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在揭陽)的項目已經拿到批文了,即將開始建設。”3月25日一位廣東揭陽發改委官員在電話里向記者確認道。 據悉,這個項目是中石油和委內瑞拉合資設立的、年加工能力達2000萬噸的煉油項目,該項目投資額高達550億元,計劃于2010年開工建設,力爭三年內建成投產。
該項目屬于我國“原油換市場”計劃的一部分,由委內瑞拉提供原油,所產成品油在中國市場銷售,根據2008年5月中委簽署的協議,項目建成后,委內瑞拉將向中國供應30萬桶/天原油,其中約有70%為高硫燃料油。 “揭陽項目是中石油在華南地區的第二座大型煉油廠,一旦建成勢必加大當地煉油產能過剩的局面,并促使中石化、中海油、中石油和中化在該地區展開激烈競爭。”有易貿資訊分析師認為。
目前華南地區新建、在建、擴建煉油項目多達7個,總煉油能力近億噸,相當于目前總煉油能力的1/4。
揭陽項目波折
中委能源合作早在2003年前后即已展開:當時中石油與委內瑞拉商定,中石油在廣東湛江建設一座用委內瑞拉生產的奧里諾科重油為主要燃料的大型燃油電廠。
據了解,奧里諾科重油是一種高硫超重質原油,其狀粘稠,似瀝青,委內瑞拉是全球最大的生產國。曾有國際機構認為,若將奧里諾科重油儲量計算在內,委內瑞拉將超過沙特成為全球石油資源最豐富的國家。
由于這種原油密度高,不易加工提煉,因此在國際市場中長期被看作燃料油進行銷售,價格也遠低于普通的原油。
“最初與委方合作也是看重其價格優勢。”有中石油高層回憶說:“當時華南地區電力供應緊張,很多地方火電廠都進口燃料油發電。與委方合作,我們首先能獲得成本優勢。”
為此中石油不但在湛江大規模建設燃油電廠,還興建了一座儲量達千萬噸的奧里諾科重油油庫及相關儲運設施。
然而隨著國際油價不斷攀升,中石油開始重新審視奧里諾科重油的價值,并開始積極推動與委方合資建立煉油廠。
“開始時,我們將煉油廠的地址選擇在珠海,這里岸線資源優越,貼近華南主要消費市場,又距離湛江很近,是建廠的最佳選擇。”那位中石油高層說:“然而由于環保等原因,這個項目始終未能獲得國家有關部門的批準。”
但中委能源合作的腳步卻未停止,中石油在中委兩國政府的支持下,開始投資委內瑞拉,開發石油資源。
2008年5月,中石油與委內瑞拉能礦部、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正式簽訂了《開發奧里諾科重油帶呼寧4區塊成立合資公司的框架協議》和《中國煉廠項目合資框架協議》兩份協議,涉及金額20億美元。其中在煉廠框架協議指出,雙方將在中國境內投資一座煉油加工能力達2000萬噸的大型煉廠。中方占合資煉廠60%的股份,委方占40%的股份。
“華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能源消費市場,因此廣東省政府期望我們能另擇一地建廠,于是揭陽進入了我們的視野。”那位中石油高層說。
揭陽毗鄰潮汕,經濟發達,能源需求旺盛,長期以來當地成品油主要依靠福建及廣州、茂名供給,中石油選址在此,無疑是希望盡快搶占這個市場空白點。
四巨頭華南鏖戰
華南是中石化的傳統領地,在這個地區不但擁有星羅棋布的加油站和完善的儲運設施,而且還建有福建煉化、廣州石化、茂名石化等一批千萬噸煉油廠。
然而2005年中海油在廣東惠州興建了1200萬噸/年的大型煉油廠,掀開了與中石化進行市場爭奪的大戰;2006中石油又啟動了廣西欽州1000萬噸/年煉油項目;今年中化也宣布將在福建泉州建設一座1200萬噸的大型煉油廠。
隨著這些大型煉油廠的動工興建,華南成品油市場進入了群龍爭霸的時代。
有當地中石化官員介紹,2008年以前當地中石化煉油產能不但要供給華南幾省的需求,還要撥出很大一塊,通過該公司從廣東茂名-云南昆明的西南成品油管線輸往西南各省,因此2003年以后的歷次油荒中,該地區的成品油供需缺口最大,作為當地最主要的成品油供應商,中石化的壓力也最大。
“中石油等雖然也在這里有些加油網點,但一方面數量很少,另一方面其成品油多來自西北等區外煉廠,因此沒油就直接關門好了。”他抱怨道。
然而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后,全國成品油需求銳減,為了能盡快消化庫存,中石油等開始將大量成品油資源從西北等地調入華南,低價向市場拋售。
“中石油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消減庫存壓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即將竣工投產的欽州煉油等項目創造更好的市場環境。”他說。
對此,中石化自然不甘示弱,一方面投巨資開始對原有的廣州石化等企業進行擴能改造,另一方面從2008年底開始,與中石油展開了多輪價格戰,其目的就是要保住在當地的“龍頭”地位。
然而上述易貿資訊分析師認為,由于華南地區煉油能力在短期內擴張過快,2012年中化泉州煉油廠和中石油揭陽煉油廠建成后,這里可能從過去的成品油供應緊張地區轉變成為輸出中心。
“到時該地區汽柴油供應至少超出消費千萬噸以上。”他說。
據這位分析師的測算,在未考慮到揭陽煉油廠和中化泉州煉油廠的情況下,2010年華南大煉廠煉油總能力將達7850萬噸/年,汽柴油產能將增加至4710萬噸/年,而當地汽柴油消費需求僅為4075萬噸,這意味著從2010年起將有635萬噸汽柴油流向國內其余地區或者出口到國外。
一位國家能源局官員表示,以“原油換市場”和建立“沿海石化帶”是中央政府制定的石化產業發展思路,華南地區煉化產能的增長也是經過科學測算的,這些都沒有錯。
“下一步的關鍵在于如何關閉內陸的中小煉油產能,這將遭遇極大的阻力。”他說。