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對我國輪胎業來說是個好年景,產、銷、利同步增長,那么2008年會持續上年旺勢嗎?最牽動中國輪胎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又是什么?世界經濟論壇最近發布的《2008年全球風險報告》對全球經濟的未來發展表示擔憂,認為2008年的不確定性將是10年來最高的,風險主要來自金融、資源和能源供應等方面。業內專家預測,隨著石油等資源價格大幅上升,2008年制造輪胎的主要原材料天然橡膠、合成橡膠、炭黑、鋼絲等價格都將在高位運行,再加上燃料價格上漲,國家宏觀政策——銀根收緊、貸款利息上升、人民幣升值以及國家加大資源及環保管理力度的影響,國產輪胎在國際市場上的“低成本、低價格”優勢正在逐步改變。 成本增加促使輪胎價格高位運行
1. 原材料
全球橡膠需求旺盛和美元貶值、石油價格上漲等因素的交替影響,包括天然橡膠在內的各類橡膠的生產經營成本不斷提高,成本支撐橡膠價格高位運行將是2008 年橡膠行情的主調。我國天然橡膠產量僅75萬t左右,進口約170萬t,對外依存度接近70%,已成為世界橡膠消耗第一大國。雖然天然橡膠進口實行選擇關稅,但實際進口關稅仍高達17.5%,受石油、鋼鐵漲價帶動,以石油和鋼鐵為原料的合成橡膠、炭黑、助劑、鋼絲等原材料價格將會上升。據上海滬原化工物資公司2008年1月份公布的橡膠價格行情,各橡膠品種價格都有不同幅度的上升。其中國產1#膠2.3萬元/t,進口1#煙膠已達到2.5萬元/t,進口 3#煙膠2.4萬元/t;進口1066丁基膠5.5萬元/t、國產1502丁苯膠1.89萬元/t,國產氯丁膠3.48萬元/t,國產順丁膠2.15萬元 /t。
2. 能源
隨著世界石油價格上漲和國家加大資源及環保管理力度,2008年工業用水、電、煤等主要原燃料價格上漲已成定局。我國的水、電、煤價格低于國際價格,今年國家將逐步調整資源價格,這意味著企業用水、電、煤等原燃料價格將有所上升,目前煤價已上漲10%左右。
3. 勞動力
新實施的《勞動合同法》,包括未來可能通過的《社會保險法》等政策規定了企業對用工辭退補償、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社保、節假日待遇等等有關條款,意味著企業的用工成本將增加。據《中國青年報》對《勞動合同法》實施后企業新增成本調查顯示,以南京市一個原不為員工繳納5項保險金、辭退員工不給經濟補償、不實行帶薪休假的企業為例,按其最低工資850元/月計算,企業每年將為每個員工多支付6214元,勞動力成本將上漲61%。而一般企業的毛利潤不過20%左右,增加勞動成本就擠掉了其中14%,還要上繳7%的稅收,企業盈利微薄。但是,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應得到保障,勞動力成本上升成為必然趨勢。輪胎屬于勞動密集型加工行業,新《勞動合同法》實施后,其低成本勞動力的競爭優勢將逐步失去。
4. 運輸
國際油價居高不下且上升勢頭不減,對成品運輸形成漲價壓力,企業的運輸成本無疑會相應上升。據相關數據顯示,2007年海運價格暴漲,巴西到中國港口的即期合同運價超過90美元/t的歷史高位。此外,國內公路運輸費也已有所提高。
5. 財政
2007年,央行先后6次加息,使一年期貨款基準利率比年初累計上升了135個基點。從2008年貨幣政策來看,提高銀行利率是宏觀調控的一個必要手段。利率的提高影響企業的資金成本,特別是資產結構中負債率較高的企業。輪胎行業由于前幾年發展較快,資金投入較大,許多企業資產負債率較高,利率提高使企業還貸壓力劇增,財務費用大幅度上升,進而擠壓利潤。在使用固定資產投資成本明顯上升的同時,存款準備金持續提高、銀根收緊,使資金的供應量減少,資金的需求量卻因擴建項目和維持生產而相對增多,輪胎企業取得貸款的成本將更高、難度更大。
6. 人民幣升值和輪胎出口退稅降低
許多機構預測2008年人民幣升值空間為6%~10%,輪胎出口產品價格也會隨之提高,如果其升值不能進入產品出口價格中,輪胎出口企業的成本將會上升。另外,輪胎出口退稅從原來13%降到5%,這對本來利潤就很低的輪胎行業不僅僅意味著出口成本上升、利潤下降,甚至會出現倒掛,進而影響到輪胎企業出口的積極性。
7. 國家改進和提高企業排放費的征收
國家經濟機制調節排污及排污規模,進行排污治理,加大對企業排污費(稅)的征收,使其排污造成的社會代價變為企業成本,輪胎企業運行的環境成本也將逐步上升。
綜上所述,受能源、橡膠等原材料、用工成本、運輸費用、利率提高以及人民幣升值等綜合因素的影響,2008年將是我國輪胎企業高成本時代真正來到的一年,我國輪胎企業在成本和利潤方面遇到的挑戰可能大于機遇。當然,高成本也在抬高輪胎價格,普利司通、米其林、大陸、倍耐力、橫濱、韓泰、錦湖等輪胎企業相繼宣布2008年1月1日起在2007年提價基礎上再次提價,提價幅度在5%~10%,開出了新年一季度的輪胎價格“漲盤”。由于輪胎市場上國內需求拉動依然明顯,2008年將是一個“輪胎價格高位運行年”。供需變化影響輪胎市場走勢。
高成本已成為業內展望2008年輪胎行業的一大熱點,企業如何應對高成本的嚴峻挑戰尤為關鍵。除了適度提高輪胎價格、加強企業內部管理、采取技術措施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用工成本、推行品牌戰略、調整產品結構、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等外,還需注意國內外市場的平衡和變化,合理地消化成本上升帶來的不利因素。
1. 注意高成本下的產能釋放
多年來產能過剩一直是我國輪胎行業的一個“潛在病根”。雖然國內外輪胎市場需求旺盛,行業也仍將保持高速發展的態勢,但2007年的輪胎產量已經遠遠超過 2010年的需求預測,而2008年還將有600萬條/a新增子午胎產能要投放市場,供需矛盾將進一步顯現,輪胎市場的競爭將更趨激烈。因而輪胎價格的抬高應適度,如果國內輪胎市場供大于求,則高價位向下振蕩往往是無序的,不能排除高成本難以支撐輪胎價位的情況發生。
2. 注意高成本下的輪胎出口
近幾年我國輪胎出口急劇增長,2007年出口1.41億條,增幅達27.3%,約占國內產量的40%左右。輪胎的大量出口,不僅消化了國內新增產量,也緩解了國內市場的供需矛盾。但由于當前國內外市場互動程度高,一直作為我國輪胎出口高增長主要動力的“價差”因素隨著成本上升正在削弱。受調整出口退稅政策、人民幣升值和出口成本上升的影響,輪胎企業出口動力明顯減弱。此外,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國際上出現流動性過剩后的次級債危機、美國經濟衰退以及國外貿易摩擦和技術壁壘增多等不確定因素,都將對我國輪胎出口產生一定的影響。出口受阻,生產企業勢必轉向內銷,國內輪胎市場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劇,高成本下的價格競爭也在所難免。
當然,高成本運行下的輪胎行業,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業淘汰落后產能、調整產品結構以及將出口產品的結構轉向以高附加值品種為主,有利于促進國內輪胎向綠色環保、安全和扁平化、無內胎方向發展,更有利于輪胎優勢企業推行品牌戰略和實行兼并重組,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提升輪胎行業的整體水平。
1. 原材料
全球橡膠需求旺盛和美元貶值、石油價格上漲等因素的交替影響,包括天然橡膠在內的各類橡膠的生產經營成本不斷提高,成本支撐橡膠價格高位運行將是2008 年橡膠行情的主調。我國天然橡膠產量僅75萬t左右,進口約170萬t,對外依存度接近70%,已成為世界橡膠消耗第一大國。雖然天然橡膠進口實行選擇關稅,但實際進口關稅仍高達17.5%,受石油、鋼鐵漲價帶動,以石油和鋼鐵為原料的合成橡膠、炭黑、助劑、鋼絲等原材料價格將會上升。據上海滬原化工物資公司2008年1月份公布的橡膠價格行情,各橡膠品種價格都有不同幅度的上升。其中國產1#膠2.3萬元/t,進口1#煙膠已達到2.5萬元/t,進口 3#煙膠2.4萬元/t;進口1066丁基膠5.5萬元/t、國產1502丁苯膠1.89萬元/t,國產氯丁膠3.48萬元/t,國產順丁膠2.15萬元 /t。
2. 能源
隨著世界石油價格上漲和國家加大資源及環保管理力度,2008年工業用水、電、煤等主要原燃料價格上漲已成定局。我國的水、電、煤價格低于國際價格,今年國家將逐步調整資源價格,這意味著企業用水、電、煤等原燃料價格將有所上升,目前煤價已上漲10%左右。
3. 勞動力
新實施的《勞動合同法》,包括未來可能通過的《社會保險法》等政策規定了企業對用工辭退補償、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社保、節假日待遇等等有關條款,意味著企業的用工成本將增加。據《中國青年報》對《勞動合同法》實施后企業新增成本調查顯示,以南京市一個原不為員工繳納5項保險金、辭退員工不給經濟補償、不實行帶薪休假的企業為例,按其最低工資850元/月計算,企業每年將為每個員工多支付6214元,勞動力成本將上漲61%。而一般企業的毛利潤不過20%左右,增加勞動成本就擠掉了其中14%,還要上繳7%的稅收,企業盈利微薄。但是,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應得到保障,勞動力成本上升成為必然趨勢。輪胎屬于勞動密集型加工行業,新《勞動合同法》實施后,其低成本勞動力的競爭優勢將逐步失去。
4. 運輸
國際油價居高不下且上升勢頭不減,對成品運輸形成漲價壓力,企業的運輸成本無疑會相應上升。據相關數據顯示,2007年海運價格暴漲,巴西到中國港口的即期合同運價超過90美元/t的歷史高位。此外,國內公路運輸費也已有所提高。
5. 財政
2007年,央行先后6次加息,使一年期貨款基準利率比年初累計上升了135個基點。從2008年貨幣政策來看,提高銀行利率是宏觀調控的一個必要手段。利率的提高影響企業的資金成本,特別是資產結構中負債率較高的企業。輪胎行業由于前幾年發展較快,資金投入較大,許多企業資產負債率較高,利率提高使企業還貸壓力劇增,財務費用大幅度上升,進而擠壓利潤。在使用固定資產投資成本明顯上升的同時,存款準備金持續提高、銀根收緊,使資金的供應量減少,資金的需求量卻因擴建項目和維持生產而相對增多,輪胎企業取得貸款的成本將更高、難度更大。
6. 人民幣升值和輪胎出口退稅降低
許多機構預測2008年人民幣升值空間為6%~10%,輪胎出口產品價格也會隨之提高,如果其升值不能進入產品出口價格中,輪胎出口企業的成本將會上升。另外,輪胎出口退稅從原來13%降到5%,這對本來利潤就很低的輪胎行業不僅僅意味著出口成本上升、利潤下降,甚至會出現倒掛,進而影響到輪胎企業出口的積極性。
7. 國家改進和提高企業排放費的征收
國家經濟機制調節排污及排污規模,進行排污治理,加大對企業排污費(稅)的征收,使其排污造成的社會代價變為企業成本,輪胎企業運行的環境成本也將逐步上升。
綜上所述,受能源、橡膠等原材料、用工成本、運輸費用、利率提高以及人民幣升值等綜合因素的影響,2008年將是我國輪胎企業高成本時代真正來到的一年,我國輪胎企業在成本和利潤方面遇到的挑戰可能大于機遇。當然,高成本也在抬高輪胎價格,普利司通、米其林、大陸、倍耐力、橫濱、韓泰、錦湖等輪胎企業相繼宣布2008年1月1日起在2007年提價基礎上再次提價,提價幅度在5%~10%,開出了新年一季度的輪胎價格“漲盤”。由于輪胎市場上國內需求拉動依然明顯,2008年將是一個“輪胎價格高位運行年”。供需變化影響輪胎市場走勢。
高成本已成為業內展望2008年輪胎行業的一大熱點,企業如何應對高成本的嚴峻挑戰尤為關鍵。除了適度提高輪胎價格、加強企業內部管理、采取技術措施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用工成本、推行品牌戰略、調整產品結構、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等外,還需注意國內外市場的平衡和變化,合理地消化成本上升帶來的不利因素。
1. 注意高成本下的產能釋放
多年來產能過剩一直是我國輪胎行業的一個“潛在病根”。雖然國內外輪胎市場需求旺盛,行業也仍將保持高速發展的態勢,但2007年的輪胎產量已經遠遠超過 2010年的需求預測,而2008年還將有600萬條/a新增子午胎產能要投放市場,供需矛盾將進一步顯現,輪胎市場的競爭將更趨激烈。因而輪胎價格的抬高應適度,如果國內輪胎市場供大于求,則高價位向下振蕩往往是無序的,不能排除高成本難以支撐輪胎價位的情況發生。
2. 注意高成本下的輪胎出口
近幾年我國輪胎出口急劇增長,2007年出口1.41億條,增幅達27.3%,約占國內產量的40%左右。輪胎的大量出口,不僅消化了國內新增產量,也緩解了國內市場的供需矛盾。但由于當前國內外市場互動程度高,一直作為我國輪胎出口高增長主要動力的“價差”因素隨著成本上升正在削弱。受調整出口退稅政策、人民幣升值和出口成本上升的影響,輪胎企業出口動力明顯減弱。此外,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國際上出現流動性過剩后的次級債危機、美國經濟衰退以及國外貿易摩擦和技術壁壘增多等不確定因素,都將對我國輪胎出口產生一定的影響。出口受阻,生產企業勢必轉向內銷,國內輪胎市場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劇,高成本下的價格競爭也在所難免。
當然,高成本運行下的輪胎行業,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業淘汰落后產能、調整產品結構以及將出口產品的結構轉向以高附加值品種為主,有利于促進國內輪胎向綠色環保、安全和扁平化、無內胎方向發展,更有利于輪胎優勢企業推行品牌戰略和實行兼并重組,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提升輪胎行業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