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奧運之前,許多人認為奧運會是許多政策出臺的分水嶺。如今,奧運會過后,能源價格調整是否已經時機成熟?
8月27日,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在做今年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報告時提到了抑制物價、財政金融調控、推進節能減排等措施,但對于能源價改的問題并沒有做出相關的表態。
事實上,呼吁對油價、電價的改革已不是新鮮的話題,政府也在尋找合適時機借助宏觀調控同步進行能源價改。
時機是否成熟
當前,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由近150美元回落到近期的110—120美元。2008年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6.3%,連續三個月回落。許多評論人士認為,在外部經濟環境趨好的形勢下,只要繼續秉承“邁小步”的價改方略,時機已經相對成熟。
在采訪過程中,對于奧運后具體政策何時出臺,多數專家并不能有一個明確的答復,但就是否提高油價、電價,不同專家還是有些差別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時指出,對于成品油價格調整的條件在逐步的形成當中,其中包括國際原油價格的下降,國內CPI的回落。政府應該把握好時機,積極推出成品油價格的改革。但他同時也指出,并沒有看到最近政府在這方有相關規定出臺。
與之持有不同觀點的專家亦有人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投資與市場研究室主任曹建海認為,由于現在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價格已經很接近,因此油價上調的可能性并不大。并且,由于PPI指數依然較高,電價上漲會直接影響到物價指數,PPI還會向CPI傳導,那么一旦價格向上調整,通脹的壓力會更大,因此,電價也不宜上調。
一位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奧運后是否調整油價,主要根據中國經濟形勢、成品油市場的總體供求形勢變化、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變動、市場的心理預期以及消費者的承受壓力等因素來決定,同時這種時機選擇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形勢看,上調油價的壓力仍然存在,但這種壓力已有所減小。
而目前的煤炭市場供求狀況相對緊張,煤炭價格持續處于高位,許多火力發電企業購煤緊張,困難較大,電力缺口有所擴大,市場對電價上漲的預期在增強,上調電價的壓力也在加大。
空間還有多大
6月份的電價、成品油價格的調整都沒改變發電、煉油企業虧損事實。時隔兩個月,8月19日,國家發改委再次發布通知,自8月20日起,將全國火力發電企業上網電價平均提高2分錢/千瓦時。
對于煉油、發電企業的大面積虧損,價格的上調空間還有多大。
對此,上述專家認為,具體調整空間很難講,要由相應的成本測算來決定,同時要考慮到下游消費者的承受能力。但油價的上調空間在縮小,而如果煤價繼續上漲的話,電價的上調空間會擴大。
在采訪中,多數專家指出,由于煤電價格聯動機制的存在,要防止由于電力價格上漲預期增大推動煤炭價格進一步上漲情況發生。
曹建海指出,漲價不是一個根本性措施。煤炭價格的上漲一部分原因在于流通環節費用太高。國家需要嚴格控制中間環節的費用,并規范小煤礦出廠價格,在政府的協調下,使得電廠和煤場達成一個到場價格,這樣就杜絕了中間環節的暴利費用。
有專家亦指出,除價格調控外,可行的支持措施是,一方面,從宏觀層面上做好區域市場供應的實時監測預警,及時調配油電供應,合理配置利用資源;另一方面,可采取稅收、財政補貼等措施適度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壓力,同時鼓勵石油企業、電力企業提高管理水平、資源節約能力,通過自身效率的提高來消化一部分上升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