海市富杰硅業公司1000噸/年、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后旗硅業公司2000 噸/年、赤峰澳美礦業有限責任公司1000噸/年等10多個多晶硅項目相繼落戶內蒙古。針對內蒙古硅化工產業發展呈現出的迅猛勢頭,呼和浩特市委書記韓志然這樣表示:“我們要建設中國的硅都。”
硅是自然界分布最廣的化學元素之一,我國是世界上硅礦資源儲量最豐富的國家之一。進入21世紀,全球硅化工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一個國家用硅量的多少已成為衡量其發達與否的重要指標之一。工業硅是多晶硅、單晶硅等電子材料以及硅鋁等合金材料、有機硅產品的重要原材料,在化工、電子、冶金、醫藥、化妝品、紡織、航空航天、太陽能、信息產業與國防工業等高新技術領域和重要基礎產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利用硅礦生產工業硅屬高耗能產業,其生產工藝通常是采用碳作為還原劑,在我國南方地區都是用木炭,而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烏海、錫林郭勒盟、阿拉善盟等地有豐富優質低硫煤資源,是極好的碳還原劑,資源優勢無可比擬。而這還僅僅是內蒙古發展硅化工產業的優勢之一。
據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專家張軍介紹,內蒙古發展硅化工優勢明顯:首先是資源儲量富足,優質硅礦資源十分豐富,大部分礦床硅礦石品位達到97%以上。比如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硅石資源儲量就達3.37億噸,已發現礦產地40余處,其中有3處礦點礦石品位均超過99.4%;包頭地區及周邊硅石資源達4.5億噸,品位均在98%以上,其他地區硅礦資源也不遜色。同時,內蒙古電力供應能力遠遠大于國內其他省區。其次是區位優勢,環境容量大。內蒙古地域廣闊,地廣人稀,發展對環境要求相對較高的硅化工產業十分適合。此外,還有成本優勢。內蒙古煤炭成本較低,區內上網電價在全國處于較低水平,全區工業用地充裕,土地成本低廉等等。依托這些優勢發展硅產業,把內蒙古打造成為國家級乃至世界級硅產業基地,將有助于把內蒙古煤電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同時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
據了解,“十一五”期間,內蒙古以工業硅為基礎,逐漸培育了以多晶硅、單晶硅為重點,以硅橡膠、硅樹脂、硅烷、硅油為發展方向的硅化工產業,預計到2010年工業硅產能達到50萬噸、有機硅產能達到30萬噸,在內蒙古烏海市-阿拉善盟-鄂爾多斯市小三角地區、巴彥淖爾市、烏蘭察布市、錫林郭勒盟等興建若干個年產10萬~20萬噸級金屬硅項目,建設2~3套10萬噸/年有機硅生產裝置等。
記者了解到,加快發展多晶硅高技術產業作為自治區政府產業發展戰略,正在腳踏實地全面推進。目前,內蒙古已進一步強化各項政策措施,一是統籌規劃,合理布局。以具備較好發展條件的地區和企業為龍頭,積極推進2~3個多晶硅產業園區,打造多晶硅-單晶硅-電路級硅片和太陽能級硅片-太陽能電池和組件等完整的硅材料產業鏈。二是瞄準高端,搶占優勢。在生產技術和生產規模上瞄準國際先進水平,在生產設計上一步到位,分步實施,形成技術優勢和規模效益優勢。三是落實政策,扶持發展。多晶硅屬高附加值產品,內蒙古把多晶硅產業與高耗能產業嚴格區分開來,比照高科技產業的扶持政策制定相應的多晶硅產業扶持政策,如稅收優惠政策、投資補貼政策、電價優惠政策、用地優惠政策等。
新能源的開發前景,硅化工產業的廣闊市場,優質和豐富的硅礦資源,吸引境內外客商紛紛搶灘內蒙古。神舟硅業多晶硅項目投資方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馬興瑞表示,這一項目的建設將為集團公司進一步加快發展航天光伏產業、打造航天新能源產業平臺、形成百億元級航天光伏產業鏈奠定基礎,使內蒙古光伏產業基地成為光伏新能源產業的示范工程。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除神舟硅業多晶硅項目外,美國俄勒岡州材料技術有限公司也將在呼和浩特市建成中國最大的半導體硅材料和太陽能電池硅材料科研中心和生產加工基地;南京大陸集團投資180億元正在托克托工業園區建設全球最大規模的1.8萬噸/年多晶硅產業集群創新基地。此外,還有鄂爾多斯羊絨集團2000噸/年、包頭中晶硅業公司1200噸/年、烏海市富杰硅業公司1000噸/年、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后旗硅業公司2000 噸/年、赤峰澳美礦業有限責任公司1000噸/年等10多個多晶硅項目相繼落戶內蒙古。針對內蒙古硅化工產業發展呈現出的迅猛勢頭,呼和浩特市委書記韓志然這樣表示:“我們要建設中國的硅都。”
硅是自然界分布最廣的化學元素之一,我國是世界上硅礦資源儲量最豐富的國家之一。進入21世紀,全球硅化工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一個國家用硅量的多少已成為衡量其發達與否的重要指標之一。工業硅是多晶硅、單晶硅等電子材料以及硅鋁等合金材料、有機硅產品的重要原材料,在化工、電子、冶金、醫藥、化妝品、紡織、航空航天、太陽能、信息產業與國防工業等高新技術領域和重要基礎產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利用硅礦生產工業硅屬高耗能產業,其生產工藝通常是采用碳作為還原劑,在我國南方地區都是用木炭,而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烏海、錫林郭勒盟、阿拉善盟等地有豐富優質低硫煤資源,是極好的碳還原劑,資源優勢無可比擬。而這還僅僅是內蒙古發展硅化工產業的優勢之一。
據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專家張軍介紹,內蒙古發展硅化工優勢明顯:首先是資源儲量富足,優質硅礦資源十分豐富,大部分礦床硅礦石品位達到97%以上。比如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硅石資源儲量就達3.37億噸,已發現礦產地40余處,其中有3處礦點礦石品位均超過99.4%;包頭地區及周邊硅石資源達4.5億噸,品位均在98%以上,其他地區硅礦資源也不遜色。同時,內蒙古電力供應能力遠遠大于國內其他省區。其次是區位優勢,環境容量大。內蒙古地域廣闊,地廣人稀,發展對環境要求相對較高的硅化工產業十分適合。此外,還有成本優勢。內蒙古煤炭成本較低,區內上網電價在全國處于較低水平,全區工業用地充裕,土地成本低廉等等。依托這些優勢發展硅產業,把內蒙古打造成為國家級乃至世界級硅產業基地,將有助于把內蒙古煤電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同時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
據了解,“十一五”期間,內蒙古以工業硅為基礎,逐漸培育了以多晶硅、單晶硅為重點,以硅橡膠、硅樹脂、硅烷、硅油為發展方向的硅化工產業,預計到2010年工業硅產能達到50萬噸、有機硅產能達到30萬噸,在內蒙古烏海市-阿拉善盟-鄂爾多斯市小三角地區、巴彥淖爾市、烏蘭察布市、錫林郭勒盟等興建若干個年產10萬~20萬噸級金屬硅項目,建設2~3套10萬噸/年有機硅生產裝置等。
記者了解到,加快發展多晶硅高技術產業作為自治區政府產業發展戰略,正在腳踏實地全面推進。目前,內蒙古已進一步強化各項政策措施,一是統籌規劃,合理布局。以具備較好發展條件的地區和企業為龍頭,積極推進2~3個多晶硅產業園區,打造多晶硅-單晶硅-電路級硅片和太陽能級硅片-太陽能電池和組件等完整的硅材料產業鏈。二是瞄準高端,搶占優勢。在生產技術和生產規模上瞄準國際先進水平,在生產設計上一步到位,分步實施,形成技術優勢和規模效益優勢。三是落實政策,扶持發展。多晶硅屬高附加值產品,內蒙古把多晶硅產業與高耗能產業嚴格區分開來,比照高科技產業的扶持政策制定相應的多晶硅產業扶持政策,如稅收優惠政策、投資補貼政策、電價優惠政策、用地優惠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